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5.11
內蒙古中部高速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研究

格式:pdf

大小:364KB

頁數: 6頁

內蒙古中部高速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研究 陶巖 , 江源 ,顧衛(wèi) , 劉永兵 , 何凡 (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 , 環(huán)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100875 ,北京 ) 摘要  為探討干旱半干旱地區(qū)的植被護坡效果 ,為道路邊坡植被恢復與重建提供理論與技術依據 ,依托高速公路 建設工程 ,遵循恢復生態(tài)學原理 ,研究了高速公路邊坡植被恢復的生態(tài)效果 。結果表明 :1 )護坡植被覆蓋度必須控 制在一定范圍內 ;2) 人工建植的護坡植被群落 ,在經過一定時間的演替后逐漸趨向當地自然群落 ;3 )植物種的選擇 一定要結合所在區(qū)域的自然環(huán)境 ;4)坡面植被具有明顯的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效果 。 關鍵詞  恢復生態(tài)學 ; 植被護坡 ; 演替規(guī)律 ; 水土保持 ; 干旱半干旱區(qū) 收稿日期 : 2006 - 02 - 09 修回日期 : 2006 - 10 - 05 項目名稱 :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

內蒙古流動沙丘恢復疏林草地植被治理技術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201KB

頁數:

在科爾沁沙地的天然植被中 ,疏林草地是最穩(wěn)定 ,也是分布面積比較大的植被類型。因此 ,流動沙丘恢復為疏林草地植被 ,是適應自然規(guī)律 ,投入少見效快的治理方式。試驗表明 ,在 350mm左右降水量地區(qū) ,對沙丘首先進行圍封 ,促進自然植被恢復 ,借助風力 ,削平沙丘頂部 ,降低沙丘高度。同時 ,進行人工噴播灌木和人工栽植喬灌木樹種。經過 4~ 5年 ,人工栽植的喬木樹種覆蓋度達到 1 0 % ,天然更新的小葉楊、家榆等的覆蓋率也達 1 0 % ,人工噴播的灌木達到 2 0 % ,天然草本植物的覆蓋度由 1 5% ,增加到 60 %。流動沙丘基本穩(wěn)定 ,并且恢復為疏林草地植被類型

精華知識

內蒙古以什么植被為主

最新知識

內蒙古以什么植被為主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內蒙古以什么植被為主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內蒙古以什么植被為主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