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5.10
大荔人遺址黃土-古土壤剖面巖石磁學性質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764KB

頁數: 12頁

自從大荔人化石被發(fā)現(xiàn)以來,其遺址剖面便成為研究熱點.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層的對比劃分與頭蓋骨年齡的推斷方面,然而對于載磁礦物的鑒定及其古氣候含義方面的研究卻相對較少.鑒于此,本文運用熱磁分析、飽和等溫剩磁和剩磁矯頑力譜分析、磁滯回線分析、頻率磁化率分析、熱退磁分析等方法,對大荔人遺址剖面進行了系統(tǒng)的巖石磁學性質研究,鑒定出其主要載磁礦物為磁鐵礦,赤鐵礦,磁赤鐵礦,磁疇狀態(tài)主要是似單疇.磁鐵礦,赤鐵礦是樣品中特征剩磁的攜帶者;主要起源于成土作用的超順磁顆粒和新生成的亞鐵磁性礦物,是古土壤樣品磁化率增強的主要貢獻者;古土壤中軟磁性礦物的含量高于黃土.樣品中磁赤鐵礦的含量并不高.黃土-古土壤樣品的頻率磁化率曲線,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細微粒濃度曲線,岐山五里鋪剖面有機質含量曲線在古氣候記錄方面具有一致性,都展示出至少從MIS5以來,氣候從冰期到間冰期的變化是漸變的,反之則表現(xiàn)了突變特征.上述巖石磁學研究豐富了大荔剖面的磁學領域研究內容,為相關課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據.

黃土溝壑區(qū)砂石覆蓋果園土壤剖面水分分布

格式:pdf

大小:374KB

頁數: 5頁

以黃土高原溝壑區(qū)砂石覆蓋蘋果園為研究對象,對600 cm范圍內土壤剖面水分含量的時間分異和空間分布狀況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600 cm土層范圍內,一周年內可劃分為冬季增墑期和夏季失墑期兩個階段;土壤剖面水分空間分布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現(xiàn)波動性變化且穩(wěn)定性不同,土壤含水量變化幅度隨土層深度增加而變小,據此可將600 cm范圍內的土壤剖面劃分為速變層、相對穩(wěn)定層、緩變層和穩(wěn)定層;土壤水分在不同層次上的分布差異,8月土壤剖面不同層次含水量差異最大,11月次之,5月再次之,1月土壤不同層次含水量差異最小。綜合看來,除土壤表層因砂石覆蓋水分增加外,土壤剖面含水量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減少且趨于穩(wěn)定,水分下滲能力減弱;冬季土壤含水量多且分布均勻,夏季土壤水分減少且主要集中在上層,此時土壤不同層次水分含量差異大。

熱門知識

土壤剖面描述

精華知識

土壤剖面描述

最新知識

土壤剖面描述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土壤剖面描述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土壤剖面描述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