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pdf
大小:255KB
頁數(shù): 3頁
橋梁樁基礎的嵌巖深度設計與優(yōu)化——以襄樊漢江四橋樁基礎為研究對象,利用靜載試驗所獲得的樁身側阻力、嵌巖側阻力和樁端阻力的分布和發(fā)揮程度,估計作用在嵌巖段的側阻力,對嵌巖深度進行計算,力圖使樁身摩擦阻力、嵌巖段側阻力和樁端阻力都得到充分發(fā)揮。
格式:pdf
大小:125KB
頁數(shù): 9頁
喀斯特地質嵌巖灌注樁基礎施工工法 李明輝 1、前言 喀斯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tài)的總 稱,又稱巖溶地貌。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地名, 當?shù)胤Q為 Kras,近代喀斯特研究發(fā)軔于該地而得名。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qū), 其中以廣西、 貴州和云南東部所占的面積最大, 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qū)之一。 喀斯特地質 作為云貴高原特有的地質形態(tài), 地處昆明湖積盆地邊緣與駱峰山斜坡交接地帶的昆明市園通 山,就屬于典型的具有裸露型、 地下埋藏型相結合的喀斯特地質地貌。 由于喀斯特地區(qū)地下 潛水豐富、 土洞溶洞以及溶蝕裂隙發(fā)育、 地下石牙石筍林立, 高層建筑在設計時考慮建筑物 不均勻沉降及基礎承載力等因素,因不宜采用天然基礎而普遍采用了嵌巖灌注樁基礎。 受“ 99世博會”的推動, 90年代以來昆明的城市建設飛速發(fā)展,建在園通山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