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 | 李葉繡線菊多毛變種 | 拉丁學名 | SpiraeaprunifoliaSieb. et Zucc. var.pseudoprunifolia(Hayata) Li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目 | 薔薇目 Rosales | 亞????目 | 薔薇亞目 Rosineae |
科 | 薔薇科 Rosaceae | 亞????科 | 繡線菊亞科 Spiraeoideae |
屬 | 繡線菊屬 Spiraea | 種 | 李葉繡線菊 Spiraea prunifolia |
組 | 短傘花序組 Sect. Glomerati | 系 | 李葉系 Ser. Prunifoliae |
產(chǎn)臺灣(花蓮港)。
小泉源一發(fā)表圓葉繡線菊 S. rotundata Koidz. in Acta Phytotax. Geobot. 5: 123. 1936。產(chǎn)臺灣高雄。據(jù)原始記載,本種近似李葉繡線菊多毛變種,但葉片稍小(長10-15毫米,寬8-13毫米),圓形,稀倒卵形,兩端圓鈍,邊緣有細鋸齒,基部近全緣,革質(zhì),側(cè)脈3對,上面無毛,下面稍帶海綠色并具稀疏短柔毛;子房先端被疏柔毛,花柱頂生,直立。因未見標本,附志于此,留待考訂。
葉質(zhì)稍厚,花形稍小,毛茸較多,與原變種可以區(qū)別。
李葉繡線菊(原變種)
華北繡線菊大葉變種屬于薔薇亞綱。產(chǎn)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西、江蘇、湖北、安徽。生于山坡雜木林內(nèi)、林緣或懸崖多石地,海拔200--2400米。
葉片長圓卵形,長2.5-8厘米,寬1.5-3厘米,兩面無毛,基部圓形。果穗直徑3-8厘米。灌木,高1-2米;枝條粗壯,小枝具明顯
尖葉粉花繡線菊、光葉粉花繡線菊(紅花繡線菊)、 急尖葉粉花繡線菊。拓展:1、粉花繡線菊漸尖葉變種,葉片長卵形至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3.5-8厘米,邊緣有尖銳重鋸齒,下面沿葉脈有短柔...
格式:pdf
大?。?span id="frxnyui" class="single-tag-height">552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3
目的用高效液相法同時測定榆葉合葉子中繡線菊苷、金絲桃苷、蘆丁、槲皮素的量。方法使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譜柱(250 mm×4.6 mm,5μm);流動相A為乙腈,B為1 000 mL水+55 mL乙腈+20 mL醋酸溶液,梯度洗脫;體積流量為1.0 mL/min;檢測波長360 nm;柱溫35℃。結(jié)果繡線菊苷、金絲桃苷、蘆丁和槲皮素分別在15.54~155.4μg/mL(r=0.999 0),5.18~51.8μg/mL(r=0.999 1),10.22~102.2μg/mL(r=0.999 3),9.8~98μg/mL(r=0.9993)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9.84%、97.18%、98.73%、97.73%。結(jié)論建立的方法簡便易行,準確性、重復性好,可作為榆葉合葉子中4種黃酮成分的定量測定方法。
格式:pdf
大?。?span id="412rpct" class="single-tag-height">55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蘆丁為標準品,測定紫葉稠李葉中的總黃酮含量。結(jié)果表明:紫葉稠李葉中總黃酮含量為0.875%。黃酮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乙醇濃度60%,提取時間2.5h,提取溫度60℃,料液比1g:30ml。
李葉繡線菊多毛變種
葉質(zhì)稍厚,花形稍小,毛茸較多,與原變種可以區(qū)別。產(chǎn)臺灣(花蓮港)。
李葉繡線菊單瓣變種
花單瓣,直徑約6毫米;萼筒鐘狀,內(nèi)外兩面均被短柔毛;萼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被短柔毛,內(nèi)面毛較密;花瓣寬倒卵形,先端圓鈍,長2-4毫米,寬幾與長相等,白色;雄蕊20,長約花瓣的1/2或1/3;花盤圓環(huán)形,具10個明顯裂片;子房具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蓇葖果僅在腹縫上具短柔毛,開張,花柱頂生于背部,具直立萼片。花期3-4月,果期4-7月。產(chǎn)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福建。生于坡地或石巖上,海拔550-1000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