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 3頁
天安門 天安門是皇城正門,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 1417年)建,原名承天門,取“承 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初始,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明英宗(天順)時 被燒毀。憲宗(成化)時工部尚書白圭主持修復,建城樓。寬五楹,深三楹,明 末又毀。清順治八年(公元 1651年)重建為寬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頂城樓, 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解放后曾多次修繕,樓原高 33.7米,1970年 2月重修后,為 34.7米。1984年天安門又大修并以 “金龍和璽” 取代“文革”時的彩繪。廳內燈具制成宮燈造型,由一個重 450 公斤的主燈和 16個各重 350公斤的輔燈構成眾星捧月的圖案。 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為迎 接龍年旅游年,正式對外開放。 天安門城樓上所掛的毛主席畫像,寬 4.6米,高 6米,重 1.5噸,每年在國 慶節(jié)前更換一次。 作畫者是中國畫院的畫師葛小光先生。 毛主席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