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果莢蒾形態(tài)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 (-15) 米;小枝稍四角狀,初時疏被柔毛、后變無毛,枝圓筒狀,灰褐色,有皮孔。葉厚紙質,橢圓狀矩圓形至倒卵狀矩圓形,長10-18 (-25) 厘米,頂端急短漸尖,基部楔形至鈍形,全緣,干時邊稍內卷,上面有光澤,僅中脈疏被短柔毛,下面中脈和則脈有散生短柔毛,基部中脈兩側常有凹陷的圓形大腺斑,側脈5-7對,弧形,連同中脈上面略凹陷,下面顯著凸起,小脈橫列,下面明顯凸起;葉柄長2.5-5厘米,疏被短柔毛。復傘形式聚傘花序直徑約9厘米,疏被黃褐色簇狀短柔毛,總花梗粗壯,長1.5-3厘米,第一級輻射枝4-5條,長2-3厘米;萼筒筒狀倒圓錐形,長約1毫米,無毛,萼齒極小,寬三角形,頂尖;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3.5毫米,裂片圓卵形,長約1毫米,略短于筒;雄蕊生于花冠筒基部,遠高出花冠,花絲稍扁,蕾時折疊,長約5毫米,花藥矩圓形,長約1毫米。果實紅色,卵圓形,長5-7毫米,直徑約5毫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核長約6毫米,直徑約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ㄆ?月,果熟期13月。
生長于海拔1000~1600米的山谷疏林或灌叢中。
主要分布在云南。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寬倒卵...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互生,革質,...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寬橢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本種同產于東南亞的 V. sambucinum Reinw. ex Blume (in Bijdr. Fl. Ned. Ind. 656. 1826) 最近似,但那個種的萼筒和花序均密被柔毛,果實成熟時藍黑色,總花梗較長,苞片披針形,花冠裂片大多長于筒,葉多少帶革質,下面脈腋有髯毛,易與本種區(qū)別。
格式:pdf
大?。?span id="wkxc5sc"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新農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