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是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實體書。
中文名稱 | 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 | 出版社 |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
平裝 | 152頁 | 正文語種 | 簡體中文 |
《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全面系統(tǒng)地介紹了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內(nèi)容包括半導體芯片制造概述、多晶半導體的制備、單晶半導體的制備、晶圓制備、薄膜制備、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光刻、刻蝕、摻雜及封裝。書中簡要介紹了半導體芯片制造的基本理論基礎(chǔ),系統(tǒng)介紹了多晶半導體、單晶半導體與晶圓的制備,詳細介紹了薄膜制備、光刻與刻蝕及摻雜等工藝。由于目前光電產(chǎn)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化合物半導體的使用越來越多,《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以半導體硅材料芯片制造為主,兼顧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芯片制造,比如在介紹薄膜制備工藝中,書中用單獨的一章介紹了如何通過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來制備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薄膜。《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系統(tǒng)地介紹了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栋雽w芯片制造技術(shù)》可作為微電子、光電子、光伏、電子等相關(guān)專業(yè)高職高專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和技術(shù)人員的自學參考用書。
第1章 半導體芯片制造概述 (1)
1.1 半導體工業(yè)發(fā)展概述 (1)
1.2 半導體材料基礎(chǔ) (3)
1.2.1 半導體材料的基本性質(zhì) (3)
1.2.2 半導體材料分類 (4)
1.2.3 晶體 (6)
1.3 半導體生產(chǎn)污染控制 (9)
1.3.1 污染物的種類 (9)
1.3.2 污染物引起的問題 (9)
1.3.3 超凈間的建設(shè) (10)
1.3.4 超凈間標準 (11)
1.3.5 超凈間的維護 (12)
1.4 純水的制備 (12)
1.4.1 純水在半導體生產(chǎn)中的應用 (12)
1.4.2 離子交換制備純水 (13)
1.4.3 水的純度測量 (15)
小結(jié) (15)
第2章 多晶半導體的制備 (16)
2.1 工業(yè)硅的生產(chǎn) (16)
2.1.1 硅的簡介 (16)
2.1.2 工業(yè)硅的制備 (16)
2.2 三氯氫硅還原制備高純硅 (17)
2.2.1 原料的制備 (17)
2.2.2 三氯氫硅的合成及提純 (18)
2.2.3 三氯氫硅還原 (20)
2.2.4 還原尾氣干法分離回收 (21)
2.3 硅烷熱分解法制備高純硅 (21)
2.3.1 硅烷概述 (21)
2.3.2 硅烷的制備及提純 (22)
2.3.3 硅烷熱分解 (22)
小結(jié) (23)
第3章 單晶半導體的制備 (24)
3.1 單晶硅的基本知識 (24)
3.1.1 晶體的熔化和凝固 (24)
3.1.2 結(jié)晶過程的宏觀特征 (25)
3.1.3 結(jié)晶過程熱力學 (25)
3.1.4 晶核的形成 (25)
3.1.5 二維晶核的形成 (27)
3.1.6 晶體的長大 (27)
3.2 直拉法制備單晶硅的設(shè)備及材料 (28)
3.2.1 直拉法制備單晶硅的設(shè)備 (28)
3.2.2 直拉單晶硅前的材料準備 (31)
3.2.3 直拉單晶硅前的材料清潔處理 (34)
3.3 直拉單晶硅的工藝流程 (35)
3.3.1 裝爐前的準備 (35)
3.3.2 裝爐 (35)
3.3.3 熔硅 (35)
3.3.4 引晶 (36)
3.3.5 縮頸 (37)
3.3.6 放肩和轉(zhuǎn)肩 (37)
3.3.7 等徑生長 (37)
3.3.8 收尾 (38)
3.3.9 停爐 (38)
3.4 拉單晶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及晶棒檢測 (38)
3.4.1 拉單晶過程中的異常情況 (38)
3.4.2 晶棒檢測 (40)
3.4.3 硅晶體中雜質(zhì)的均勻性分析 (41)
3.5 懸浮區(qū)熔法制備單晶硅 (45)
3.6 化合物半導體單晶的制備 (47)
3.6.1 Ⅲ-Ⅴ族化合物半導體單晶的制備 (47)
3.6.2 Ⅱ-Ⅵ族化合物半導體單晶的制備 (49)
小結(jié) (50)
第4章 晶圓制備 (51)
4.1 晶圓制備工藝 (51)
4.1.1 截斷 (51)
4.1.2 直徑滾磨 (51)
4.1.3 磨定位面 (52)
4.1.4 切片 (52)
4.1.5 磨片 (54)
4.1.6 倒角 (55)
4.1.7 拋光 (55)
4.2 晶圓的清洗、質(zhì)量檢測及包裝 (58)
4.2.1 晶圓的清洗 (58)
4.2.2 晶圓的質(zhì)量檢測 (59)
4.2.3 包裝 (60)
4.2.4 追求更大直徑晶圓的原因 (60)
小結(jié) (61)
第5章 薄膜制備 (62)
5.1 氧化法制備二氧化硅膜 (62)
5.1.1 二氧化硅的性質(zhì) (62)
5.1.2 二氧化硅的作用 (63)
5.1.3 熱氧化法制備二氧化硅膜 (63)
5.1.4 二氧化硅膜的檢測 (65)
5.2 化學氣相沉積法制備薄膜 (67)
5.2.1 化學氣相沉積概述 (67)
5.2.2 化學氣相沉積的主要反應類型 (67)
5.2.3 化學氣相沉積反應的激活能 (69)
5.2.4 幾種薄膜的CVD制備 (70)
5.3 物理氣相沉積法制備薄膜 (71)
5.4 金屬化及平坦化 (72)
5.4.1 金屬化 (72)
5.4.2 平坦化 (74)
小結(jié) (76)
第6章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 (77)
6.1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概述 (77)
6.1.1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簡介 (77)
6.1.2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反應機理 (77)
6.2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設(shè)備 (80)
6.2.1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設(shè)備的組成 (80)
6.2.2 典型設(shè)備的介紹 (81)
6.3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工藝控制和半導體薄膜的生長 (85)
6.4 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半導體薄膜質(zhì)量檢測 (87)
6.4.1 X射線衍射 (87)
6.4.2 光致發(fā)光 (87)
6.4.3 原子力顯微鏡 (88)
6.4.4 掃描電子顯微鏡 (89)
6.4.5 Hall效應測試 (89)
小結(jié) (89)
第7章 光刻 (90)
7.1 光刻概述 (90)
7.1.1 光刻的特點及要求 (90)
7.1.2 光刻膠 (91)
7.1.3 光刻板 (93)
7.1.4 曝光方式 (93)
7.2 光刻工藝 (96)
7.2.1 光刻前的晶圓處理 (96)
7.2.2 涂光刻膠 (97)
7.2.3 前烘 (98)
7.2.4 對準 (99)
7.2.5 曝光 (100)
7.2.6 顯影 (102)
7.2.7 檢查 (104)
7.2.8 堅膜 (105)
7.2.9 刻蝕 (105)
7.2.10 去膠 (105)
小結(jié) (106)
第8章 刻蝕 (107)
8.1 刻蝕技術(shù)概述 (107)
8.1.1 刻蝕技術(shù)的發(fā)展 (107)
8.1.2 刻蝕工藝 (107)
8.1.3 刻蝕參數(shù) (108)
8.1.4 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對圖形轉(zhuǎn)移的要求 (110)
8.2 干法刻蝕 (111)
8.2.1 刻蝕作用 (112)
8.2.2 電勢分布 (113)
8.3 等離子體刻蝕 (114)
8.3.1 等離子體的形成 (114)
8.3.2 常見薄膜的等離子刻蝕 (115)
8.3.3 等離子體刻蝕設(shè)備 (119)
8.4 反應離子刻蝕與離子束濺射刻蝕 (120)
8.4.1 反應離子刻蝕 (120)
8.4.2 離子束濺射刻蝕 (121)
8.5 濕法刻蝕 (122)
8.5.1 硅的濕法刻蝕 (122)
8.5.2 二氧化硅的濕法刻蝕 (123)
8.5.3 氮化硅的濕法刻蝕 (124)
8.5.4 鋁的濕法刻蝕 (124)
小結(jié) (125)
第9章 摻雜 (126)
9.1 熱擴散 (126)
9.1.1 擴散概述 (126)
9.1.2 擴散形式 (126)
9.1.3 常用雜質(zhì)的擴散方法 (127)
9.1.4 雜質(zhì)擴散后結(jié)深和方塊電阻的測量 (128)
9.2 離子注入技術(shù) (131)
9.2.1 離子注入技術(shù)概述 (131)
9.2.2 離子注入設(shè)備 (132)
9.2.3 注入離子的濃度分布與退火 (134)
小結(jié) (136)
第10章 封裝 (137)
10.1 封裝概述 (137)
10.1.1 封裝的作用 (137)
10.1.2 封裝的分類 (137)
10.1.3 常見的封裝形式 (138)
10.2 封裝工藝 (139)
10.2.1 封裝工藝流程 (139)
10.2.2 封裝材料 (140)
10.3 互連方法 (142)
10.3.1 引線鍵合 (142)
10.3.2 載帶自動鍵合 (144)
10.3.3 倒裝芯片 (146)
10.4 先進封裝方法 (149)
10.4.1 多芯片組件 (149)
10.4.2 三維封裝 (149)
10.4.3 芯片尺寸封裝 (150)
10.4.4 系統(tǒng)級封裝 (151)
小結(jié) (151)
參考文獻 (152)
書名:半導體芯片制造技術(shù)
出版社: 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2月1日)
叢書名: 工業(yè)和信息產(chǎn)業(yè)職業(yè)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高等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微電子技術(shù)專業(yè)系列
平裝: 15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1153969, 7121153963
條形碼: 9787121153969
商品尺寸: 25.6 x 18 x 0.8 cm
商品重量: 299 g
led芯片就是發(fā)光二極管芯片,也就是你說的照明芯片。本質(zhì)上來說,就是一個pn節(jié),電子和空穴在pn節(jié)的耗盡層復合,復合后多出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發(fā)射出去,也就是發(fā)光照明了。這個產(chǎn)業(yè)分成三個部分:外延生長,...
我想你是要問芯片應用了半導體的什么性質(zhì)了吧,由于半導體可以進行不同摻雜性形成pn結(jié),使其具有整流特性實現(xiàn)電路的與或非門,即邏輯表達。對于集成電路來講,最底下的一層叫襯底(一般為P型半導體),是參與集成...
半導體集成電路和半導體芯片有什么關(guān)系和不同?兩者的概念如何?
半導體集成電路包括半導體芯片及外圍相關(guān)電路?!景雽w集成電路】 半導體集成電路是將晶體管,二極管等等有源元件和電阻器,電容器等無源元件,按照一定的電路互聯(lián),“集成”在一塊半導體單晶片上,從而完成...
格式:pdf
大?。?span id="r8rpuff" class="single-tag-height">67KB
頁數(shù): 6頁
評分: 4.6
1 / 6 半導體芯片系統(tǒng)設(shè)計與工藝博士生培養(yǎng)方案 (專業(yè)代碼: 授 工學 學位) 一、培養(yǎng)目標 .培養(yǎng)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和作風,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chǔ)理論和系統(tǒng)、深入的專門知識; .在本學科或?qū)iT技術(shù)上做出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 .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集成電路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 .嵌入式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芯片設(shè)計 .微傳感器與微執(zhí)行器 .小尺寸半導體器件 .半導體芯片封裝與測試 .集成電路工藝 三、學習年限 .實行彈性學制 全日制博士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年。博士生畢業(yè)時間由博士 生導師決定。 提前答辯的博士研究生必須向系提出書面申請, 并經(jīng)主管系主任批準。 對 于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未完成博士學位論文的博士研究生,則作肄業(yè)處理。 .碩博連讀和直攻博士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年。 四、學分要求與分配一覽表: 已獲碩士學位博士生總學分要求≥學分。碩博連讀、直攻博研究
格式:pdf
大?。?span id="vwzkef4" class="single-tag-height">67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應用ZEMAX光學設(shè)計軟件模擬了一種多芯片半導體激光器光纖耦合模塊,將12支808nm單芯片半導體激光器輸出光束耦合進數(shù)值孔徑0.22、纖芯直徑105μm的光纖中,每支半導體激光器功率10 W,光纖輸出端面功率達到116.84W,光纖耦合效率達到97.36%,亮度達到8.88MW/(cm2·sr)。通過ZEMAX和ORIGIN軟件分析了光纖對接出現(xiàn)誤差以及單芯片半導體激光器安裝出現(xiàn)誤差時對光纖耦合效率的影響,得出誤差對光纖耦合效率影響的嚴重程度從大到小分別為垂軸誤差、軸向誤差、角向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