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wěn)性針葉林是由適應溫和干燥、耐貧瘠土壤上生長的松、側柏、柳杉為建群種構成的森林。它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暖溫帶以及亞熱帶、熱帶的中山地區(qū)。
穩(wěn)性針葉林基本信息
?穩(wěn)性針葉林是由適應溫和干燥、耐貧瘠土壤上生長的松、側柏、柳杉為建群種構成的森林。它廣泛分布于我國的暖溫帶以及亞熱帶、熱帶的中山地區(qū)。松林是最主要的一類,要求酸性土壤。不同種的松樹各自組成了純林,如整個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區(qū)域內,都有油松林;東部亞熱帶中山地區(qū)則以臺灣松為代表;西部亞熱帶中山地區(qū)卻分布華山松林;西南、青藏高原的東南側的高山峽谷區(qū)主要為高山松林。側柏林的分布范圍與油松林相似,但它宜于石灰性偏堿的土壤上生長,由于側柏很耐干燥瘠薄,闊葉林難以生存而使側柏林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的狀況。柳杉林的分布面積小,只在華東中山地區(qū)并多為人工栽培的。
如果一座足夠高的山地位于水充足的赤道地區(qū),那么這座山上將會出現一個完整的類似于從赤道到極地排列的自然景觀帶譜。表現在植被上,將會依次出現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
我以前是有了解這些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的,很明顯闊葉林比針葉林的吸音和隔音效果都好很多,這些都是一定的根據的,也不是我在這里胡說八道的哦。畢竟像闊葉林那種濃密的樹葉是能夠有比較強的吸音能力的,當一些噪聲通...
針葉林的外貌往往是單一樹種構成純林,立木端直,群落結構簡單,層次分明。主要由云杉屬、冷杉屬、落葉松屬和松屬的種類所組成,這些植物大多是針狀葉,以適應生長季短和低溫環(huán)境。其中云杉和冷杉為耐蔭樹種,組成的...
格式:pdf
大?。?span id="inwuhqx" class="single-tag-height">287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結合森林生態(tài)防火,引入木荷、苦櫧、青岡、石櫟、楓香等耐火目的樹種對馬尾松和杉木林退化系統(tǒng)進行闊葉化改造。在千島湖區(qū)進行杉木間伐補植木荷、楓香,杉木萌芽林補植苦櫧、青岡,馬尾松林下補植楓香、青岡或苦櫧、石櫟四種不同闊葉化改造試驗,3年后的調查測定結果表明:通過改造,優(yōu)化了林分結構,馬尾松闊葉化改造促進生態(tài)恢復的速度更為迅速。改造林分內枯落物比針葉林少,而枯落物含水率高;土壤含水率則因立地條件而異。闊葉化改造后具有明顯提高生物多樣性和防火效果及一定的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通過針葉林闊葉化改造,調整樹種的組成結構、可燃物的空間分布,改善林地環(huán)境,以森林的片狀控制代替林帶控制,全方位有效控制森林火災,在當前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日益重視的社會背景與發(fā)展趨勢下,具有推廣應用前景。
格式:pdf
大?。?span id="lhodcwq" class="single-tag-height">287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對開化縣木荷生物防火林帶和杉木、馬尾松針葉林的生長情況、林下植被、易燃物數量、表層土壤含水率等進行了調查測定。結果表明:1 h和10 h時滯易燃物干重木荷林帶內地表分別為462.3、656.8 g/m2,杉木林地為874.6、1 282.8 g/m2,馬尾松林分別為1 137.2、1 107.1 g/m2,木荷林內易燃物僅為針葉林的一半左右,木荷林帶比針葉林具更強的抗地表火的能力;16年生木荷林地表1 h時滯易燃物干重,比11年生木荷林小,表明16年生木荷林帶的防火性能較11年生時有所增強;此外,從山腳、中坡、山脊不同坡位的木荷林帶比較來看,立地條件較好的山腳木荷林分生長旺盛,易燃物相對較少,防火性能高于山脊木荷林分,因此,應重視和加強低林齡及山脊部木荷生物防火林帶的撫育管理,促進其生長旺盛,增強其對林火的抵抗能力。
穩(wěn)性(stability)是指船舶在外力矩(如風、浪等)的作用下發(fā)生傾斜,當外力矩消除后能自行恢復到原來平衡位置的能力。船舶的穩(wěn)性對其安全性和使用性均有重要的影響,且受穩(wěn)性規(guī)范的約束,是設計中要很好處理的一項重要技術性能。
寒溫帶針葉林針葉林種類
寒溫帶落葉針葉林是由冬季落葉的各種落葉松所組成的落葉松林, 又稱為明亮針葉林,是北方和山地干燥寒冷氣候下最具代表性的植被。落葉松喜光、耐寒、適應性強,在大興安嶺,它從河岸、沼澤地、溝塘一直到山坡和山頂均有分布,形成浩瀚林海。落葉松林生長挺直、高大,林冠稀疏,常形成大面積純林,其中間雜有少量的云杉、冷杉和樺木。由于林冠透光所以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種類比較豐富,灌木有各種忍冬、薔薇、繡線菊、茶藨子和溲疏。草本植物有蕨類、唐松草、地榆和風毛菊。在沼澤化土壤上分布的落葉松林下灌木以杜香、越桔和柳樹為常見。林下苔蘚層的發(fā)育程度由濕度條件所決定。
寒溫帶常綠針葉林由常綠的云杉、冷杉、松和圓柏所組成。我國的云杉、冷杉林是屬于山地垂直帶上的植被類型,廣泛分布于東北、華北、秦巴、蒙新以及青藏高原。云杉、冷杉林具有較強的耐陰性,林冠稠密、郁閉,林下光照很弱,又稱"暗針葉林"。喬木層的組成種類比較簡單,通常由云 杉、冷杉屬樹種組成純林,或混交有松屬、鐵杉屬的樹種,有時也有部分陽性樹種生長。如落葉松、樺木、楊樹。林下灌木常見忍冬、薔薇、槭樹、稠李等。林下草本植物多為喜陰植物,如酢漿草、深山露珠草、山尖子等。云杉、冷杉林的苔蘚層比較發(fā)達,不僅覆蓋在地面,而且在樹干和枝條上都有苔蘚植物生長。
樟子松林也為陰暗針葉林的一種,其分布范圍不大,分散在大興安嶺。其樹冠稀疏,可透入大量陽光,林冠下天然更新良好,它常與興安落葉松混生,形成混交林。
《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guī)則》(2011)規(guī)定了各類排水型海船的完整穩(wěn)性衡準,包括適用于所有船舶的基本穩(wěn)性衡準及特殊船舶穩(wěn)性衡準,適用于不包括帆船、機帆船、非營業(yè)游艇的各類排水型民船。
①穩(wěn)性衡準數K1應符合下列要求:
②初穩(wěn)性高度應不小于0.15m。
③橫傾角等于或大于30°處的復原力臂應不小于0.2m,如船體進水角小于30°,則進水角處的復原力臂應不小于該規(guī)定值。
④船舶最大復原力臂所對應的橫傾角應不小于25°,如進水角
⑤當船舶的船寬與型深比B/D大于2時,最大復原力臂所對應的橫傾角可減小,減小值
B——船舶型寬,m,當B/D>2.5時,取B/D=2.5;
K——穩(wěn)性衡準數,當K>1.5時,取K=1.5。
最小傾覆力臂
如圖1所示,將動穩(wěn)性曲線向θ軸負值方向對應延伸,在θ軸上自原點向θ軸負方向取等于所算得的橫搖角θ1的一點,經此點向上作θ軸的垂直線,與動穩(wěn)性曲線交于A點,由A點作動穩(wěn)性曲線的切線,再經A點作一直線平行于θ軸,自A點起,在此直線上量取等于1rad(57.3°)的一段長度得B點,由B點向上作AB線的垂直線,與上述的切線相交與C點,則線段BC為最小傾覆力臂
動穩(wěn)性曲線因進水角
風壓傾側力臂
Af——船舶受風面積,m2;
Z——計算風力作用力臂,m;
△——所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排水量,t。
計算風力作用力臂Z為在所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正浮時受風面積中心至水線的垂直距離。受風面積中心應用通常確定圖形形心的方法求得。
對圓舭型船舶,橫搖角θ1按下式計算:
①橫搖角公式中系數C1的計算。
計算橫搖自搖周期
d——所核算裝載情況下的型吃水,m;
B——不包括船殼板的最大船寬,m;
KG——所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重心至基線的垂向高度,m;
GM0——所核算裝載情況下船舶未計及自由液面修正的初穩(wěn)性高度,m。
②橫搖角公式中系數C2的計算:
當C2>1時,取C2=1.0;
當C2<0.68時,取C2=0.68。
③橫搖角公式中系數C3的計算。
按船舶的B/d值查表3可得次數C3。
④橫搖角公式中系數C4的計算。
按船舶類型及舭龍骨尺寸查表4可得系數C4。
⑤對折角線型船舶,橫搖角θ1應按下式計算:
江-海航行自航船舶當裝載甲板貨時,其所核算的各種裝載情況下,橫搖加速度衡準數Ka應符合下式要求:
對海上航行至近海航區(qū)或遠海航區(qū)的船舶
對海上航行至沿海航區(qū)或遮蔽航區(qū)的船舶
θ1——橫搖角,按上文公式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