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4.26
跳倉法施工方案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6頁

跳倉法原理和優(yōu)點 1、跳倉法的定義: 在大體積混凝土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將超長的混凝土塊 體分為若干小塊體間隔施工,經過短期的應力釋放,再將若干小塊體連成整 體,依靠混凝土抗拉強度抵抗下一段的溫度收縮應力的施工方法。 2、跳倉法原理 根據(jù)結構長度與約束應力的非線性關系,即在較短范圍內 結構長度顯著的影響約束應力,超過一定長度后約束應力隨長度的變化趨于 恒定,所以跳倉法采用先放后抗,采用較短的分段調倉以“放”為主以適應 施工階段較高溫差和較大收縮,其后再連成整體以抗為主以適應長期作用的 較低溫差和較小收縮。調倉間隔時間 7~10天。 跳倉法和后澆帶的設計原則 是一致的,都是“先放后抗” ,只是后澆帶改變成為了施工縫。后澆帶法沒有 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偏于安全。 3、跳倉法優(yōu)點 (1)倉間施工縫清理簡易,混凝土結合有保證。利用倉間 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短、施工縫處混凝土強度較低,后澆倉的鋼

跳倉法施工工藝解析全解

格式:ppt

大小:16.7MB

頁數(shù):

跳倉法施工工藝解析全解——本資料為跳倉法施工工藝解析全解,共54頁概況:“跳倉法”就是把建筑物分成若干段或塊,采用間隔施工的一種施工方法。早期的“跳倉法”施工主要用于大型工業(yè)建筑的地下工程和水利工程,是針對于超長、超寬、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防止混...

熱門知識

跳倉法施工利弊

最新知識

跳倉法施工利弊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跳倉法施工利弊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跳倉法施工利弊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