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29KB
頁數(shù): 2頁
普寧引榕灌溉工程建設(shè)紀(jì)實 ! 余烈葵 地處粵東的普寧市引 榕 工 程,始 創(chuàng) 于 !" 世 紀(jì) #" 年 代 中 期 , 是 在 榕 江 攔 河 筑 閘 、 開 渠 引 水 灌 溉 的 系 統(tǒng) 工 程 。近 半 個 世 紀(jì) 以 來 ,在 風(fēng) 風(fēng) 雨 雨 中 , 攔 河 閘 歷 經(jīng) 重 建 和 不 斷 除 險 加 固 ,渠 道 也 歲 歲 得 到 維 修 ,系 統(tǒng) 工 程 一 直 保 持 著 良 好 運 轉(zhuǎn) 。 尤 其 是 水 利 從 以 農(nóng) 業(yè) 灌 溉 為 主 向 全 社 會 服 務(wù) 的 轉(zhuǎn) 型 , 使 引 榕 工 程 成 為 普 寧 名 實 相 符的生命線 。 青團組織的 ’" 名青年, 用水車 $+ 級 提水,連續(xù)苦戰(zhàn) , 晝 夜 ,僅 灌 " -#&. / ! 秧 地 。由 于 干 旱 ,該 鄉(xiāng) 早 稻 每 公 頃 僅 收稻谷 $,, ( )。面對旱魔威脅, 處在 農(nóng) 業(yè) 合 作化
格式:pdf
大小:23KB
頁數(shù): 3頁
天安門 天安門是皇城正門, 明永樂十五年(公元 1417年)建,原名承天門,取“承 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初始,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明英宗(天順)時 被燒毀。憲宗(成化)時工部尚書白圭主持修復(fù),建城樓。寬五楹,深三楹,明 末又毀。清順治八年(公元 1651年)重建為寬九楹、深五楹的重檐歇山頂城樓, 改名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意。解放后曾多次修繕,樓原高 33.7米,1970年 2月重修后,為 34.7米。1984年天安門又大修并以 “金龍和璽” 取代“文革”時的彩繪。廳內(nèi)燈具制成宮燈造型,由一個重 450 公斤的主燈和 16個各重 350公斤的輔燈構(gòu)成眾星捧月的圖案。 1988年元旦,天安門城樓為迎 接龍年旅游年,正式對外開放。 天安門城樓上所掛的毛主席畫像,寬 4.6米,高 6米,重 1.5噸,每年在國 慶節(jié)前更換一次。 作畫者是中國畫院的畫師葛小光先生。 毛主席畫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