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塑性成形CAE技術
1.1 塑性成形CAE技術概述
1.1.1 國外CAE技術現狀
1.1.2 我國CAE技術現狀
1.2 金屬塑性成形技術
1.3 DEFORM-3D軟件
1.3.1 DEFORM的發(fā)展
1.3.2 DEFORM的特點
1.3.3 DEFORM的功能
綜合習題
第2章 塑性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2.1 DEFORM-3D軟件的模塊結構
2.2 塑性成形模擬的特點
2.3 有限元處理過程的幾個問題
綜合習題
第3章 塑性仿真缺陷預測
3.1 組織性能的變化和成形缺陷預測
3.2 金屬的斷裂準則及斷裂行為數值模擬
3.3 DEFORM軟件的缺陷預測
3.4 提高塑性成形數值仿真的精度
綜合習題
第4章 鍛壓模擬基本過程
4.1 問題分析
4.2 建立模型基本步驟
4.2.1 物體的設置
4.2.2 模擬設置
4.3 建立模型
4.3.1 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問題
4.3.2 設置模擬控制
4.3.3 設置坯料基本屬性
4.3.4 導入毛坯幾何文件
4.3.5 劃分網格
4.3.6 導人上模文件
4.3.7 設置上模運動參數
4.3.8 導入下模文件
4.3.9 設置模擬參數
4.3.10 改動物體的空間位置
4.3.11 定義接觸關系
4.3.12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4.4 模擬和后處理
綜合習題
第5章 方形環(huán)鐓粗分析
5.1 分析問題
5.2 建立模型
5.2.1 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問題
5.2 設置坯料
5.2.3 坯料網格劃分
5.2.4 設置邊界條件
5.2.5 上模設置
5.2.6 設置模擬控制
5.2.7 位置關系確定
5.2.8 接觸關系設置
5.2.9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5.3 模擬和后處理
綜合習題
第6章 道釘成形分析
6.1 分析問題
6.2 熱傳導工序分析
6.2.1 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問題
6.2.2 設置模擬控制
6.2.3 定義毛坯的溫度及材料
6.2.4 幾何體導人
6.2.5 坯料網格劃分
6.2.6 定義熱邊界條件
6.2.7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6.2.8 模擬和后處理
6.3 坯料與下模熱傳導工序
6.3.1 打開前處理文件
6.3.2 定義上模
6.3.3 定義下模
6.3.4 調整工件位置
6.3.5 定義接觸關系
6.3.6 設置模擬控制
6.3.7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6.3.8 模擬和后處理
6.4 熱鍛成形工序
6.4.1 打開原來的數據文件
6.4.2 改變模擬控制參數
6.4.3 設置坯料邊界條件
6.4.4 添加體積補償參數
6.4.5 上模對稱及運動設置
6.4.6 下模對稱設置
6.4.7 定位上模
6.4.8 設置接觸關系
6.4.9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6.4.10 模擬和后處理
綜合習題
第7章 齒輪托架成形分析
7.1 分析問題
7.2 空氣傳熱過程
7.2.1 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問題
7.2.2 設置模擬控制
7.2.3 導入幾何體
7.2.4 定義初始溫度
7.2.5 分配材料
7.2.6 定義工件網格
7.2.7 定義工件Billet的邊界條件
7.2.8 設置上模的運動
7.2.9 設置模擬控制的步數
7.2.10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7.2.11 模擬和后處理
7.3 下模傳熱過程
7.3.1 打開前處理
7.3.2 設置模擬控制
7.3.3 定位坯料
7.3.4 設置接觸條件
7.3.5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7.3.6 模擬和后處理
7.4 進行鐓粗分析
7.4.1 打開前處理
7.4.2 設置模擬控制
7.4.3 設置坯料對稱面
7.4.4 激活目標體積
7.4.5 定位上模
7.4.6 檢查上模運動設置
7.4.7 回顧接觸物體的邊界條件
7.4.8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7.4.9 模擬和后處理
7.5 二次轉移熱傳導分析
7.5.1 打開前處理
7.5.2 設置模擬控制
7.5.3 模具的移動
7.5.4 檢查生成數據庫文件
7.5.5 模擬和后處理
7.6 終鍛成形
7.6.1 打開前處理
7.6.2 設置模擬控制
7.6.3 導入幾何體
7.6.4 定位物體
……
第8章 模具應力分析
第9章 Wizard的使用
第10章 軋制分析
第11章 輥鍛成形分析
第12章 楔橫軋分析
第13章 擺輾成形分析
第14章 旋壓成形分析
第15章 斷裂分析
第16章 模具磨損分析
第17章 熱處理
第18章 晶粒度分析
參考文獻
圖書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18392-2
作者: 胡建軍 李小平
版次: 1
開本: 16開
裝訂: 平
字數: 440 千字
頁數:291
定價: ¥34.00
出版日期: 2011-01
叢書名: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共分為3篇:第1篇為理論基礎,介紹DEFORM-3D分析的基本流程,增加DEFORM-3D軟件分析中缺陷的判斷以及如何提高模擬的精度等內容,為后面的案例教程打下基礎;第2篇為基本成形,介紹基本的塑性過程分析技巧,包括基本成形的步驟,對稱模擬的設置,熱傳導的分析,成形和熱傳導的耦合,多工序模擬的設置等,設備庫的應用意義,停止條件的設置,模具受力的分析等。第3篇為提高部分,介紹各種特殊塑性成形工藝的分析實現,包括軋制成形、輥鍛成形分析、擺碾成形分析、旋壓成形分析、斷裂分析、模具磨損分析、晶粒度分析。
物體在受到外力時發(fā)生形變,去掉外力時變形不回復,這是塑性變形,實質是物體內部的晶粒和晶粒之間發(fā)生滑移和晶粒發(fā)生轉動
適用法律、法規(guī) 國家、地方政府現行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定。 (1)綜合 專利商及設備供貨商關于本裝置(設備)的標準規(guī)范、安裝指導性文件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石油和化工建設工程部分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塑性,力學專業(yè)術語,英文專業(yè)名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材料能穩(wěn)定地發(fā)生永久變形而不破壞其完整性的能力。塑性變形是物質-包括流體及固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在外力的作用下產生形變,當施加的外力撤除或消失后該物體不能...
格式:pdf
大小:327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通過對中空框架鋁合金材料本構模型的建立,研究了高速切削中的斷裂準則、加工變形網格劃分以及刀具磨損模型等關鍵技術,在此基礎上,采用Deform-3D有限元分析軟件,對中空框狀鋁合金6N01材料高速銑削中的變形行為和刀具摩擦磨損行為進行了有限元模擬,獲得了工件與刀具在加工中的熱、力分布和刀具磨損的變化規(guī)律,為改進框架鋁合金的加工工藝并提高其加工效率提供了理論依據。
格式:pdf
大?。?span id="piqbi7c" class="single-tag-height">327KB
頁數: 4頁
評分: 4.7
介紹了分步超塑成形法,從成形方式上探索一種增強材料塑性的途徑。分步超塑成形過程中,分別以恒速度與最大m值法,分兩步先后作用于拉伸試樣,通過控制初始變形方式的變形量以及各步間隙時間等,來促使材料內部產生晶粒細化、組織結構改善等,從而增強材料塑性。實驗比較了單步拉伸成形與分步拉伸成形,以及分步成形中恒速法的預應變量對金屬延伸率與組織的影響。結果表明:未經特殊細化處理的TC6鈦合金分步拉伸,其恒速變形的工程應變?yōu)?.0時,可獲得延伸率為2053%,而同溫度下單步恒速與最大m值法拉伸的延伸率為753.9%與1347%;TC4鈦合金在分步拉伸中恒速應變量為1.5時,可獲得2147%的大延伸率。可見分步成形顯著誘發(fā)了塑性增強。此外,預應變量決定著拉伸試樣的晶粒組織大小。
《金屬塑性成形CAE應用:DYNAFORM》以基于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軟件DYNAFORM5.9軟件為平臺,在詳細介紹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涉及的基礎理論及DYNAFORM5.9軟件的基本特點等內容基礎上,結合作者多年從事相關領域的教研經驗和豐富實踐經驗,選取8個典型板料沖壓成形模擬實例及4個先進沖壓成形模擬實例,對具體零件沖壓成形CAE分析的具體操作步驟及工藝設置等進行了詳細講解 ,以引導讀者掌握應用DYNAFORM5.9軟件解決板料沖壓成形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技能。
《金屬塑性成形CAE應用:DYNAFORM》可作為從事板料沖壓成形方向CAE分析的工程技術人員學習和培訓DYNAFORM5.9軟件的初/中級應用教程,也可作為國內各大專院校的本、??埔约按T士研究生等材料加工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特色課程的主講教材或參考教材。
第1章 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基本理論
1.1 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概述
1.2 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有限元理論
1.2.1 有限變形的應變張量
1.2.2 有限變形的應力張量
1.2.3 幾何非線性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1.3 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關鍵技術
1.3.1 有限元求解算法及常用板料沖壓成形CAE分析軟件
1.3.2 各向異性屈服準則的運用
1.3.3 單元類型及選擇
1.3.4 有限元網格劃分技術
1.3.5 邊界條件的處理技術
1.3.6 時間步長的計算
1.3.7 速度選取原則
1.3.8 提高分析效率的方法
1.4 板料沖壓成形缺陷分析
1.4.1 起皺
1.4.2 破裂
1.4.3 回彈
第2章 DYNAFORM5.9軟件特點及模塊簡介
2.1 DYNAFORM5.9軟件特點簡介
2.2 DYNAFORM5.9基本模塊
2.2.1 坯料工程(BSE)模塊
2.2.2 成形仿真(FS)模塊
2.2.3 模面工程(DFE)模塊
2.3 DYNAFORM5.9軟件新功能模塊簡介
2.3.1 成形優(yōu)化模塊
2.3.2 改進主要功能
2.3.3 BSE模塊中新實現的性能、特征和功能
2.3.4 DFE模塊中新實現的性能、特征和功能
2.3.5 自動設置(AutoSetup)的更新
2.3.6 坯料生成器(Blank Generator)的新特征
2.3.7 任務提交器(Job Submitter)的特征和功能
2.3.8 改進和增強的前處理性能
2.3.9 后處理(ETA/Post)中新實現的特征和功能
2.3.10 支持的求解器(LS-DYNA)版本
2.3.11 新實現的PowerPoint插件E3DViewer
1CAE分析實例詳解(一)典型板料沖壓成形模擬
第3章 圓筒件拉深成形模擬
3.1 導入模型編輯零件名稱
3.2 自動設置
3.2.1 初始設置
3.2.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3.2.3 定義凹模零件“DIE”
3.2.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3.2.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3.2.6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3.2.7 工模具拉深工藝參數設置
3.2.8 Control菜單控制說明
3.2.9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3.2.10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3.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3.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3.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4章 汽車油箱底殼零件拉深成形模擬
4.1 導入模型編輯零件名稱
4.2 估算原始坯料及創(chuàng)建凹模參考曲面
4.2.1 創(chuàng)建零件“MPART”單元模型(提取中性層)
4.2.2 創(chuàng)建零件“MPART”及板料輪廓線
4.2.3 抽取零件的上下表面
4.2.4 創(chuàng)建零件“DIE”參考曲面
4.3 自動設置
4.3.1 初始設置
4.3.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4.3.3 定義凹模零件“DIE”
4.3.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4.3.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4.3.6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4.3.7 工模具拉深工藝參數設置
4.3.8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4.3.9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4.4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4.4.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4.4.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5章 車門內板零件拼焊沖壓成形模擬
5.1 模型準備
5.2 自動設置
5.2.1 初始設置
5.2.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5.2.3 定義凹模零件“DIE”
5.2.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5.2.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5.2.6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5.2.7 工模具拉深行程參數的設置
5.2.8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5.2.9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5.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5.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5.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6章 電器U形卡頭零件彎曲成形及回彈模擬
6.1 回彈
6.2 導入模型編輯零件名稱
6.3 自動設置
6.3.1 初始設置
6.3.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6.3.3 定義凹模零件“DIE”
6.3.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6.3.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6.3.6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6.3.7 工模具拉深工藝參數設置
6.3.8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6.3.9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6.4 回彈設置
6.5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6.5.1 在后置處理器中讀取d3plot文件
6.5.2 回彈分析結果對比
第7章 多步數控彎管成形模擬
7.1 導入彎管數據并創(chuàng)建模型
7.2 自動設置
7.2.1 初始設置
7.2.2 定義管件“Tube”
7.2.3 定義管坯工具“Tools”
7.2.4 工模具彎曲工藝參數設置
7.2.5 控制參數設置
7.2.6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7.2.7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7.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7.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7.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8章 電器連接件多道次成形模擬
8.1 導入模型
8.2 自動設置
8.2.1 初始設置
8.2.2 第一步“Forming”
8.2.3 第二步“Triming”
8.2.4 第三步“Forming”
8.2.5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8.2.6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8.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8.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8.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9章 多工位級進模成形模擬
9.1 導入模型
9.2 自動設置
9.2.1 初始設置
9.2.2 第一步“Blanking”
9.2.3 第二步“Dummy1”
9.2.4 第三步“Trim1”
9.2.5 第四步“Dummy2”
9.2.6 第五步“Trim2”
9.2.7 第六步“Forming1”
9.2.8 第七步“Bending1”
9.2.9 第八步“Dummy3”
9.2.10 第九步“Trim3”
9.2.11 第十步“Bending2”
9.2.12 第十一步“Dummy4”
9.2.13 第十二步“Trim4”
9.2.14 第十三步“Dummy5”
9.2.15 第十四步“Trim5”
9.2.16 第十五步“Bending4”
9.2.17 第十六步“Dummy6”
9.2.18 第十七步“Trim6”
9.2.19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9.2.20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9.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9.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9.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10章 車用加強板熱沖壓成形模擬
10.1 導入模型并編輯零件名稱
10.2 自動設置
10.2.1 初始設置
10.2.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10.2.3 定義凹模零件“DIE”
10.2.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10.2.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10.2.6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10.2.7 定義熱分析選項參數
10.2.8 工模具拉深行程參數設置
10.2.9 添加冷卻工步
10.2.10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10.2.11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10.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10.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10.3.2 觀察成形零件溫度等值云圖
CAE分析實例詳解(二)先進成形工藝模擬
第11章 半球形零件液壓成形模擬
11.1 板料液壓脹形
11.2 導入模型編輯零件名稱
11.3 自動設置
11.3.1 初始設置
11.3.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11.3.3 定義凹模零件“DIE”
11.3.4 定義凸模零件“PUNCH”
11.3.5 定義壓邊圈零件“BINDER”
11.3.6 定義壓延筋零件“DRAWBEAD”
11.3.7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11.3.8 工模具拉深工藝參數設置
11.3.9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11.3.10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11.4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11.4.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11.4.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12章 T形管件液壓脹形模擬
12.1 管件液壓脹形
12.2 導入模型編輯零件名稱
12.3 自動設置
12.3.1 初始設置
12.3.2 定義零件“Tube”
12.3.3 定義工模具零件
12.3.4 工模具初始定位設置
12.3.5 工模具拉深工藝參數設置
12.3.6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12.3.7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12.4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12.4.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12.4.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13章 飛機蒙皮拉伸成形模擬
13.1 飛機蒙皮零件拉伸成形工藝
13.1.1 零件生產工藝簡介
13.1.2 選材要求
13.2 導入模型
13.3 自動設置
13.3.1 初始設置
13.3.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13.3.3 定義工具“Tools”
13.3.4 工模具拉伸成形參數設置
13.3.5 工模具運動規(guī)律的動畫模擬演示
13.3.6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13.4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13.4.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13.4.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第14章 超塑性零件成形模擬
14.1 導入模型
14.2 自動設置
14.2.1 初始設置
14.2.2 定義板料零件“BLANK”
14.2.3 定義凹模零件“DIE”
14.2.4 工模具拉深行程參數設置
14.2.5 約束設置
14.2.6 提交LS-DYNA進行求解計算
14.3 利用ETA/POST進行后處理分析
14.3.1 觀察成形零件的變形過程
14.3.2 觀察成形零件的成形極限圖及厚度分布云圖
參考文獻2100433B
板料成形
其成形方法主要有真空成形法。
真空成形法有凹模法和凸模法。將超塑性板料放在模具中,并把板料和模具都加熱到預定的溫度,向模具內吹入壓縮空氣或將模具內的空氣抽出形成負壓,使板料貼緊在凹?;蛲鼓I?,從而獲得所需形狀的工件。對制件外形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時或淺腔件成形時用凹模法,而對制件內側尺寸精度要求較高時或深腔件成形時則用凸模法。
真空成形法所需的最大氣壓為105Pa,其成形時間根據材料和形狀的不同,一般只需20~30s。它僅適于厚度為0.4~4mm的薄板零件的成形。
板料深沖
在超塑性板料的法蘭部分加熱,并在外圍加油壓,一次能拉出非常深的容器。深沖比H/d0可為普通拉深的15倍左右。
擠壓和模鍛
超塑性模鍛高溫合金和鈦合金不僅可以節(jié)省原材料,降低成本,而且大幅度提高成品率。所以,超塑性模鍛對那些可鍛性非常差的合金的鍛造加工是很有前途的一種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