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 | 中文學名 | 白蒿 |
---|---|---|---|
拉丁學名 | Leontopodium dedekensii (Bur. et Franch.) Beauv.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合瓣花亞綱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亞????科 | 管狀花亞科 |
族 | 春黃菊族菊亞族 | 屬 | 蒿屬 |
功效分類 | 解毒藥;補益藥 | 性????味 | 味苦;微甘;性涼 |
藥材基源 | 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
主要產(chǎn)于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此外山東、江蘇等地也有栽培。
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長年。還可治療風濕寒熱邪氣,熱結(jié)黃疸等疾病。治通身發(fā)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guān)節(jié)、去滯熱、傷寒等。
|
|
|
嫩莖葉可供食用。
大籽蒿:一、二年生草本。主根單一,垂直,狹紡錘形。莖單生,直立,高50-150厘米,細,有時略粗,稀下部稍木質(zhì)化,基部直徑可達2厘米,縱棱明顯,分枝多;莖、枝被灰白色微柔毛。下部與中部葉寬卵形或?qū)捖褕A形,兩面被微柔毛,長4-8(-13)厘米,寬3-6(-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稀為深裂,每側(cè)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規(guī)則的羽狀全裂或深裂,基部側(cè)裂片常有第三次分裂,小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10毫米,寬1-1.5(-2)毫米,有時小裂片邊緣有缺齒,先端鈍或漸尖,葉柄長(1-)2-4厘米,基部有小型羽狀分裂的假托葉;上部葉及苞片葉羽狀全裂或不分裂,而為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無柄。頭狀花序大,多數(shù),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6毫米,具短梗,稀近無梗,基部常有線形的小苞葉,在分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或復總狀花序,而在莖上組成開展或略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近等長,外層、中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無毛,中肋綠色,邊緣狹膜質(zhì),內(nèi)層長橢圓形,膜質(zhì);花序托凸起,半球形,有白色托毛;雌花2(-3)層,20-30朵,花冠狹圓錐狀,檐部具(2-)3-4裂齒,花柱線形,略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鈍尖;兩性花多層,80-120朵,花冠管狀,花藥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先端叉開,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長圓形。花果期6-10月。
你好,個人了解如下: 一、采收,及時移栽。白蒿用分株繁殖(營養(yǎng)繁殖)法不僅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成活率高,而且當年采種栽植,當年就可采收。把白蒿大種根掰成帶有主枝和根莖的若干塊小種根,植前用新高脂膜噴...
你好,(1)白蒿有明顯的利膽退黃作用。(2)能降低血清轉(zhuǎn)氨酶活性,減輕肝細胞腫脹、氣球樣變、脂肪變和壞死程度?!?3)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降血脂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茵陳能使高...
是的 中文名稱 茵陳 分布區(qū)域 陜西、山西、河北等地 貯 藏 陰涼干燥處,防潮 別 ...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灘、草原、干山坡或林緣等地。
根系發(fā)達,在草場正常利用的條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層中,側(cè)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內(nèi)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過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則大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xiàn),甚至發(fā)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點是,枝條在適宜條件下能長不定根,當枝條長出不定根,植株受踐踏后,枝條脫離母株,亦能發(fā)育成新個體。在內(nèi)蒙古高原上,它可向著由風力而形成的薄層沙地延伸。冷蒿屬于溫帶旱生小半灌木。性耐干旱和嚴寒,適生于≥10℃的積溫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氣候條件范圍內(nèi)。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質(zhì)和礫質(zhì)土壤上,均能繁盛地發(fā)育生長,但不能進入低濕的鹽漬化生境。
本植物的綠色部分含一種倍半萜烯類白蒿寧,地上部分又含白蒿素、洋艾內(nèi)酯和洋艾素。 干植物含生物堿0.12~0.2%、焦性兒茶酚糅質(zhì)0.499%、黃酮類0.831%、內(nèi)酯類,及微量的呋喃香豆精,此外,又含蕓香甙、異槲皮甙。
地上部分含一第列的倍半萜類衍生物,內(nèi)有:白蒿素(sieversin),4-羥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創(chuàng)木二烯-6,12-內(nèi)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洋艾內(nèi)酯(artabsi n),洋艾內(nèi)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白蒿寧(siev-ersinin),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氫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 B),11α,13-二氫漢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異戊酸,-(8-異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環(huán)氧-11α,13-二氫去氫木香內(nèi)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兒烯(dermacetene)D,右旋姜黃烯(cur-cumene),異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羥亞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球花母菊素(globicin),蘭香油薁(chamazulene),蘭香油精(chamazuleno-gen),蒿萜內(nèi)酯(artemolin)等。還含木脂體類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jié)h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質(zhì)體(e,e-sesartemin),鵝掌楸樹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B),鵝掌楸樹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A)。又含黃酮類化合物:艾黃素(artemisetin),獵眼草黃素(chrysosplenetin),蕓香甙(rutin),異槲皮甙(isoquercetrin)以及馬栗樹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 acid)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 oil)等。
以下植物的異名為白蒿:
大籽蒿、戟葉火絨草、白葉蒿、豬毛蒿、南艾蒿、狹裂白蒿、暗綠蒿、毛蓮蒿
茵陳蒿的俗名亦為白蒿
格式:pdf
大小:429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7
萌發(fā)力是種子檢驗的重要內(nèi)容。統(tǒng)一檢驗標準程序和方法是保證檢驗結(jié)果公正、可靠的前提之一。本文選擇《國際種子檢驗規(guī)程》和我國《牧草種子檢驗規(guī)程》中尚待修正或未曾涉及的沙打旺和白沙蒿兩種優(yōu)良牧草進行種子萌發(fā)檢驗標準化的研究。探討光、溫度和發(fā)芽床三種因素對種子發(fā)芽的影響。溫度設(shè)15℃、20℃、25℃、30℃恒溫和(25/15)℃、(3/20)℃變溫共6個處理;光設(shè)光照和黑暗兩處理;發(fā)芽床設(shè)紙上、紙間、沙上、沙中4個處理。首先以紙上為發(fā)芽床,選擇最佳溫度、光照條件及其最優(yōu)組合,其次探索最適發(fā)芽床。同時結(jié)合觀察種苗發(fā)育過程進行斷土根實驗,以確定幼苗鑒定標準和初次計數(shù)與末次計數(shù)時間。
小白蒿其他信息
【別名】冷蒿、白蒿、小艾
【來源】為菊科艾屬植物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以帶花全草入藥。7~8月初采收,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溫。
【功能主治】燥濕,殺蟲。用于膽囊炎,驅(qū)蛔蟲,蟯蟲。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小白蒿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時略成半灌木狀。主根細長或粗,木質(zhì)化,側(cè)根多;根狀莖粗短或咯細,有多條營養(yǎng)枝,并密生營養(yǎng)葉。莖直立,數(shù)枚或多數(shù)常與營養(yǎng)枝共組成疏松或稍密集的小叢,稀單生,高30-60(-70)厘米,稀10-20厘米,基部多少木質(zhì)化,上部分枝,枝短,稀略長,斜向上,或不分枝;莖、枝、葉及總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黃色或灰白色、稍帶絹質(zhì)的短絨毛,后莖上毛稍脫落。莖下部葉與營養(yǎng)枝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寬0.8-1.5厘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每側(cè)有裂片(2-)3-4枚,小裂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葉柄長0.5-2厘米;中部葉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寬0.5-0.7厘米,一至二回羽狀全裂,每側(cè)裂片3-4枚,中部與上半部側(cè)裂片常再3-5全裂,下半部側(cè)裂片不再分裂或有1-2枚小裂片,小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3毫米,寬0.5-1.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裂片半抱莖,并成假托葉狀,無柄;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全裂或3-5全裂,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直徑(2-)2.5-3(-4)毫米,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或為狹窄的總狀花序式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密被短絨毛,有綠色中肋,邊緣膜質(zhì),內(nèi)層總苞片長卵形或橢圓形,背面近無毛,半膜質(zhì)或膜質(zhì);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8-13朵,花冠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上部2叉,叉枝長,叉端尖;兩性花20-30朵,花冠管狀,花藥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圓鈍,花柱與花冠近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長圓形或橢圓狀倒卵形,上端圓,有時有不對稱的膜質(zhì)冠狀邊緣?;ü?-10月。生態(tài)環(huán)境
東北、華北省區(qū)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西北省區(qū)分布在海拔1000-3800米,西藏分布在海拔4000米附近;分布廣,適應性強,在我國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的山坡、路旁、礫質(zhì)曠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區(qū)都有,常構(gòu)成山地干旱與半干旱地區(qū)植物群落的建群種或主要伴生種。
小白蒿生長環(huán)境
冷蒿是一種多年生軸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長快。在內(nèi)古,3月中旬至4月開始生長,8月中旬開花,9月初結(jié)實,10月初成熟。根系發(fā)達,在草場正常利用的條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層中,側(cè)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內(nèi)的土層中。根系入土深度超過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過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劇,植物地下部分則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減弱,不定根大量出現(xiàn),甚至發(fā)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點是,枝條在適宜條件下能長不定根,當枝條長出不定根,植株受踐踏后,枝條脫離母株,亦能發(fā)育成新個體。在內(nèi)蒙古高原上,它可向著由風力而形成的薄層沙地延伸。冷蒿屬于溫帶旱生小半灌木。性耐干旱和嚴寒,適生于≥10℃的積溫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氣候條件范圍內(nèi)。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質(zhì)和礫質(zhì)土壤上,均能繁盛地發(fā)育生長,但不能進入低濕的鹽漬化生境。一般在于草原和山地草原常與多種禾本科植物,如針茅、賴草、隱子草等組成群落,并在群落中占優(yōu)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