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7M 云南山茶花(小型張)是1979年發(fā)行的郵票。
茶花為山茶科山茶屬的常綠小喬木或灌木,俗名又稱山茶花。原產于中國大陸、臺灣、日本、韓國;其品種全世界原有九十馀種,但近年來歐美國家陸續(xù)進行品種的交配與改良后,其品種持續(xù)大量增加之中。 &n...
山茶和茶梅都喜陰濕半遮陽的光照,烈日直曬會灼傷葉和芽,尤其是烈日下過濕的盆栽或雨后受烈日照射的盆花會因盆土過濕不透氣而驟熱升高燙傷根系致盆花死亡。無論是盆栽或地栽花均不得積水,較長期積水也會漚根致植株...
茶花正名山茶,別名茶花。古稱海榴,為山茶科山茶屬常綠賞花喬木,有時長成灌木樣。株高0.5米至5米,高矮不等。葉互生厚革質、表面光亮,卵圓至橢圓形?;▎紊虿⑸谌~腋及枝頂。觀賞品種多為重瓣,有白、粉紅...
格式:pdf
大?。?span id="tcv2fif" class="single-tag-height">357KB
頁數: 1頁
評分: 4.5
近日,專門從事云南山茶花及山茶科、山茶屬觀賞茶花新品利,選育、栽培、繁殖及推廣應用研究的昆明市云南山茶花研究中心近日在昆明金殿公園掛牌。
格式:pdf
大?。?span id="ukmwitw" class="single-tag-height">357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茶花是對山茶科(Theaceae)中山茶屬(Camellia)植物所有種類的泛稱。日常所稱的茶花,則是山茶屬植物中具有觀賞價值種類的總稱,云南山茶花就是山茶屬中觀賞價值極高的一種。云南山茶花(C.reticulata)以它古老而又充滿活力、艷而不妖、傲霜斗雪的風姿贏得世人的喜愛,以
喜半陰,忌日曬、干燥,氣溫18~24℃、相對濕度60%~80%為最適宜氣候。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酸性(pH4~5)土壤。不耐鹽堿,根系淺,忌強風,不耐修剪。長壽樹種,樹齡可達數百年。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種。葉光亮革質,花大而艷麗,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種有用的種質資源。而古老的云南山茶花大樹反映中國的古老文明,應加以保護。云南山茶花的古老大樹無論栽植或野生,均應從速采取保護措施,嚴禁采摘破壞。各產地的野生居群亦應采取保護措施。西南地區(qū)各植物學及園林機構應積極加以擴大繁殖。
用種子繁殖和靠接法。秋季采果,蔭處晾干,種子多水,有油質,壽命短,取出后應隨即插于山間造林地,株行距1×1米,每穴插入種子2-3粒,至來年春季發(fā)芽,加強撫育管理。或將種子用濕沙貯存,至翌年早春播于苗床,約20天發(fā)芽,至苗高20-30厘米時,于5-6月雨季移植上山。造接法系于4-5月間,用山茶花作砧木,與云南山茶花靠接,約100天可愈合,即可將云南山茶花接穗下端從母樹上剪下,即成新株。用扦插法也可成活,但成活率低。也可試用組織培養(yǎng)法繁殖優(yōu)良無性系。
又名漢紅菊瓣,為云南山茶花中的珍品。原產大理,現昆明、騰沖、保山、鳳慶、等地均有栽培。葉片光亮平展,卵圓形至橢圓形,先端短尖,基部鈍圓至寬楔形,長5.5-10厘米、寬3.5-6厘米?;ǚ奂t色,邊緣略淡;花重瓣,7-8輪排列,花徑9-11厘米,花期3月-4月,為云南山茶中花期最遲者。 植株矮小,生長緩慢,是云南茶花中唯一最珍貴的天然化品種,據筆者多年觀察調查,一是本種可能具有矮化基因控制,自身生長遲慢;二是此品種在整個個體發(fā)育中,不斷出現交替性的枯枝現象(也出現于紫袍茶花上,俗稱“跳枝”),使主干分枝不斷枯死再萌發(fā);二是頂生花優(yōu)勢,抑制植株的頂端頂芽優(yōu)勢,制約了高生長。此外,某些病理性的影響也可能影響高生長有近百年生而高不及數尺者?;ㄉp紅而有白邊,復瓣重重,甚為美麗,并有放射狀六角恨天高等變異品種。
在歷史上,據《滇南茶花小志》稱:“恨天高,枝干短小,一桃紅,片多花大;一朱紅,花較小,片亦少”?,F僅存桃紅色,朱紅色品種己失傳。
:原名‘銀紅菊瓣’。喬木,高5-10米。原產大理,祥云、楚雄有數百年大樹,引入昆明后改此名。葉片內曲呈V字形,橢圓至橢圓卵圓形,先端鈍圓,基部鈍圓至寬楔形,長5.5-9.5厘米、寬3-4厘米。初花淡粉紅色,略帶紅暈,似幼童臉色,故有‘童子面’之稱,盛花期后變?yōu)榘咨?;花重瓣?-7輪,外輪花較大,內輪漸小,為規(guī)則的覆瓦狀排列;花徑6-9厘米,晚花型,花期3月-4月。植株健壯,枝條短而分枝多,樹冠稠密。為云南山茶花中的佳品。
小喬木。葉片寬卵形至長橢卵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長7.5-9厘米、寬3-4厘米;葉柄粗,長約1厘米;枝粗葉肥,葉色深綠?;ㄉt而偏紫黑色,是所有云南山茶中顏色最深的品種。就山茶色彩而論,‘紫袍’是山茶中的名貴品種,重瓣,6-7輪,花瓣平,覆瓦狀排列,少有內輪卷疊起伏稍呈不規(guī)則形;雄蕊多數瓣化,雌蕊退化;花徑11-13厘米,最大要達16厘米;花期l月-3月。本品種枝干上多有不整齊的凹陷,俗稱“蜂窩眼”,這是識別本品種的明顯特征。主要變形有瑪瑙紫袍、朱砂紫袍、九心紫袍和紫袍玉帶等。
喬木。葉片寬橢圓形至橢圓卵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鈍圓或寬楔形,長9-10厘米、寬5-6厘米。葉片肥厚碩大,靠近基部葉緣有顯著波紋,為其特征?;ㄉG紅至深桃紅色,初深轉淺,重瓣,3-4輪,外輪平伸,內輪曲折,連接如球形;雄蕊多數集合為一叢或分為2-3小組,混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雌蕊退化;花特大,最大花徑可達22厘米,為云南山茶中花型最大者;花期1月-3月。寺廟中多古樹。
喬木,高9米。在昆明、晉寧、通海等地,現還有松子鱗茶花古樹。葉長橢圓形,葉片平伸,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長5.5-7.5厘米、寬3.5-4.5厘米?;ㄉ钐壹t色,漸開漸淡,花瓣較少,8-10輪,花徑10一14厘米,花期1月一3月,因其花初開之時,花冠宛如松球張鱗,故得名。
喬木,樹型擴散,枝條較軟。葉片橢圓卵圓形,先端具長漸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細鋸齒,葉脈清晰凹陷,長7-11厘米、寬3.5-5.5厘米,平展?;ǖ壹t色,初開時較深,逐漸變淺,形成飽滿的圓球狀,如牡丹形花冠。雄蕊多數分2-3輪,圍繞在雌蕊周圍,雌蕊退化成扁平狀;花碩大艷麗,花徑11一16厘米或更大?;ㄆ?月一3月,是云南山茶中的晚花型品種。本品種植株豐滿擴展,葉片較多葉脈凹陷,枝葉優(yōu)美,花蕾較少而精,為其特點;花朵大而復瓣加牡丹狀,因而得名,為云南山茶之珍貴品種。
('Damaonao'):喬木葉片長橢圓形波浪狀,內曲;先端尖,基部寬楔形或鈍圓,邊緣有細鋸齒,長6-10厘米、寬3-5厘米,枝葉與獅子頭相似,是云南山茶中既美麗又普及的良種,花重瓣,4-5輪,外輪花瓣平伸,內輪花瓣曲折;雄蕊多數,分多組混生于曲折花瓣中,雌蕊多數退化;花期1月-3月;本品種花色為艷紅與白色相間,又有紅、白瑪瑙之分,紅色多者稱紅瑪瑙,俗稱‘豬血拌豆腐’;白色多的稱白瑪瑙,俗稱‘豆腐拌豬血’等變異。
又稱菊瓣。小喬木。葉片內曲呈“V”字形,葉面光亮凈潔,橢圓形至橢圓卵圓形,先端圓尖,基部鈍圓至寬楔形,長7.5-8.5厘米、寬4-5厘米?;ǘ?,粉紅色,重瓣,呈規(guī)則的覆瓦狀排列;6-8輪,外輪花瓣較大,內輪漸小,雄蕊少或無,雌蕊退化,花徑7-10厘米;花期12月至翌年3月,是云南山茶中開花較早者。本品種適應性較強,枝葉繁茂花繁,盛開之時滿樹紅花,為云南廣為栽培的品種之一。
株型擴展。葉片窄而尖,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表面深綠,具深凹脈絡,背面亮黃綠色,長7-11厘米、寬2.5-3.5厘米?;ㄉ钽y紅色,瓣上具細紅色條紋,重瓣,3-4輪,花徑9-10厘米,雄蕊多數,雌蕊變?yōu)楸馄綘?;花?月一4月。
又名少渺蝶翅。葉片平伸,大而厚實,兩側不等大;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長6-11厘米、寬4-5厘米?;ǖt色,重瓣.3-4輪,外二輪平伸排列,內二輪起伏曲折;雄蕊多數,分7-8組,混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雌蕊發(fā)育或退化;花徑12-14厘米,花瓣雖少,但卷旋直立,花型美麗,有如蝴蝶展翅,故名;花期1月~4月。昆明金殿旁,原有此古樹一株,高達15米左右,1981年枯死。
又名鳳山茶。葉寬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略向下彎勾;基部楔形,長7-10厘米、寬4-5厘米,葉面深綠光亮。花深玫瑰紅色,重瓣,4-5輪,花瓣平伸,盛開時微向內曲。雄蕊多數,花心分多組,雌蕊退化;花徑10-13厘米;花期2月-3月。本品種原產云南鳳慶縣,現昆明己引種栽培(1981),枝條細軟,故有‘軟枝繡球’之稱。
喬木,樹形高大。葉橢圓形,尖端短尾尖,略反卷;長6.5-11厘米、寬3.5-6厘米;葉片平展,主側脈凹陷明顯,鋸齒細密?;ㄌ壹t色,半重瓣型,花瓣30-50枚;花瓣倒卵形,瓣先端具寬凹缺,裂成兩個明顯的圓形瓣端,內輪花瓣瓣端,有明顯的白色斑塊,紅白相間,花朵奇碩;中花期,能結實。滇西存有古樹,高9米,胸徑49厘米,樹齡300-400年。該品種名是為表彰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國際著名的山茶花和杜鵑花專家馮國媚教授,在云南山茶花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而用其名字命名的。
俗稱‘九心十八’瓣,主產大理。喬木,生長迅速。葉片長橢圓形至長橢圓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微向內曲,長7-8厘米、寬4-5厘米?;r紅色,重瓣,4-5輪,外輪花瓣平伸,內輪曲折起伏,構成球狀;雄蕊多數,分為5-9組,混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雌蕊多數退化,少數結實;花期l月-3月。
較易栽培,大理、昆明、楚雄、保山、騰沖等地廣為栽培,并多古茶樹,有些為實生。寺廟、庵堂院內尤多。
本品種的變異甚多,有獨心獅子頭,瑪瑙獅子頭等變種。
樹勢高大而強健。葉為橢圓形至橢圓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或鈍圓,長7-12厘米、寬4-5厘米。花桃紅色,重瓣3-4輪,外輪花瓣微波,內輪起伏;雄蕊多數,分8-10組,混生于曲折的花瓣中,雌蕊發(fā)育,能結實;l2月始花,翌年3月終花,是花期最早的云南山茶品種。昆明黑龍?zhí)秲?,現存早桃紅古茶一株,樹高9.12米,胸徑近30厘米,樹旁立有石刻的“明茶”字樣。著名詩人郭沫若《游黑龍?zhí)对姟分杏小安杌ㄒ粯湓缣壹t,百朵彤云嘯傲中。驚醒唐梅睜眼倦,襯陪宋柏陪姿雄”的詩句。
喬木。樹形優(yōu)美,枝條脆,幼樹葉平展,老樹葉呈“泡泡”狀(葉肉從中脈間凸起)。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片“V”形內折?;ㄌ壹t色,外層花瓣平展而大,內輪瓣漸次縮小,似“托桂型”小瓣,但內輪小瓣蝶翅狀、直立;花徑8-12厘米,花瓣可達60-100枚,為云南山茶中花瓣數量最多者;雄蕊較多,分成數簇,夾生于花瓣中,形成明顯的多心花;雌蕊退化變異,花柱片狀扭曲敗育不結實;花期特別早而長,自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上旬。為陳曉與沈大權先生1987年從騰沖紅花油茶的自然雜交群中分選出的珍品種,應重點繁育。
葉片長橢圓形,先端長漸尖頭,基部鈍圓或寬楔形,表面暗綠,葉脈深凹,長7-9厘米、寬3-4厘米?;ǖt色,重瓣5-6輪,外輪花瓣呈倒卵形,平展,內輪花瓣呈匙形,波浪起伏;雄蕊多數變?yōu)榛ò?,雌蕊退化為扁平狀;花?-11厘米,花期2月-4月。本品種枝條柔軟外展,花枝垂曲,翩翩成起舞狀,另具一姿。
喬木,老品種。葉長卵形至長橢圓形,長7-11厘米、寬4-6厘米,先端急尖,葉脈深凹,葉片“V”形上折。性狀與‘大紅桃’相似,但花瓣較多。花大艷紅色,寶珠狀托桂型,花徑12-14厘米,花瓣20-30枚,4-5輪,外輪平瓣或微曲而大,內輪瓣多數為瓣化雄蕊混生,組合成托桂狀半球形,多束雄蕊雜生其中,雌蕊退化,柱頭半扁平,不易結實;花期2月上旬至3月下旬。該品種為云南山茶中的古老名種,多產于昆明。花供藥用最佳。
葉片平伸,長橢圓形至卵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背面中筋有細毛,嫩葉更明顯,長7-10厘米、寬3-3.5厘米?;ǖy紅色,半重瓣類型,3-4,輪雄蕊多數,約分5組,圍生于雌蕊四周,雌蕊綠色,子房具毛;花徑12-15厘米;花期1月-3月。本品種葉片窄長,脈紋較淺,先端尖頭較短,為其特點。
本品種葉似桂花,故有桂葉之名。葉片與‘柳葉銀紅’最相似,唯先端漸尖下彎明顯,葉片內曲,卵圓披針形,基部楔形至鈍圓,長6-8厘米、寬2.5-4厘米。花深銀紅色,花瓣4-5輪,雄蕊少數,分2-4組與內輪花瓣連合。雌蕊退化為扁平狀,花徑9-10厘米,花期2月-3月。本品種花色比‘柳葉銀紅’深,花期較‘柳葉銀紅’晚。
枝條直立性強,樹勢如掃帚形。葉狹小披針形,先端長漸尖頭,基部楔形,長6.5-8厘米、寬1.5-2.5厘米,為云南山茶花中葉片最小的一種?;ㄉy紅,久開微帶藍暈,花瓣狹長5-6輪,外輪平伸,內輪花瓣常具白條;雄蕊多數,圍生于雌蕊四周,其中一部分變?yōu)楠M長花瓣,雌蕊發(fā)育不良;花徑9-10厘米;花期2月-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