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方法的內在精神是追求最大收益,但這種對效益的追求帶有強烈的自利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出發(fā)點和目的是追求行為者自身的利益,它只不過是行為者獲得自身利益的一種計算工具。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為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這是其指向性,即自利性。
由于行為者具有自利的動機,總是試圖在經濟活動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使經濟活動經濟、高效。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效用最大化就蘊含著經濟、高效的要求。
行為者要使自己的經濟活動達到自利的目的,達到經濟、高效,必須對自己的投入與產出進行計算,因此,成本收益分析蘊含著一種量入為出的計算理性,沒有這種精打細算的計算,經濟活動要想獲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成本收益的計算特性是達到經濟性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證行為者行為自利目的的基本工具。
是一種量入為出的經濟性理念,它要求對未來行動有預期目標,并對預期目標的幾率有所把握。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個普遍的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從事經濟活動的主體,從追求利潤最大化出發(fā),總要力圖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益。在經濟活動中,人們之所以要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征是:自利性、經濟性、計算性。
1、凈現值法(NPV)
2、現值指數法
3、內含報酬率法
這三種方法各有各的特點,具有不同的適用性。一般而言,如果投資項目是不可分割的,則應采用凈現值法;如果投資項目是可分割的,則應采用現值指數法,優(yōu)先采用現值指數高的項目;如果投資項目的收益可以用于再投資時,則可采用內含報酬率法。
成本收益分析程序包括以下四個步驟:
1、首先澄清有關的成本和收益
2、然后計算這些成本和收益
3、繼而比較項目壽命期間出現的成本和收益
4、最后選擇項目。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從社會的角度而非中央(聯邦)政府的角度來界定和估計預期成本和收益。
(2)在成本收益的計算中,要以機會成本界定成本,要使用增量成本和收益而不能使用沉沒成本。
(3)在凈收益的計算中,只計算實際經濟價值,不包括轉移支付;只是在討論分配問題時,才考慮轉移支付。
(4)在計算成本和收益時,必須使用消費者剩余概念;而且,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估計支付意愿。
(5)市場價格為成本和收益的計算提供了一個“無可估量的起始點”,但在存在著市場失靈和價格扭曲的情況下,不得不利用影子價格。
(6)一項公共工程是否可以接受,這種決策依據凈現值標準決定,其中要計算出內部收益率。
(7)在使用凈現值標準時,不僅要利用實際貼現率,而且還要分析對其他各種貼現率的靈敏性。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cs3uciq" class="single-tag-height">379KB
頁數: 5頁
評分: 4.8
充電站成本收益分析 成本分析 充電站成本分為三大部分:基礎設施成本、配電設施成本、 運營成本。 充電站基礎設施成本由充電 機、電池維護設備、 充電站監(jiān)控及安全監(jiān)控設備、 土地購置費用?,F在很多充電站均是由省網公司 和當地政府聯合建設, 很多用地均為政府劃撥, 土地購置費較低, 在對充電站基礎設施成本的判斷 中,假設土地購置費用為 0。 1、基礎設施成本 充電站基礎設施成本和配置的充電機個數有直接關系,假設充電站有 10臺充電機,充電機、電池 維護設備、充電站監(jiān)控及安全監(jiān)控設備的成本分別為 200 萬、 20 萬、 20萬,基礎設施成本為 240 萬元。充電站配電成本相對固定, 充電站配電設施一般包括 2臺變壓器、 1 臺配電柜、 1 公里 0.4KV 電纜、 2 公里 10KV電纜、容量 700KVA以上的有源濾波裝臵,充電站配電成本在 192 萬元左右。 此外 , 充電站建設配置也可參考
格式:pdf
大?。?span id="saggxn2" class="single-tag-height">379KB
頁數: 6頁
評分: 4.3
長江三峽工程的成本收益分析 20世紀 80年代中期,中國政府組織了四百多位專家和數千名勘測、調查、試驗、設計和研究人員參加了三 峽工程的重新論證工作,對三峽工程的成本收益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并于 1988年重新編寫了三峽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 一、三峽工程的效益分析 1959年編制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guī)劃要點報告》和 1988年完成的修訂補充報告,都論證并肯定了三 峽工程的社會經濟效益,并推薦作為近期開發(fā)的重點工程,其主要任務是解決長江中下游、特別是荊江河 段的防洪;向華中、華東和川東地區(qū)供電;同時還可以顯著改善川江的通航條件。 (一)防洪作用 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有耕地 9000余萬畝,人口 7500萬,是中國重要商品糧、棉、油基地,又是工商業(yè)較 發(fā)達的地區(qū)。由于地面高度普遍低于洪水位數米至十數米,歷史上洪災頻繁而嚴重。建國以來,進行了大 規(guī)模的防洪建設,完成了加高加固堤防土石方 30余億
掌握拆分產品價格結構的方法、步驟,達到讓供應商降價的目的;
具備馬爾斯通曲線、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等數據分析能力,讓采購工作更系統(tǒng)科學;
清楚采購成本壓力的來源,學會避免和減輕采購壓力的方法;
明確各部門對采購成本壓力的承擔比例,通力協(xié)作降低采購風險
構建全面的企業(yè)成本管理思維,尋求改善企業(yè)成本的有效方法
跳出傳統(tǒng)的成本控制框架,從公司整體經營的視角,更宏觀地分析并控制成本
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優(yōu)缺點,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良現有的核算體系
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為決策者提供關鍵有效的成本數字支持
收益力又叫獲利能力,是公司持續(xù)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也是決定和影響公司股票投資者獲得的股利和差價利潤多寡的主要因素。因此,收益力是投資者最主要的分析對象。企業(yè)獲利能力的分析,可從股東及公司兩方面來分析,也就是說,有些財務指標直接反映股東投資企業(yè)所能獲得的投資報酬(稱為股東獲利能力);有些指標反映公司經營中的獲利能力,只是間接地影響股東利益。
1. 分析股東獲利能力的常用指標
(1) 每股盈余。每股盈余指公司普通股每股在一年中所賺得的盈余,是投資者評估股票價值時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盈余=(稅后利潤 - 優(yōu)先股股利)÷發(fā)行在外的普通股股利
每股盈余的計算關鍵在于普通股股數的確定。一般,年度中股數未發(fā)生變動時,以年終股數計算;年度中增加發(fā)行新股時,新股需按實際流通期間占全年度之比率折合計算;年度中如發(fā)放股票股利或實施股票分割時,不論在一年中何時發(fā)生,均應視作期初發(fā)生,而以發(fā)放股票股利或股票分割后的股數作為計算基礎;股數僅指流通在外的普通股,公司收回后尚未重新發(fā)行的庫藏股票不包括在內。
(2) 市盈率。市盈率又稱本益比、價盈比、P/E值,指投資者獲得單位盈余所付出的成本,其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余
(3) 本利比。本利比與市盈率的道理相近,只是用每股股利代替每股盈余,因此本利比通常比市盈率高。
本利比=每股市價÷每股股利
(4) 普通股權益報酬率。普通股權益報酬率指普通股股東的投資回報率。如果公司未發(fā)行優(yōu)先股,那么普通股權益報酬率就等于股東權益報酬率或自有資本報酬率。這一比率自然是越高越好。
普通股權益報酬率=(稅后凈利潤 - 優(yōu)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權益
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后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總額
(5) 現金收益率?,F金收益率指每股股東每年可從公司收取的現金除以市價,可用于衡量股東真正實現的報酬大小。
現金收益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市價
2. 用于分析公司獲利能力的指標
(1) 毛利率。在商品生產行業(yè),毛利是銷售收入減去銷售成本的余額。毛利率就是衡量企業(yè)毛利在銷售收入中的比率。
毛利率=毛利÷銷售收入
(2) 總資產報酬率。這一比率可以衡量企業(yè)對其所擁有資源的運用效果,最能顯示出企業(yè)的經營績效。該比率愈高表示公司運用經濟資源的獲利能力愈強。
總資產報酬率=稅前息收益÷平均總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