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藍果小檗 | 拉丁學名 | chneid |
---|---|---|---|
別稱 | 藍果小檗蘭果小檗 | 科 | 小檗科 |
屬 | 小檗屬 | 高 | 1-1.5米 |
簡介 | 常綠灌木 | 特點 | 莖圓柱形,老枝淡灰黃色等 |
形態(tài) | 無毛;莖刺三分叉,長1.5-3厘米 |
格式:pdf
大?。?span id="ks0eqiq" class="single-tag-height">663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4
以黑果小檗果實為實驗材料提取紅色素,并對色素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進行檢測,對色素的食用安全性進行了毒理學研究。結果表明:黑果小檗紅色素可能帶入到飲料中的有害微量元素砷、鉛、汞、銅均低于相關的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急性毒理實驗表明,該色素屬于無毒物。其小鼠骨髓細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試驗均為陰性,未顯示出致突變性。該色素可作為食用色素開發(fā)利用。
格式:pdf
大?。?span id="geruqu0" class="single-tag-height">663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8
對紫葉小檗的綠枝分別用不同濃度的吲哚丁酸(IBA)、生根粉(ABT)、吲哚乙酸(IAA)進行處理。結果表明:各藥劑處理對紫葉小檗綠枝扦插的成活率、平均根數(shù)、平均根長的影響與清水(CK)處理間差異達0.01極顯著水平,其中以IBA處理的效果為最好,促進作用最大,生根率最高,其他各項指標也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