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冕寧木洛稀土礦床含礦巖體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
木洛稀土礦床是攀西地區(qū)新發(fā)現(xiàn)的中型稀土礦床,在成因上與木洛英堿正長巖密切相關。英堿正長巖w(SiO2)=66.82%~73.3%,w(K2O+Na2O)=8.44%~13.44%,Na2O/K2O=0.80~1.27,TiO2質量分數(shù)很低,變化在0.074%~0.53%,巖石屬于堿性巖;巖石稀土元素總量很高,LREE/HREE比值大,REE分配模式呈較陡的右傾曲線,屬LREE富集型,且Eu/Eu*=0.84,Ce/Ce*=0.81。Sm/Nd=0.143~0.190,Eu/Sm=0.212~0.248,說明巖石來源于大陸深部;巖石微量元素比值Th/La=0.159~0.267,Ba/La=0.159~0.267,Ba/Th=87~254,其特征和洋島玄武巖的Ⅰ型富集地幔端元相似,部分微量元素比值又和大陸地殼相符(如Zr/Nb=9.2~50.7),說明巖漿上升侵位過程中可能遭受了地殼的混染作用。巖石的Nb-Y,Rb-Y+Nb,Rb-Yb+Ta,Ta-Yb,R1-R2等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解,以及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標準化圖解出現(xiàn)了TNT(Ta,Nb,Ti)負異常,說明巖石發(fā)育于俯沖帶島弧系統(tǒng)的碰撞造山構造環(huán)境,且木洛英堿正長巖及其賦存的稀土礦床是喜馬拉雅期揚子板塊西緣俯沖帶地幔流體活動的結果。
四川牦牛坪稀土礦床螢石地質特征簡述
四川冕寧牦牛坪稀土礦床是我西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第一大稀土礦床,礦區(qū)構造裂隙發(fā)育,常被偉晶巖脈充填。礦區(qū)礦石類型主要有重晶石偉晶巖型、碳酸鹽偉晶巖型至細脈堿長花崗巖型,內部螢石有深紫色、紫色、淺紫色、淺綠色及無色之分,產狀及粒度也有差異,總體呈漸變過渡關系。結合前人對螢石稀土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認為從早到晚,螢石從lree富集型→lree平坦型→lree虧損型逐漸過渡。螢石的成礦流體來源于正長巖與碳酸巖。
易門銅廠礦床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易門銅礦銅礦是位于云南省易門縣以西26km處滇中易門銅礦帶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學者先后對該礦床成礦條件及成因進行研究:其中較具有代表性觀點為涂光熾提出的沉積-改造型礦床[1];王之田[2]提出的海相沉積(變質巖)型礦床;以及冉崇英[3]通過對自賦礦層及下伏因民組紫色層的研究而得出的沉積-成巖改造礦床。筆者通過對礦床內s、pb同位素的分析研究,結合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對易門
遼寧楊木桿硼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楊木桿硼礦位于遼寧省寬甸縣,產出于古元古代南遼河群下部里爾峪巖組中,為一中型硼鎂石型硼礦。礦體走向se,傾向ne,傾角70°~80°,直接賦礦巖石為蛇紋巖、蛇紋石化大理巖,礦體頂板出現(xiàn)有熱水沉積的電英巖。硼礦石主要由纖維硼鎂石、板狀硼鎂石及蛇紋石、白云石等組成。常見的變余沉積及變質、交代等組構。硼礦石品位b2o3隨mgo含量增長先是穩(wěn)步增長,然后在b2o3含量大于7%時,mgo含量穩(wěn)定在45%~48%范圍內。礦石中富含cs、nd、ta、sn、cd等微量元素及f、ch4等揮發(fā)分,稀土總量從5.73×10-6~70.98×10-6,具eu負異常。δ13c在-2.6‰~-10.4‰,δ11b在9.6‰~11.1‰。楊木桿硼礦為受變質的與深源火山活動有關的熱水沉積礦床,同時存在的蒸發(fā)氣候條件提高了硼富集成礦的效率。
四川木落寨稀土礦床與成礦有關的花崗巖問題及其意義
通過對四川木落寨稀土礦床及與成礦有關的花崗巖的巖石特征、巖石化學以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表明,與成礦有關的巖石是英堿正長巖,而不是前人認為的黑云母花崗巖。巖石pb-sr-nd同位素研究說明礦區(qū)英堿正長巖及礦石具深源、甚至幔源特征,不同于通常具殼源特征的黑云母花崗巖。木落寨礦床與鄰近的冕寧牦牛坪大型稀土礦床的成礦巖石相同,都為英堿正長巖,它們的礦床特征也相似。木落寨英堿正長巖的厘定對研究區(qū)域巖漿活動、尋找同類型的稀土金屬礦產有重要意義。
貴州務川瓦廠坪鋁土礦床地球化學特征
務川瓦廠坪鋁土礦床是近年探明的大型礦床,332+333資源量4397萬噸。地球化學研究顯示,礦床中al2o3與tio2含量成正相關關系,與sio2含量成負相關關系;硫同位素組成屬于沉積巖范疇,總體顯示出變化范圍大(-29.20‰~+12.40‰),反映出復雜的成礦環(huán)境和輕重硫同位素的多次分離;不同巖、礦石的稀土總量(σree)含量變化大,lree/hree均大于1,顯示輕稀土較富集;鋁土礦層中,土狀鋁土礦稀土元素含量相對高,致密塊狀鋁土礦含量相對低,稀土元素含量與礦石質量總體呈正相關關系。鋁土礦層及志留系韓家店組的稀土總量含量較接近。礦床成因屬古風化殼沉積型。
北祁連冷龍嶺地區(qū)寧纏河花崗巖體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大地構造意義
寧纏河花崗巖巖體位于北祁連中段,由兩階段侵入體構成,第一階段侵入體具i型花崗巖特征,第二階段侵入體為s型花崗巖。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表明,巖體具有輕稀土富集型的球粒隕石標準化模式,兩階段侵入體形成于不同的構造環(huán)境,清陽河單元可能是在弧陸發(fā)生軟碰撞時,島弧型巖漿房中富含硅質的殘余巖漿,在擠壓應力下,快速上升侵入形成,下夾石及上池溝單元形成于同碰撞造山階段。
四川鄉(xiāng)城-稻城地區(qū)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背景探討
四川鄉(xiāng)城-稻城地區(qū)發(fā)育4套花崗巖體:包括石英閃長玢巖、花崗細晶巖、二長花崗(細晶)巖和花崗閃長巖,形成時代為印支期到燕山晚期。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研究表明:w(sio2)=57.82%~81.66%,σ=0.06~2.45,w(k2o+na2o)=1.38%~7.76%,ar=1.26~2.93,屬于亞堿性巖體;σree含量較低,輕稀土相對富集,δeu=0.09~1.28,(la/yb)n=1.88~11.96,總體表現(xiàn)為右傾型。各套花崗巖微量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差異明顯,相對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貧化高場強元素,rb/sr=0.04~6.18。根據(jù)花崗巖的r1-r2,rb-yb+ta,ta-yb構造判別圖解和區(qū)域構造演化史研究,認為二長花崗巖形成于板內構造環(huán)境,花崗細晶巖、閃長玢巖和花崗閃長巖形成于島弧構造環(huán)境,其形成與義敦島弧帶碰撞造山活動有關。
東準噶爾蒙西斑巖型銅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蒙西斑巖型銅鉬礦床位于古亞洲洋成礦域準噶爾—南蒙古成礦帶北塔山—瓊河壩銅、鎳、金、鐵成礦區(qū),是東噶爾瓊河壩礦集區(qū)有新突破的斑巖銅鉬礦床之一。筆者從蒙西斑巖型銅鉬礦床形成的地質背景、礦床地質特征和地球化學方面入手,分析認為含礦斑巖主要為一套中晚志留世的中酸性巖石,圍巖為中-上奧陶統(tǒng)荒草坡群(o2-3hcq),是早古生代的斑巖銅礦,而不是前人認為的晚古生代斑巖銅礦床。成礦期次主要分為黃鐵礦-石英、黃銅礦-黃鐵礦-石英和碳酸巖-石英3個階段。礦石含70%多黃鐵礦,15%的黃銅礦,還有少量磁鐵礦和輝鉬礦。次生礦物有孔雀石、褐鐵礦和藍銅礦。礦石中礦物組合顯示中-低溫特征。元素地球化學特征表明,蒙西銅鉬礦床的巖石屬高鋁高鈉鈣堿性花崗斑巖,大離子親石元素sr、k、rb、ba、th等相對富集,高場強元素nb、ta、hf相對虧損。(yb+nb)-rb和y-nb判別圖解表明巖石形成于火山弧。(r1-r2)構造圖解表明為同碰撞期花崗巖,由此可以初步確認該地區(qū)主要侵入巖形成于同碰撞殼源參與的火山弧構造環(huán)境。所以蒙西斑巖型銅鉬礦床的成礦構造屬性為同碰撞期大陸島弧,說明了東準噶爾為早古生代存在構造-成礦作用。
舒家店銅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分析
舒家店銅礦位于繁昌火山盆地邊緣,舒家店短軸背斜軸部脊軸轉折部位;礦床主體主要賦存在靠北西接觸帶巖體中,地表沒有出露;北東向破碎帶為礦區(qū)主要控礦構造;主要金屬礦物與巖石蝕變具有一定的關系;礦區(qū)采集的含黃銅礦、輝鉬礦和黃鐵礦石英脈均化法測溫結果為280~373℃,屬高、中溫熱液范圍;黃鐵礦、石膏中硫同位素的測試結果指示,硫主要來源于地殼下部深處;舒家店銅礦為高、中溫熱液礦床。
云南普朗斑巖型銅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1礦床地質概況普朗銅礦位于普朗-紅山銅多金屬成礦亞帶,受印支期殼幔型中酸性斑(玢)巖控制,出露地層主要為上三疊統(tǒng),自上而下可分為曲嘎寺組(t3q)、圖姆溝組(t3t)和喇嘛啞組(t3lm)?;鹕綆r主要是晚三疊世卡尼期至諾利期的以安山巖為主的鈣堿系列玄武巖-安山巖組合。普朗復式巖體主要侵入于圖姆溝組的砂板巖和安山巖中,
青海德合龍洼金銅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通過對青海德合龍洼金銅礦床礦石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鉛硫同位素地球化學特征的研究,稀土總量(σree)為14.22×10-6~176.54×10-6;lree/hree為2.37~12.19,輕稀土富集,重稀土虧損,大部分具有正銪異常;微量元素中ba,sr,ti虧損,低場強元素含量較低,高場強元素sc,th,u,zr,hf,nb,ta中,zr的質量分數(shù)最高,親鐵元素中v強烈富集;硫同位素δ(34s)=+2.2×10-3~+7.0×10-3,平均值為+4.98×10-3,均一化程度較高;鉛同位素的數(shù)據(jù)點主要分布于上地殼鉛和造山帶鉛之間;認為德合龍洼金礦的成礦物質來源主要為殼幔混合源。
西沙海槽淺表層沉積物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學意義
本文通過對西沙海槽hx132pc站位巖心沉積物稀土元素組成的系統(tǒng)研究,結合該柱狀樣浮游有孔蟲的氧同位素地層研究,對比分析了南海北部陸坡西沙海槽區(qū)晚第四紀以來的沉積物物源及其環(huán)境演變。
新疆包爾圖銅礦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
包爾圖銅礦床位于南天山庫米什洋盆俯沖變質帶的邊緣,礦體受斷裂構造控制。礦區(qū)圍巖為一套中深變質巖,其稀土元素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較高,lree/hree=2.46~16.86,輕重稀土元素明顯分異,且輕稀土相對富集,負銪異常,配分模式曲線向右傾斜。礦石的∑ree相對較低,lree/hree=0.06~0.97,輕重稀土元素明顯分異,重稀土相對富集,配分曲線向左傾斜,與混合巖脈體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稀土元素組成特征指示礦床的成礦過程可能與混合巖化作用有關。結合礦床地質特征,認為包爾圖銅礦床為變質熱液型銅礦床。
桂北摩天嶺含鈾花崗巖體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本文按摩天嶺含鈾花崗巖體的花崗巖、弱蝕變花崗巖、鉀交代花崗巖和硅質交代花崗巖4種巖石類型,探討了巖石中的常量元素、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高場強元素(hfse)和稀土元素(ree)含量特征及相互間的關系。其中含鈾鉀交代花崗巖表現(xiàn)為強鉀長石化、強綠泥石化和弱赤鐵礦化,u含量與次生黑云母關系密切;含鈾硅質交代花崗巖的u含量與微晶石英伴生的鐵質有關。通過剖析不同類型巖石的地球化學特征,指出成礦流體的元素主要來自花崗巖,產鈾巖石具明顯的llh特征;伴隨鈾礦化的增強,k/ba、rb/sr值降低,而ba/rb值增高;含鈾鉀交代花崗巖和硅質交代花崗巖的hfse和ree含量呈共軛消長和重稀土(hree)相對富集的特征。提出伴隨斷裂開啟多期成礦流體的疊加更有利于鈾的富集,llh特征,以及k/ba、rb/sr值降低與ba/rb值增高可作為含鈾花崗巖體的地球化學判別依據(jù)。
西準噶爾A型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
西準噶爾地區(qū)廣泛發(fā)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崗巖,年齡多集中于300ma左右,在時代上屬于晚石炭世,a型花崗巖具有高硅、低鋁、富堿、準鋁質—弱過鋁質、貧鈣、低鎂,10000×ga/al比值較大,強烈富集高場強元素(hfse)及zr、y、ga等元素,sr、ba強烈虧損,稀土配分模式圖呈現(xiàn)典型的右傾"海鷗型"等,并且在a1-a2型花崗巖判別圖解顯示具有典型的鋁質a型的a2型花崗巖特征,表明a型花崗巖可能是年輕地殼(洋殼和島弧)部分熔融形成的英云閃長—花崗閃長巖質巖漿經進一步分離結晶作用的產物,具備規(guī)模成礦的條件。
黔北務-正-道地區(qū)瓦廠坪鋁土礦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
黔北務-正-道鋁土礦是黔中-渝南鋁土礦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屬于古風化殼沉積型鋁土礦床。含礦巖系位于中二疊統(tǒng)棲霞組(p2q)灰?guī)r和志留系中下統(tǒng)韓家店組(s1-2hj)泥頁巖之間,賦存于中二疊統(tǒng)梁山組(p2l)地層中。研究區(qū)礦石中的鋁礦物主要為硬水鋁石和一水軟鋁石(勃姆石),占礦物總量的49.76%~96.9%,另外還有少量的膠鋁石和三水鋁石;粘土礦物主要為高嶺
延邊楊金溝白鎢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找礦模型及其意義
延邊楊金溝白鎢礦床地質-地球化學找礦模型及其意義
云南個舊卡房銅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因探討
云南個舊是世界上最大的錫多金屬礦田,卡房銅礦是個舊礦田主要的產銅區(qū)。卡房銅礦主要的礦床類型有兩類:玄武巖層中或玄武巖與大理巖層間的似層狀礦體以及花崗巖與圍巖接觸帶礦體。圍巖蝕變主要有夕卡巖化、陽起石化和金云母化。電子探針分析結果顯示,卡房銅礦夕卡巖中的輝石主要為透輝石-鈣鐵輝石系列,石榴子石端元組分以鈣鋁榴石-鈣鐵榴石為主。流體包裹體及氫、氧同位素研究顯示,從主成礦期到后成礦期,流體溫度有顯著降低(從260~360℃到160~280℃),而流體鹽度則基本保持不變(從1.74%~12.51%到1.74%~11.93%)。氫、氧同位素組成表明,早期成礦流體主要以巖漿水為主,而晚期成礦流體可能在上升過程中與地層中的大氣降水相混合。硫同位素分析結果表明,卡房銅礦似層狀礦體中硫化物的硫來源于三疊系玄武巖,而燕山期花崗巖和三疊紀玄武巖共同為卡房銅礦接觸帶礦體提供了成礦所需的大部分的硫。鉛同位素分析結果顯示,卡房銅礦似層狀礦體的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三疊系玄武巖,而接觸帶礦體的鉛可能主要來源于燕山期花崗巖。
大吉山花崗巖體黑云母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巖成礦意義
通過對大吉山花崗巖中黑云母化學成分特征的研究,發(fā)現(xiàn)大吉山黑云母花崗巖體中黑云母屬鐵鎂黑云母,而二云母花崗巖中黑云母屬富鐵黑云母。黑云母花崗巖是殼幔混合的產物,而階段二云母花崗巖屬殼源花崗巖。大吉山黑云母花崗巖成巖過程中可能存在玄武巖巖漿的底侵作用,這種底侵作用可能是大吉山鎢礦成巖成礦的地球動力學背景之一。大吉山花崗巖體在演化過程中存在流體分異作用,與二云母花崗巖共存的流體更富氟,可能這種富氟和鎢等成礦元素的熱液流體形成了著名的大吉山鎢礦。
華北克拉通北緣中段古元古代強過鋁質花崗巖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構造意義
華北克拉通北緣中段沿集寧—涼城—千里山一線分布著大量的強過鋁質花崗巖。與一般強過鋁質花崗巖相比,其sio_2含量、al_2o_3/tio_2,比值(小于100)、rb/sr比值和rb/ba比值低,但cao/na_2o比值高(大于0.3)。稀土元素復雜,正eu異常、負eu異常、eu異常不明顯均發(fā)育,大致可以分成2種類型:第一類具有中等程度輕稀土富集、重稀土平緩;第二類輕稀土特征與第一類一致,但其重稀土變化大。稀土元素特征不一致主要是由于其源巖不同。lile(k、rb、ba)相對富集,hsfe(nb、ti、p)虧損,這種地球化學特征暗示該區(qū)強過鋁質花崗巖的源區(qū)成分為雜砂巖,熔融溫度較高,來源較深,其構造環(huán)境與澳大利亞拉克倫造山帶一致,屬高溫型碰撞帶,應為華北克拉通西部陸塊和東北陸塊古元古代踫撞峰期后巖石圈伸展的產物。
卡拉麥里金礦帶典型礦床——雙泉金礦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及成因
雙泉金礦是東準噶爾卡拉麥里金礦帶中新近發(fā)現(xiàn)的一個中型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礦床產于韌性剪切帶中,賦礦地層為下石炭統(tǒng)南明水組地層,礦石類型主要為蝕變巖型。本文通過主要礦化階段熱液礦物毒砂成分的測定,利用相圖中共生金屬硫化物穩(wěn)定溫度范圍得出主要礦化階段的溫度為300~450℃,它比通過石英流體包裹體測得的均一溫度更準確地代表成礦流體的溫度,由此溫度平均值計算出的氫氫同位素能準確判斷初始流體的來源。氫氫同位素的小范圍內變化可能受成礦流體不同階段溫度的變化和組分變化的影響。綜合地質地球化學資料表明,雙泉金礦為與韌性剪切帶有關的變質熱液金礦床,韌性剪切帶即為導礦構造和容礦構造;成礦物質可能主要來源于下石炭統(tǒng)南明水組中的火山巖和火山碎屑巖。
甘肅文縣陽山金礦帶花崗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及其成礦意義
甘肅陽山金礦帶屬于類卡林型金礦床,金資源量是達到318t,礦區(qū)花崗巖脈較為發(fā)育,與金礦化關系密切,重要的找礦標志之一。通過花崗巖的系統(tǒng)取樣和主微量、稀土元素的分析結果,分析巖石地球化學特征,認為:原斜長花崗斑巖,稱為花崗巖較為準確,歸類為i型花崗巖和s型花崗巖,為活動大陸邊緣的產物及同碰撞和碰撞后形成花崗巖的特點。礦帶花崗巖成礦潛力大,可以加強礦區(qū)多金屬綜合利用研究工作。
四川盆地北緣MVT鉛鋅礦中瀝青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征
在世界范圍內已探明的眾多mvt鉛鋅礦床中,多數(shù)都與油氣藏共生或伴生存在。已有研究表明,南江—南鄭馬原一帶的mvt鉛鋅礦床或礦化點均與燈影組中的古油氣藏在空間位置上相互疊置,鉛鋅礦中瀝青發(fā)育。瀝青是指示古油氣藏存在的重要標志,對鉛鋅礦中瀝青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兩者間的成因聯(lián)系(王
西秦嶺陽山超大型金礦床花崗巖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陽山超大型金礦床是中國乃至亞洲發(fā)現(xiàn)的首個金資源量超過300t的礦床,該礦床的形成與礦區(qū)花崗巖脈關系密切。從陽山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入手,探討出露的斜長花崗斑巖和花崗細晶巖的特征。陽山花崗巖為鈣堿性系列,屬強過鋁質,分異指數(shù)(di)(71.12~87.0)較高,表明原始巖漿分異強烈;稀土元素配分圖為右傾型,∑ree較低(32.18×10-6~100.21×10-6,)lree/hree大多數(shù)在7以上;高場強元素(nb、ta、zr)為負異常,rb/sr為0.38~2.08,陽山花崗巖在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上為碰撞后環(huán)境。2種花崗巖為同一來源,只是形成的時間有差別。結合區(qū)域地質特征和前人的年齡數(shù)據(jù),得出陽山超大型金礦形成于華北與揚子陸塊碰撞后的拉張環(huán)境。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機電工程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