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登記號 |
19970485[08624] |
項目名稱 |
熱水沉積作用與超大型礦床(以狼山、秦嶺為例) |
第一完成單位 |
西安工程學院資源及材料工程系 |
主要完成人 |
祁思敬、李英、馬國良、張振飛 |
研究起始日期 |
1993-02-04 |
研究終止日期 |
1996-10-31 |
主題詞 |
熱水沉積成礦作用;超大型礦床;成礦帶;華北地臺;秦嶺 |
任務來源 |
C |
“熱水沉積作用與超大型礦床(以狼山、秦嶺為例)”是國家科技攀登計劃A-30-北方部分的研究成果。1.從大陸邊緣地殼演化的全過程,來研究熱有關礦床的形成和演變,對熱水沉積作用的構造環(huán)境和發(fā)展階段進行了比,從而深入地闡明了熱水沉積礦床是區(qū)域殼幔相互作用和演化的產物2.依據對Au、Cu、Pb、Zn等、廠壩等多個大型超大型礦床的研究資料,較系統(tǒng)地總結了熱水沉積型形成條件,提出超大型礦床是成礦作用系統(tǒng)長期活動和演化的產物;成完整性、持續(xù)性、高強度和有利的構造、地熱條件是成礦的基本條件。3.典型礦床的研究,對熱水沉積作用提出了重要認識和思路,如:熱水沉狼山、南秦嶺兩區(qū)各類礦床形成的基礎,熱水活動期即重要成礦期;熱與巖漿、沉積、變質成礦作用意義相當的同一級成礦作用系統(tǒng);熱水沉大陸邊緣演化的破裂晚期和聚合初期,由地幔熱點漂移引發(fā)構造-盆地-變質活動,形成熱水沉積成礦系列等。 4.在兩地區(qū)中確質巖、鈉長石巖、電氣石巖等為較典型的熱水沉積巖,它們造就了典型型礦床的形成環(huán)境和礦源層。代、成礦環(huán)境、沉積建造、熱水沉積巖類型和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等方面對比,總結出我國18種熱水沉積礦床類型。 2100433B
山脈分段西段秦嶺大致可分為西、中、東三段。西段分為三支,北支為秦嶺,也稱南岐山或大散嶺;中支為鳳嶺,有黃土堆積,水土流失比較強烈;南支為紫柏山,在留壩的西北稱柴關嶺。這些山嶺海拔均在1500米以上,而...
要建造秦嶺隧道,是為了使鐵路線和公路線貫通中國的南北,促進南北方人員和經濟的交流。由于秦嶺跨度達到幾千公里,所以如果想繞過它修建鐵路公路,將會大大增加建設成本,也使得行駛里程大大增加,南北交流效率大打...
秦嶺水泥還是不錯的,質量挺好的,您可以考慮一下,希望可以幫到您。
格式:pdf
大?。?span id="gcblg4a" class="single-tag-height">1.2MB
頁數: 7頁
評分: 4.5
陽山超大型金礦床是中國乃至亞洲發(fā)現的首個金資源量超過300 t的礦床,該礦床的形成與礦區(qū)花崗巖脈關系密切。從陽山花崗巖的地球化學特征入手,探討出露的斜長花崗斑巖和花崗細晶巖的特征。陽山花崗巖為鈣堿性系列,屬強過鋁質,分異指數(DI)(71.12~87.0)較高,表明原始巖漿分異強烈;稀土元素配分圖為右傾型,∑REE較低(32.18×10-6~100.21×10-6,)LREE/HREE大多數在7以上;高場強元素(Nb、Ta、Zr)為負異常,Rb/Sr為0.38~2.08,陽山花崗巖在構造環(huán)境判別圖上為碰撞后環(huán)境。2種花崗巖為同一來源,只是形成的時間有差別。結合區(qū)域地質特征和前人的年齡數據,得出陽山超大型金礦形成于華北與揚子陸塊碰撞后的拉張環(huán)境。
《大型超大型金屬礦床綜合信息預測理論與實踐:云南省金、銀、銅、鉛鋅、錫大型超大型礦床密集區(qū)綜合信息預測》可供從事成礦預測方法研究、大型超大型礦床研究、金屬礦產找礦勘探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技術人員參考。
2100433B
《大型超大型金屬礦床綜合信息預測理論與實踐:云南省金、銀、銅、鉛鋅、錫大型超大型礦床密集區(qū)綜合信息預測》是運用綜合信息成礦預測方法進行大型超大型金屬礦床預測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的總結。書中系統(tǒng)總結了大型超大型礦床的分布規(guī)律、主要成礦控制因素和成礦機制等特征,分析了當今一般的成礦預測方法和大型超大型礦床預測方法,介紹了中小比例尺大型超大型礦床綜合信息預測理論和方法。在總結云南省金、銀、銅、鉛鋅、錫礦成礦規(guī)律的基礎上,介紹了云南省金、銀、銅、鉛鋅、錫大型超大型礦床密集區(qū)綜合信息預測的實踐經驗和成果。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馮善書 通訊員/劉如春 陳翠娜)筆者17日從廣東省礦業(yè)協(xié)會信息發(fā)布會上獲悉,廣東省礦協(xié)副會長單位——光鼎國際控股集團,最近在廣東河源市龍川麻布崗鎮(zhèn)天堂山探明了一個超大型獨立銣礦床,儲量達17.5萬噸(2000噸以上屬大型礦)。該礦儲量已經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儲量登記,并創(chuàng)建了世界第一個銣礦工業(yè)指標。經多家研究機構選礦實驗顯示,該礦屬于罕見的“較易選易取”的銣礦床,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探明的首個獨立銣礦床。
地質資料顯示,該礦床實為超大型銣多金屬礦床,除主礦產獨立型銣礦外,還共生有錫、鎢、鉛鋅、銅、鈮、鉭、金、銀、鉍等10多種礦種;地質工作者在礦區(qū)共圈定各類型礦體157個,其中角巖型銣礦體20個、云英巖型礦體8個,錫鎢等其他礦體129個。
銣是一種稀有分散的堿金屬元素,活性大,熔點低,是地球上所有發(fā)現的元素中具有較高正電性和最大光電效應的元素。由于銣的上述特性,在各個領域中廣泛應用,如在新能源領域、銣太陽能光伏電池、銣磁流體發(fā)電、熱離子轉換發(fā)電、銣離子推動發(fā)動機等方面均已取得顯著成果。此外,銣在新材料、新醫(yī)藥、催化劑、環(huán)保、國防軍工、航天航空、信息產業(yè)、生活民用等方面也有廣泛用途。
目前,世界各國應用的銣只能從伴生礦中提取。銣資源稀缺,已成為全球對該元素應用的瓶頸。廣東河源天堂山超大型獨立銣礦床的探明,無疑為世界銣產業(yè)的開發(fā)與應用帶來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