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用三點畫弧的方法畫弧形圈梁!具體的做法是:用偏移的方法直接定義弧形圈梁的中點(因為圈梁的起點和終點是已知的)。
平面弧型墻梁,可用三點畫弧等方法畫。 立面的弧型墻梁,用異型梁畫。畫異型梁的步驟: 梁---定義---新建--新建異型梁---在彈出的屬性編輯器中,,定義網(wǎng)格(定義適合于該構件的 網(wǎng)格)---畫出...
如圖繪制是正確的,對鋼筋量影響不是很大。
格式:pdf
大小:3.8MB
頁數(shù): 16頁
評分: 4.6
一.工程概況 ××××工廠二期工程位于××市經(jīng)濟 技術開發(fā)區(qū)××莊 , 是由××××有限公司 投資建設的二 層電子工業(yè)廠房。 建筑總長 204 米,寬為 108 米 ,建筑面積為 44064 平方米。本工程主體 結構形式 為鋼筋混凝土框架,弧形鋼結構屋面,基礎采用樁基礎。我公司的合同范圍包括屋面鋼結構及屋面、 部分墻面圍護系統(tǒng)的安裝 ,合同工期為 :2005 年 6 月 10 日至 2005 年 11 月 20 日 . 本工程屋面鋼結構由管桁架屋架、 H 型鋼檁條、支撐系統(tǒng)及平臺梁組成。其中管桁架為屋面主要 受力構件 ,通過預埋地腳螺栓與鋼筋混凝土柱子頂部連接 ,其最大跨度為 18 米 ;H 型鋼檁條通過高強螺 栓與管桁架連接 ,其跨度為 9米 ,檁條水平間距大部分為 1.5 米(管桁架兩端處檁條間距不同 ); 支撐系統(tǒng) 由圓鋼水平拉條和圓管隅撐組成 ;平臺梁均為 H 型鋼梁 ,最大跨度
格式:pdf
大?。?span id="saxzhu1" class="single-tag-height">3.8M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5
某鋁材質天線基座零件整體采用弧形結構。由于尺寸較大,1~2 mm薄壁弧面占比較大,加工去除率很高,因此加工過程中弱剛性及變形等因素都將影響零件整體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文中通過對該零件加工工藝的分析,采用了整體變形控制工藝,能夠有效保證零件相關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確保產(chǎn)品質量。
藏品名稱:琺瑯彩鎏金嬰戲紋鼻煙壺
款 識:乾隆年制
規(guī) 格:口徑:0.8cm 底徑:1.7cm高:6.4cm
此鼻煙壺器身呈扁圓形,短頸,圓口,壺底刻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款。以琺瑯嬰戲紋為題材的鼻煙壺在中國出現(xiàn)的較早,且一般制造精致,多為宮廷制作。
鼻煙雖是舶來品,卻在中華古國開放多彩的懷抱中盡情綻放,更是人們身份,貧富、地位的象征。這類鼻煙壺以清康雍乾三朝制作最為精美,自康熙以來大力提倡琺瑯制品,并在清內務府專設“琺瑯廠”燒制琺瑯器,使其不論從技術上還是從工藝上都有很大提高,成為宮廷工藝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工藝品。
乾隆一朝,中外交往日盛,工藝品中畫西洋的題材增多,銅胎畫琺瑯人物煙壺尤其如此。此壺色彩華麗,雙面開光人物花卉圖,人物呼應自然,色彩艷麗。工匠繪制時注意了人物衣著褶皺的處理,細膩、流暢,華貴而柔美。此壺來源清晰,品相完好,實為不可多得的珍品!
鎏金工藝是古代金屬器物的鑲金方法,也稱火鍛金,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的工藝技巧,往往鎏金工藝與與鎏銀、鑲嵌等工藝相結合,集多種裝飾工藝于一體,是我國古代技術的光輝成就之一。
鎏金是中國一項傳統(tǒng)的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勞動中總結創(chuàng)造的工藝,中國的鎏金技術始于戰(zhàn)國,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這一技術的國家。鎏金,最早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時期,唐朝的時候被大量使用在銀器上,當時稱為“金涂”、“金花”、“鍍金”或“金鍍”。鎏金工藝最大的特點是鎏金層極薄,而且緊密,看不出來刻意裝飾。精致的通體鎏金器和金器很難分辨,有時會被誤以為是金器。
銅鎏金器物是古代工藝美術中的絢麗的瑰寶,錘揲之法利用金銀較為柔軟的特性,在敲打之中更好地將之延展,使器物成型,為外來工藝中對中國金銀器影響最大者。隨著鎏金工藝的傳入和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的鎏金藝術品,其中鎏金工藝以其絢麗的紋飾,優(yōu)美的造型,寶光四射的魅力,在給人們藝術享受的同時,還起到撫慰心靈的作用。
自古文人雅士博古好雅,文房清供常伴左右,頗具清韻,不喜花哨。但是鎏金小件,卻為文房廳堂帶去了一點不一樣的絢爛色彩。文人書房大多是淡雅、靜、清韻十足,所以很少見濃墨重彩的家具擺件,但銅鎏金擺件的質感與色澤,卻與書齋廳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近日深圳永樂有幸征集到一件清代浮雕鎏金仙女紋文房托盤,長:35cm 寬:25cm 重量:1232g,底刻“宣統(tǒng)元年制”。此盤為長方形,紋飾繁復、氣韻生動,人物形象生動,極富宮廷特色,錘鏨技藝高超,充分表現(xiàn)了金銀工匠豐富的藝術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制作精美,保存完好,至今仍璀璨生輝,雍容華貴,令人驚嘆不已,是清代宮廷御用文房用器中的精品,講述著清代王室金玉滿堂、珠光寶氣的奢華生活,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銅鎏金工藝,隋唐盛行,延續(xù)至明清,到民國,乃至現(xiàn)代的港臺地區(qū),鎏金工藝仍然收到人們的推崇和敬仰!鎏金銀裝具,低調中透露著奢華,柔和中透露著璀璨。鎏金銀工藝物品,自古至今都是極具收藏價值。應該說,鎏金工藝的繁榮,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工藝技法而又有所發(fā)展,并且為今天金銀工藝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藏品名稱:青花魚藻紋菱口盤
款 識:大明宣德年制
規(guī) 格:口徑:45cm 底徑:25.6cm 高:8.4cm
該盤菱口,雙圈足。通體以青花為飾,構圖典雅,釉彩明凈,繪畫精美,內口沿繪海水紋,內壁繪纏枝花卉紋,與外壁紋飾相同,內外遙相呼應,殊有意趣。盤心中央圓形繪魚藻紋,水草輕搖,水流潺潺,青萍漂浮,游魚穿梭其間,一幅靈動變化的池塘景色。青花發(fā)色清雅,鐵銹斑明顯,濃淡深淺各具意態(tài),筆道流暢大氣,揮灑自如,筆墨意趣盡在眼前,氣韻隨筆而生,平添一份蒼雅之美,盡顯宣德青花魅力。底心雙圈內楷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風骨雋秀,內蘊渾厚樸拙之法度,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