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3KB
頁數(shù): 4頁
學堂里的籬笆 劉群華 《 人民日報 》( 2016 年 02 月 27日 12 版) 一扇竹編的籬笆,鳥一樣躥進了學堂。 它在學堂的左側, 圍著一塊菜地和幾棵橘子樹。 我常在窗口呆拙地想, 籬笆里頭的蛐蛐 長得怎么樣了?會不會像學堂的老師講的,長成了童話里的仙人和妖怪? 下課,我就徘徊于籬笆前,看一樹的橘子,饞得口水直流。 教我書的老師姓胡, 我們叫他老夫子。 老夫子也常在籬笆前徘徊, 監(jiān)視著我們的一舉一 動,像稻田里趕雀兒的人。有一天,他站在小木桌的講臺旁,穿一件布扣灰褂子衣,口沫橫 飛地大聲疾呼: “人也,貴自知也,惡不可為。 ”我坐在一只缺腿裂面的小課凳上,忐忑地盯 著他問: “惡指什么呢? ”老夫子把老花鏡推了推, 湊到我近前,打量我這個背斷帶子書包的 小子,饒有興趣地說: “嫖賭盜賊,殺人放火。 ” 我聽了,恍然大悟,不加思索地追問: “偷聽呢? ” 老夫子一愣, 他本想勸導我們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0MB
頁數(shù): 2頁
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圖書樓始建于1922年,當時由法國、丹麥、美國、德國聯(lián)合建造,具有典型的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特征。在此后的百年之間,建筑歷經(jīng)多次改造、加固,功能由圖書館變?yōu)椴宛^、賓館等。在接手該項目時,建筑即將變?yōu)橐粋€書畫美術館。建筑外部基本還保留著一百年前的樣子,但內部在不斷的改建之中幾乎完全喪失了原有性格。因此這次美術館改造的基本出發(fā)點就是最大限度地"搶救"可能的歷史建筑痕跡,用減法去除那些不必要的裝飾,采取有限的改造策略兼顧保護與實用功能,使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