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5MB
頁數: 9頁
揭秘 GGJ2009計算設置之一 ——“柱 /墻柱”篇 一、量基本方法 柱/墻柱鋼筋的計算主要是縱筋和箍筋的計算,并因所處樓層的不一樣, 計算也略有不同。 ( 一)、基礎層 (1)柱 /墻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 -保護層 +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插筋彎折 GGJ2009中,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可通過調整“抗震柱縱筋露出長度”來 設置。 抗震柱縱筋露出長度 基礎插筋彎 折長度 (2)基礎內箍筋 基礎內箍筋的作用僅起一個穩(wěn)固作用,也可以說是防止鋼筋在澆注時受到 撓動。一般是按 2根進行計算。 ( 二)、中間層 (1)柱縱筋 中間層縱向鋼筋=層高 -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 +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2)柱箍筋 中間層箍筋根數= N個加密區(qū) /加密區(qū)間距 +N+非加密區(qū) /非加密區(qū)間距- 1 03G101-1 中,關于柱箍筋的加密區(qū)的規(guī)定如下: 1. 首層柱箍筋的加密區(qū)有三個,分別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 5頁
構造柱的設置原則 構造柱的設置原則 : 1)應根據砌體結構體系 .砌體類型 .結構或構件的受力或穩(wěn)定要求 ,以及其他功能或構造要求 , 在墻體中的規(guī)定部位設置現澆混凝土構造柱 ; 2)對于大開間荷載較大或層高較高以及層數大于等于 8 層的砌體結構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設 置構造柱 (1)墻體的兩端 , (2)較大洞口的兩側 , (3)房屋縱橫墻交界處 , (4)構造柱的間距 ,當按組合墻考慮構造柱受力時 ,或考慮構造柱提高墻體的穩(wěn)定性時 ,其間距 不宜大于 4M,其他情況不宜大于墻高的 1,5--2 倍及 6M,或按有關的規(guī)范執(zhí)行 , (5)構造柱應與圈梁有可靠的連接 ; 3)下列情況宜設構造柱 (1)受力或穩(wěn)定性不足的小墻垛 , (2)跨度較大的梁下墻體的厚度受限制時 ,于梁下設置 , (3)墻體的高厚比較大如自承重墻或風荷載較大時 ,可在墻的適當部位設置構造柱 ,以形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