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252KB
頁數(shù): 7頁
一體化氧化溝技術(shù)的發(fā)展 鄧榮森 劉保疆 王濤 李偉民 (重慶建筑大學 ) 1 基本概念 一體化氧化溝又稱合建式氧化溝 (Integral Com- bined Oxidation Ditches), 集曝氣、沉淀、泥水分離和污 泥回流功能為一體 ,無需建造單獨的二沉池。最早的一 體化氧化溝是 Pasveer教授 1954 年在荷蘭 Voorshoten 研制成功的 ,用來處理 360 人口當量的污水 ,間隙運 行,曝氣和沉淀是利用一溝完成的。規(guī)模型開發(fā)研究始 于八十年代 ,近年來由丹麥引進的三溝 (T 型及 DSS 型)氧化溝屬于序批式 (SBR)操作方式 ,占地面積大 , 設備利用率低 ,T 型溝為 58.3%、DSS 型溝為 70%,此 外自動控制要求嚴格。這里所說的一體化氧化溝是指 曝氣凈化與固液分離操作同在一個構(gòu)筑物中完成 ,污 泥自動回流 ,連續(xù)運行 ,設備利用率為 1
格式:pdf
大小:14KB
頁數(shù): 2頁
氧化溝簡介及氧化溝的主要優(yōu)點 一、 氧化溝簡介 氧化溝利用循環(huán)環(huán)式反應池( Continuous Loop Reator )作為生物反應池,并使用一種帶 方向控制的曝氣和攪動裝置向反應池中液體傳遞水平速度, 從而使液體在池中循環(huán)。 氧化溝 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種變型, 在水力流態(tài)上不同于傳統(tǒng)的活性污泥法, 氧化溝是一種首尾相連 的循環(huán)流動曝氣溝渠。最早的氧化溝渠是土溝渠,間歇進水、間歇曝氣,從這一點上來說, 氧化溝最早是以序批方式處理污水的。 1954年荷蘭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氧化溝污水處理廠, 為一個環(huán)形跑道,斜坡式池壁反應池,采用間歇運行方式,白天做曝氣池用,晚上做沉淀池 用,結(jié)構(gòu)簡單,處理效果好。 氧化溝處理污水的整個過程如進水、 曝氣、沉淀、污泥穩(wěn)定和出水全部集中在氧化溝內(nèi)完 成,最早的氧化溝不需要設初次沉淀池、 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設備, 采用延時曝氣、 連續(xù)進出 水,所產(chǎn)生的污泥在污水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