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因吉水電站簡介
杰 巴至布薩河段河谷上覆堅硬的花崗巖、片麻巖和片巖,巖層表面風化,強度高、不透水,巖性優(yōu)良,是理想的壩基。在壩址處,河心的卡因吉島將尼日爾河隔成兩股河道,每股河道下各存在一處斷層。左河道下斷層,接近垂直,右河道下斷層寬9~21m。
尼日爾河在卡因吉的流量每年可分3個時期:(1)12~3月,流量約1500~2000立方米/秒;(2)4~7月,流量下降到500立方米/秒以下;(3)8~11月,流量上升至3000~5000立方米/秒的峰值,甚至更高。水庫正常高水位141.7m,相應庫長137km,最大寬度約24km,面積達1243平方公里,總庫容150億立方米,最低運行水位132.5m,有效庫容115億立方米。
樞紐由主壩、副壩、溢洪道、電站和船閘等組成。
主壩分3段,河床壩段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高程144.7m,頂長550m,最大壩高66m。兩側為土心墻堆石壩,右岸土石壩頂長2440m,最大壩高80m,左岸土石壩長1220m。
副壩也是土心墻堆石壩,位于左岸上游,頂長4200m,高12.5m。
混凝土壩段從左至右依次為:溢洪道、1~8號機組進水口、安裝間、9~12號機組進水口。
溢洪道設4扇液壓控制弧形閘門,尺寸為15.2m(寬)×15.2m(高),末端設挑流鼻坎。正常高水位時,溢洪道總泄流量為7720立方米/秒,所有泄水均泄入左河道。 進水口壩段共有12對孔口,輪式閘門尺寸為4.9m×10.5m,通過直徑8.5m的壓力鋼管向機組供水。
電站廠房緊接在混凝土壩段的下游,長346m、高49m,為全封閉式室內廠房。廠房被一個裝配間分成兩段,左段布置8臺機組,右段布置4臺機組,機組間距23.8m。初期安裝4臺轉槳式水輪機,水頭變幅23.6~41.1m,平均水頭29.6m,轉速115.4r/min,額定功率8.2萬kW。發(fā)電機功率因數(shù)0.94,出力8.7萬kW,出線電壓16kV。每2臺機組與1臺16/330kV變壓器相連,變壓器容量17萬kVA。開關站位于廠房下游臺地上,330kV輸電線經杰巴至奧紹博。
兩級船閘布置在右岸,每級船閘尺寸均為198m(長)×12.2m(寬),上級船閘和下級船閘的提升范圍分別為12.5~25.3m和12.2~16.5m。上級船閘還用于緊急溢流情況,最大泄流量為1300立方米/秒。而閘間水池的一座自由溢流式溢洪道則使泄水泄回左河道內。
工程導流分三期進行,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地形條件。
第1階段導流從1964年3月開始,2個月后結束,在左河道上填筑了上、下游兩道土石圍堰,圍堰采用鋼板樁截水墻防滲,河水通過右河道出流。在第1階段完成1~6號機組的下部結構,7~8號機組準備安裝蝸殼,安裝間完建,9~12號機組的工作開始進行;溢洪道建成基礎和閘墩,底檻高程為97.5m,但只澆筑至臨時高程94.5m;挑流鼻坎完建;填筑左岸土石壩和除右河道壩段外的右岸土石壩。
第2階段導流從1966年5月開始,并于當月結束。在右河道上修建上、下游2座土石圍堰,截斷右河道,河水通過預留的溢洪道臨時孔口出流。在第2階段廠房和引水壩段剩余部分完建;左、右岸土石壩建成。
第3階段從1967年秋開始,至1968年結束,河水通過1~6號機組出流,溢洪道完工。
左、右岸土石壩壩體方量565萬立方米,副壩壩體方量105萬立方米,混凝土澆筑方量62萬立方米。
填土采用6臺鏟運機填筑,采用50t氣胎碾碾壓,月最高填筑強度為19.1萬立方米。堆石采用5臺正向鏟(裝有1.9立方米的料斗)裝載,自卸料車運輸,鋪筑層厚1m,采用1臺8.5t振動碾碾壓4遍,月最高填筑強度10.7萬立方米。
為控制混凝土溫度,對拌和材料進行預冷,水冷卻至4℃,骨料冷卻至7℃。在拌和廠內設置4臺容量3立方米的傾筒式攪拌機,可同時生產4種不同型號的混凝土。
現(xiàn)場勞動力在1965年12月~1966年2月達到峰值,約5800人。
水庫淹沒面積為1243平方公里,需移民4萬人。
大渡河瀑布溝水電站為2003年四川省政府辦公廳批復的《四川省大渡河干流水電規(guī)劃調整報告》推薦的3庫22級開發(fā)方案中的第17級電站,上游為老鷹巖水電站,下游為深溪溝水電站。瀑布溝水電站是大渡河流域水電梯...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39.5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9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24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1.49億噸,平均含沙量7.76千克/立方米。千年一遇設計洪水流量16500立方米/秒,萬...
藏木水電站位于西藏山南地區(qū)加查縣拉綏鄉(xiāng)藏木村境內,距拉薩市直線距離約140公里。是雅魯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峽谷段規(guī)劃的五級電站的第四級, 加查峽谷是雅魯藏布江上的四大峽谷(分別有崗科峽谷、尼木峽谷、加...
格式:pdf
大?。?span id="amckxiu" class="single-tag-height">759KB
頁數(shù): 14頁
評分: 4.4
---- ------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簡介 小浪底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陽市以北 40km 孟津縣小浪底 , 是黃河干流在 三門峽以下峽谷河段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 . 壩址以上流域 面積為 694155km2, 占黃河流域面積的 92.2%, 控 制進入黃河下游水量的 90.5% 和沙量的 98.1%, 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戰(zhàn)略地位 . 小浪底壩址上距三 門峽大壩 131km, 下距黃河京廣鐵路橋 115km. 黃河在壩址以下 20km 出峽谷 , 河床展寬 , 河道淤積 , 至京廣鐵路橋進入下游大平原 , 成為地上懸河 . 受堤 防約束 , 河床不斷淤積抬高 , 河道排洪能力降低 , 大約每 10 年需加高一次大 堤 , 洪水威脅嚴重 , 堤防一旦失事 , 必將嚴重影 響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 ; 打 亂國民經濟部署 . 根據(jù)黃河存在的突出問題 , 小浪底
吉水縣水利局是吉水縣的一個組織機構。
獲得榮譽
2019年3月25日,吉水縣水利局入選江西省文明辦“第十五屆江西省文明單位”擬表彰名單,并向社會公示,接受群眾監(jiān)督。
本工程樞紐為典型的引水式布置型式,由首部樞紐、引水系統(tǒng)和廠區(qū)樞紐組成。
首部樞紐建筑物由沖沙閘、泄洪閘、左、右岸擋水壩和電站進水口等組成。沖沙閘、泄洪閘檢修閘門和工作閘門均為開敞式平板閘門。泄洪閘閘孔9.0×14.0m(寬×高),沖沙閘閘孔3.0×14.0m(寬×高),沖沙閘、泄洪閘底板高程1384.60m,底板厚2.6m,閘室總長39.00m;泄洪閘設計泄洪流量2170立方米/秒,校核泄洪流量3560 立方米/秒。右擋水壩、左岸擋水壩分別作泄洪閘、沖沙閘檢修閘門儲門槽,壩頂寬15.0m 。電站進水口型式采用岸塔式,總長32.8m,進水口閘頂高程1401.00 m,底坎高程1387.60m,攔污柵孔尺寸(孔數(shù)-寬×高)2-5.5×8.5m,進水閘孔尺寸(孔數(shù)-寬×高)2-5.5×8.5m。
引水建筑物由引水隧洞、調壓室、壓力管道等組成。引水隧洞總長8581.12 m,斷面型式為圓形斷面,內徑為5.4 m,襯砌型式主要有鋼筋砼襯砌和噴錨支護兩種。調壓室井筒為圓形斷面,底高程1365.00m,頂高程1435.33m,調壓室最高涌浪為1425.93m,最低涌浪為1374.38m。壓力管道主管長度389.003m,采用全線鋼板襯砌,鋼板用16MnR,主管壁厚12~16mm,支管壁厚12mm,鋼管外回填砼厚60cm。主管內徑為4.2m,支管內徑為3.0m。
廠房樞紐建筑物主要包括主廠房、副廠房、尾水渠、升壓站、進廠公路等組成。廠房型式為引水式地面廠房,廠房安裝2臺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單機容量22MW,總裝機容量44MW。廠房主機間與安裝間呈"一"字型順河向布置,主機間位于下游側。機組安裝高程1303.83m。副廠房位于主機間的上游側。升壓站位于安裝間的上游側,場地尺寸30×21m(長×寬)。主廠房總長46.72m,其中主機間長28.20m,安裝間長18.50m。主廠房尺寸(長×寬×高) 46.72×16.9×31.29m,橋機軌頂高程為1321.38m。進廠公路經新建跨河交通橋和公路與現(xiàn)有公路相接。廠區(qū)地坪高程為1313.18m,位于校核洪水位之上。
機電設備 廠房安裝2臺立軸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單機容量為22MW。發(fā)電機和變壓器采用擴大單元接線,220kV側僅安裝一組隔離開關,電站采用一回線路直接接入瓦吉吉220kV美姑河開關站,再至500kV普提變電站,接入四川電網。
水輪機轉輪直徑2150mm,水輪機型號HLD333B,最大/額定/最小水頭93 /76/76 m,額定出力22.7MW,額定轉速300r/min,吸出高度-1.5m。
發(fā)電機型號為SF22-20/430,單機容量22 MW,額定功率22MW,額定轉速300r/min,額定功率因數(shù)0.8(滯后),額定電壓10.5kV(暫定)。
主變壓器為戶外式,主變壓器型號SF9-63000/220,額定電壓10.5kV。
220kV隔離開關型號GW17/252W,額定電壓252kV,額定電流2500kA。
瓦吉吉水電站與集控中心、閘首的通信均采用光纖通信方式,電站建成后將接受流域梯級集控中心的監(jiān)控,并通過集控中心接受四川省電力調度系統(tǒng)的調度,該電站擬按"無人值班"原則,采用全計算機監(jiān)控。
工程施工
本工程首部樞紐施工采用枯水期分期導流的方式;引水隧洞及其支洞采用氣腿風鉆鉆孔,周邊光面爆破,非電雷管引爆,無軌運輸;采用先開挖,跟進噴錨支護,后襯砌的順序作業(yè)。土石方明挖23.188萬立方米,石方洞挖34.92萬立方米,土石方回填5.07萬立方米,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7.01萬立方米;本工程籌建計劃工期為8個月,施工準備工期10月,從準備工程開始至第一臺機組具備發(fā)電條件歷時31個月,主體工程工期32月,施工總工期34月。
今年春天,吉水縣烏江鎮(zhèn)楓坪村油菜花基地吸引了眾多游客?!熬吧苊溃∠窦@樣上萬畝縱橫交錯的連片油菜花,我還是頭一次看到?!碧氐貜耐饪h趕來的一名攝影愛好者興奮地說。而在過去,這里是一片旱不能灌、澇不能排的低產田。
楓坪村的嬗變,得益于吉水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近年來,吉水共爭取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資金1.19億元,作為糧食生產大縣,該縣始終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農業(yè)綜合開發(fā)首要任務,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該縣進行田水路林綜合治理,實行水利、農業(yè)、林業(yè)、科技等綜合措施配套。值得一提的是,在規(guī)劃建設中,該縣因地制宜并結合群眾意愿,建成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的同時,配套建設農旅服務設施,為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產業(yè)奠定基礎,建成了楓坪油菜花基地、水田稻蝦共作基地等一個個農旅結合項目。目前,全縣共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近10萬畝,項目區(qū)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平均水平5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