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5.11
建筑文化結(jié)課論文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52KB

頁數(shù): 6頁

課程類別:公選課 《建筑文化》課程考核 (課程論文) 題目:重慶建筑遺產(chǎn)——大足石刻 作 者: 學(xué) 號: 授課教師: 班 級: 重慶科技學(xué)院 2012年 11月 (一)大足石刻簡介 大足石刻, 是唐末、 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 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 寶頂山摩崖造像最為著名, 是中國著名的古代石刻藝術(shù)。 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城 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長約三百多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造像最初開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 892年),歷經(jīng)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代至 南宋 1162年完成,歷時 250多年。現(xiàn)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shù)中的優(yōu) 秀代表 。 大足石刻位于重慶市,以大足區(qū)、潼南縣、銅梁縣、壁山縣為范圍,在此地可賞到代表 的石刻造像藝術(shù)。 大足石刻是大足區(qū)境內(nèi)主要表現(xiàn)為摩崖造像的石窟藝術(shù)的總稱。大足石 刻群有石刻

從鼓浪嶼與建筑看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124KB

頁數(shù): 3頁

建筑是一種文化的標(biāo)志。廈門鼓浪嶼的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歷史的縮影。它集中體現(xiàn)了兩種建筑文化形態(tài)碰撞、互動至交融的三個層次階段。筆者借鼓浪嶼建筑形態(tài),對深藏其后的文化、歷史、人文背景,生活習(xí)俗及審美層次等諸多建筑制約因素,進行了深入剖析。對于今天的建筑局面及社會現(xiàn)實有特殊的啟迪意義。

熱門知識

中西建筑文化論文

最新知識

中西建筑文化論文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guān)問答

中西建筑文化論文
點擊加載更多>>
專題概述
中西建筑文化論文相關(guān)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