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冷軋低碳鋼板再結晶晶粒長大階段微區(qū)織構的研究
利用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術研究了CSP冷軋低碳鋼板再結晶晶粒長大階段組織和微區(qū)織構的變化。結果表明具有{111}取向晶粒的數(shù)量和尺寸在再結晶剛完成時都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并一直保持到退火完成。這是再結晶織構中γ取向線密度很高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111}晶粒的生長在晶粒長大后期停滯,造成了γ取向線密度的下降。晶粒長大動力學的差異對應著取向差的變化,{111}晶粒生長的停滯可以用{111}晶粒同周圍晶粒取向差的減小來解釋。
CSP冷軋低碳鋼板的再結晶織構
采用基于薄板坯連鑄連軋(csp)工藝條件下的低碳鋼板作為冷軋基料,在實驗室模擬現(xiàn)場工藝進行了冷軋和罩式退火,利用x射線衍射和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退火過程中的織構和微區(qū)取向的變化,并對csp條件冷軋板再結晶織構的形成機制進行了討論。結果表明:γ取向線在再結晶發(fā)生后增加比較明顯,但在晶粒長大階段卻略有降低。形變亞晶在再結晶過程中發(fā)生合并長大,這些具有大角度晶界的亞晶將是再結晶形核的基礎。以較小的晶內平均取向差和較大的晶粒間取向差為判據(jù),利用ebsd技術選取了最有可能成為再結晶晶核的亞晶,這些亞晶存在著以{111}取向為主的擇優(yōu)取向。再結晶晶粒的生長速度在隨后的整個退火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111}再結晶新晶粒的生長速度在晶粒長大階段受到抑制,可能是其最終成品γ取向線取向分布密度下降的原因。再結晶初期晶核的擇優(yōu)取向與其生長速度的差異共同作用決定了再結晶的最終織構。
退火工藝對基于CSP條件冷軋低碳鋼板組織和微區(qū)織構的影響
以薄板坯連鑄連軋(csp)工藝供基料的現(xiàn)場兩種冷軋壓下率的低碳鋼板為原料,實驗室采用兩種不同升溫速度的退火工藝模擬了現(xiàn)場罩式退火工藝過程,分析了冷軋壓下率和退火升溫速度對鋼板組織和微區(qū)織構的影響.結果表明,冷軋壓下率較大的csp低碳鋼板在退火過程中再結晶開始的較早,其成品晶粒尺寸相對較大;慢速升溫有利于再結晶的進行,并可以抑制成品{112}取向的含量.
CSP工藝不同冷軋壓下率低碳鋼板退火織構的演變
采用基于包鋼csp熱軋工藝下2.75和4.5mm現(xiàn)場冷軋至1.0mm的spcc鋼板,冷軋壓下率分別為64%和78%,實驗室模擬了罩式退火工藝,并利用xrd測得了冷軋和退火過程中織構的演變.結果表明,兩種不同冷軋壓下率的鋼板在冷軋和退火過程中織構演變規(guī)律相似,但是冷軋基料厚度為2.75mm的鋼板在整個過程變化幅度更大,而且成品的織構類型更有利.
低碳鋼板冷軋退火組織和織構
分別采用基于薄板坯連鑄連軋(csp)工藝和傳統(tǒng)熱連軋工藝條件下的低碳鋼板作為冷軋基料,在實驗室模擬現(xiàn)場工藝進行了冷軋和退火。通過金相觀察和x射線衍射織構分析,比較了兩種工藝下低碳鋼板的組織和織構演變的規(guī)律。結果表明:兩種試樣冷軋后α取向線上顯著增加的織構有較大的區(qū)別,csp工藝下是{001}〈110〉,而傳統(tǒng)工藝下是{112}〈110〉;在同樣的冷軋及退火工藝條件下,csp條件下的鋼板在退火過程中發(fā)生再結晶需要的溫度更高,時間更長;對于csp鋼板,退火對γ取向線的影響要大于冷軋對其的影響,而對于傳統(tǒng)熱連軋鋼板,冷軋和退火過程對γ取向線都有比較大的影響。
表面污染物對冷軋低碳鋼板耐大氣腐蝕性能的影響
研究和分析了國產冷軋低碳鋼板試樣表面污染物的種類及成分,并且與進口同類鋼板進行了比較。結果表明,國產鋼板表面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包括殘油、殘鐵、殘?zhí)己吐入x子,數(shù)量明顯超過進口同類鋼板的表面污染物。由大氣暴曬試驗、鹽霧試驗及濕熱試驗結果可見,鋼板的表面污染物與其耐大氣腐蝕性能有對應關系。結合鋼板生產實際過程,探討了這些污染物的產生原因。
冷軋低碳鋼板表面形貌與其耐大氣腐蝕性能的關系
采用薄層電化學測試技術,并結合結露試驗和表面粗糙度測量研究了冷軋低碳鋼板的耐大氣腐蝕性能.研究表明,薄層電化學測試技術可以評價冷軋低碳鋼板耐大氣腐蝕性能,且評價結果與鋼板的實際使用情況基本一致.冷軋低碳鋼板表面結露行為與鋼板表面粗糙度分布有關,但與鋼板的耐大氣腐蝕性能并無直接關系.
龍盛企業(yè)標準冷軋低碳鋼板和鋼帶(JIS)
龍盛企業(yè)標準冷軋低碳鋼板和鋼帶(JIS)
CSP低碳鋼板的組織和性能
對采用eafcsp工藝生產的zj330低碳鋼熱軋板進行了組織、性能和夾雜物分析。結果表明:成品板的晶粒細小、均勻、強度較高、拉伸試樣的斷口為韌性斷口;ebsd分析表明:成品板組織中鐵素體晶粒間基本為大角度晶界,擇優(yōu)取向不顯著。由于薄板坯連鑄時的凝固和冷卻速度快,鋼水潔凈度高,使得夾雜物含量少、尺寸小、鋼板的伸長率高。
冷軋低碳鋼板表面銹蝕成因分析
冷軋低碳鋼板表面銹蝕成因分析
含Ti超低碳鋼板熱軋織構的形成
眾所周知,薄板的材質受織構的影響。對于深沖鋼板和硅鋼片的開發(fā),織構尤其重要。以前對織構的研究基本上是以冷軋和退火為中心進行的,對熱軋織構的形成研究甚少。本文從提高深沖性能出發(fā),對含ti超低碳鋼于鐵素體相變溫度區(qū)熱軋形成的織構進行了研究。試驗用材為250mm厚連鑄坯。把試驗用材加熱至1250°c,保溫lh,軋成30mm厚,終軋溫度在1000°c以上。空冷后截取寬200mm。長250mm,再次加熱到1000°c,保溫lh,于ar_3相變點以上溫度經兩道次熱軋成12mm厚,空冷到800°c時以四道連軋
CSP熱軋低碳鋼板軋制過程中析出行為分析
采用h-800透射電鏡研究csp熱軋低碳鋼軋制過程中析出物形貌、尺寸、及分布等,結果表明:累積變形量較小,變形溫度較高時,第二相粒子主要在晶界或相界上形成,數(shù)量較少且比較粗大,尺寸多在150nm以上;隨著軋制過程的進行,累積變形量的增大和軋制溫度的降低,第二相粒子主要在晶內析出,細小、彌散且數(shù)量較多,尺寸大多數(shù)在20~100nm之間,析出物主要為al2o3、mns、cu7s4和fe3c。
薄板坯連鑄連軋CSP生產低碳鋼板的組織特征
4對珠鋼csp線生產的低碳鋼(zj400)連鑄坯及軋后的組織特征觀察和硬度測定表明:csp線生產的連鑄坯鑄態(tài)組織為較細的樹枝晶,枝晶寬度為幾微米到30μm,靠近表面層的枝晶寬度與中心區(qū)域差別很小。經第一道次50%變形后,板坯組織明顯細化,具有局部“樹枝晶”特征,“枝晶”寬度約5μm,中心區(qū)域硬度降低。成品薄板的晶粒尺寸平均為5μm,大多呈尖角型。變形區(qū)應力、應變及溫度分布的有限元模擬分析結果與實際組織分析結果吻合
CSP熱軋1.0m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組織及性能
CSP熱軋1.0mm超薄規(guī)格低碳鋼板的組織及性能
CSP工藝熱軋低碳鋼板的強化機制
采用金相顯微鏡、h—800透射電鏡和正電子湮沒方法分析了csp熱軋低碳鋼板金相組織、析出物形貌、尺寸、分布及位錯密度。結果表明:csp工藝熱軋低碳鋼板的晶粒較為細小,約為5.3μm;當累積變形量較小、變形溫度較高時,析出物主要在晶界上,數(shù)量少見比較粗大,其尺寸大多大于150nm;當累積變形量較大、變形溫度較低時,析出物主要在晶內,細小、彌散且數(shù)量較多,其尺寸大多為20~100nm,析出物主要為al_2o_3、mns或cu_7s_4;隨著累積變形量的增加,位錯密度明顯增加,終軋后軋件的位錯密度約為6.35×10~(14)m~(-2)。晶粒細化、析出物彌散分布及位錯密度增加是csp工藝熱軋低碳鋼板強度高的決定因素。
退火溫度對連鑄連軋低碳鋼板性能和織構的影響
在實驗室條件下,模擬了csp熱軋帶鋼供冷軋原料的spcc級低碳鋼板的罩式爐退火過程,通過觀察顯微組織、力學性能測試和利用三維取向分析術(odf),研究了退火溫度對顯微組織、力學性能、織構的影響。結果表明,隨退火溫度的升高,a50、rm、δr值都逐漸升高,rm達到1.82;退火后鐵素體晶粒變得粗大,變形織構{112}變弱,表明提高溫度可以消除變形織構,有利織構{111}增強,{001}變弱,共同造成rm升高。
OYN4002-2015冷軋低碳鋼板及鋼帶(印刷稿)
OYN4002-2015冷軋低碳鋼板及鋼帶(印刷稿)
龍盛企業(yè)標準油汀用冷軋低碳鋼板和鋼帶
龍盛企業(yè)標準油汀用冷軋低碳鋼板和鋼帶
熱軋低碳鋼板表面鐵素體晶粒異常粗大的試驗研究
1.前言在冷軋板帶生產中,由傳統(tǒng)的罩式爐退火工藝改為連續(xù)退火工藝以后,對某些鋼種(如spcc、spcd)的冷軋坯料,要求其熱軋時的卷取溫度,由原來的≤650℃提高至≥750℃。但由此將會使熱軋鋼板表面的鐵素體晶粒比鋼板中心部位粗大,而造成晶粒異常不均現(xiàn)象。這種晶粒的異常不均不僅影響到下部工序的進一步加工,而且會使冷軋后軋件的深沖等機械性能惡化。因此,對低碳鋼spcc、spcd熱連軋板表面鐵素體晶粒異常粗化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模擬試驗,以期
關于低碳鋼板完整的磁化曲線
關于低碳鋼板完整的磁化曲線
低碳鋼板角接平位焊教材
低碳鋼板角接平位焊教材
滲碳體對低碳鋼板沖壓性能的影響
滲碳體對低碳鋼板沖壓性能的影響
冷軋低碳鋼A1008的研制
介紹了冷軋低碳鋼a1008的生產工藝,指出控制鋼水中碳含量和夾雜物含量是生產順行和產品質量保證的關鍵。終軋溫度、卷取溫度和退火溫度的控制是影響最終性能和硬度的主要因素。通過綜合分析檢驗,研制開發(fā)的冷軋低碳鋼a1008的各項性能均滿足標準要求。
低碳鋼熱軋鋼筋再結晶控制軋制與控制冷卻實現(xiàn)晶粒細化
低碳鋼低的再結晶溫度使得其在鋼筋的連續(xù)軋制過程中可以通過再結晶控制軋制及控制冷卻工藝來實現(xiàn)晶粒細化。試驗結果表明,成分為0.18c-0.22si-0.60mn的低碳碳素鋼在850℃或更低溫度以較大的變形量變形時,可以獲得10~20μm的奧氏體晶粒尺寸;當加以20℃/s或更高的冷卻速度冷卻時,可以得到4~6μm或更細小的鐵素體晶粒尺寸。晶粒細化使得鋼筋的力學性能明顯提高。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
职位:大氣環(huán)境影響評價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裝 裝飾 市政 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