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甌書院是早期私立學校的雛形,耕讀文化的搖籃。東甌書院建于清代咸豐八年(1858年),同治時改東山書院為東甌書院,文昌閣建筑木雕構件等較好。晚清時期,在維新變法思潮的影響下,椒江有識之士掀起了一場"興書院、振文教"運動,于是東甌書院應運而生。
中文名稱 | 東甌書院 | 特點 | 早期私立學校的雛形 |
---|---|---|---|
內容 | 那時設獎學金,獎超等生8000文錢 | 成立時間 | 清朝后期 |
東甌御景園位于龍港鎮(zhèn)新渡街1號,房源為238套住宅及6套商鋪,住宅均價15600元/平方米,商業(yè)均價29298元/平方米,一次性付款可享受總房款下浮5%的優(yōu)惠。項目2012年3月3日開盤銷售。此次推出...
均價14800元/平米。龍港第四小學(84米),樂樂幼兒園(130米),一級樂樂幼兒園(155米),龍港一中(206米),娃哈哈幼兒園(沿江路)(246米),小叮托兒所(310米),舒愛親子園(313...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作答。 平均價格: 15600 元/平方米 御景公館,位于龍港甌南大橋以北、江灣路以西、新渡街以南的 “龍港鎮(zhèn)...
格式:pdf
大?。?span id="hpxumau" class="single-tag-height">1.1MB
頁數(shù): 11頁
評分: 4.6
延安新區(qū)文興書院項目 趕工措施方案 編制: 審核: 審批: 陜西建工第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四月 目 錄 一、工程概況 二、編制依據(jù) 三、編制原則及趕工的工作內容 四、趕工的工期目標 五、趕工措施 (一)趕工階段施工人員、材料、機械投入 (二)工程趕工保證措施 六、受施工圖紙交付使用推遲、安裝需要的文件資料不足影響的趕 工措施 七、趕工安全措施 一、工程概況 延安新區(qū)文興書院項目工程位于延安新區(qū)(北區(qū))西北角,建設單 位為延安新區(qū)投資開發(fā)建設管理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為清華大學建筑設 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監(jiān)理單位為延安鼎皓工程監(jiān)理有限公司。 本工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規(guī)劃總用地面積: XX,建筑總 面積約為 XX。地上一層,局部兩層;地下一層 ,局部兩層,地上建筑主 體高度: XX。本工程建筑結構耐火等級:地上建筑為二級,地下部分為 一級。抗震設防烈度為 6度,結構安全
書院建筑是指按書院規(guī)制所建的房舍及設施。有講堂、書樓,禮殿或孔廟、紀念學派導帥和建院有功人物的專祠、祈求科舉功名的文昌閣、魁星樓、文昌塔, 齋舍、廚浴、倉庾,以及亭臺樓榭。某些書院還設射圃。一般以講堂為中心, 前后為禮殿、書樓等主要建筑,形成中軸對稱的格局,少財兩、三進,多達六、七進。齋舍及其他附屬建筑多布置于兩側或后部,自成院落,與中軸主體建筑有所分隔,又緊密聯(lián)系,組成統(tǒng)一嚴整的建筑群體。
亭臺樓榭、園林綠化則因地制宜,散布于建筑群周圍或穿插其間,力求創(chuàng)造幽靜清雅的學習環(huán)境。院址多擇山林勝地,或城郊風景區(qū),講求風景的營建,構成所謂“八景”、“十景”。建筑風格隨地區(qū)、民族而異,充分體現(xiàn)地方民間特色。注重保存嵌飾碑刻,齋堂樓閣多以經(jīng)書典故命名,配以匾額對聯(lián),反映濃郁的文化氣質,成為地方文化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代表。全國各地尚存不少書院建筑遺跡,其中有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者,如岳麓、白鹿洞書院,有列為省、市、縣各級文物保護單位者。2100433B
學CAD,首選東甌,憑借一流的教學質量、領先的培訓模式、完善的服務,踏實實干、銳意進取,甌北CAD培訓蒸蒸日上,為中國泵閥之鄉(xiāng)輸送大量的CAD技術人才。因為截至2009年,甌北擁有泵閥及相關產(chǎn)業(yè)1187家,能夠生產(chǎn)閥門產(chǎn)品3000多個品種40000多種規(guī)格、泵產(chǎn)品800個品種近10000種規(guī)格,主導產(chǎn)品占全國泵閥市場份額的20%以上,是我國目前規(guī)模最大、產(chǎn)量最高、規(guī)格最全、企業(yè)最為集中、基礎配套設施最為完善的泵閥制造中心,這樣的產(chǎn)業(yè)集群需要大量的CAD技術人才。
白鹿洞書院
魯風地
廬山腳下的星子縣,有一座書院,名“白鹿洞”。
書院的重建是與朱熹的名字連在一起的。1178年朱熹任職 星子,復建書院,隨后殫精竭慮,不遺余力辦學,親訂《白鹿洞書院教規(guī)》,其規(guī)據(jù)稱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規(guī)章制度之一,影響了其后中國封建社會七百余年辦學模式。
宋以后,以“程朱”逐漸建立的義理之學成為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 于今,山林靜謐,溪水潺潺,學院獨處谷地,已經(jīng)沒有往日授課誦讀的音響。
西風東漸時,使東方高頭講章的道德文章,已無還手之力。
“五四”健兒痛斥祖?zhèn)鳁l陳無用,批孔時連帶程朱一同掃除。
往復七百多年至今,理學仍然余煙裊裊,復興華夏文明是不是包括國學大家們倡導的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