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引流法
灌注引流療法;灌注引流術;灌洗引流療法
骨科/骨與關節(jié)化膿性感染的手術處理/慢性骨髓炎手術處理
應該要扣除,因為你采用商砼定額中含泵送,如果不扣除就算重復了
灌注部分按設計要求超灌的計算。鑿樁頭一般按設計樁頂標高至超灌頂這個高度。
樁的計算分類比較復雜!不知此樁采用什么類型機械施工,設計圖中鋼筋用量有較大差距;無法給出準確的價格,請圖紙過來看下計算才知道價格范圍。
77.1001
其作用是在傷口閉合條件下,將骨腔中的炎性滲出物、積血持續(xù)引流出來,并可連續(xù)注入抗生素,提高局部滅菌藥物濃度,以控制治療骨髓炎,使傷口一期愈合。
灌注引流法適用于:
1.慢性骨髓炎病灶清除術后殘留死腔。
2.病灶清除后肌瓣充填,尚殘留部分死腔。
3.病灶清除肌瓣充填后。
4.急性骨髓炎鉆孔引流或開窗引流后。
1.于病灶清除或肌瓣充填后,取2根硅膠管或塑料管。入管直徑不能小于2mm,以免被血凝塊堵塞,出管口徑不少于5mm。2管伸入骨腔內部分側壁上各剪3~6個側孔以減少堵塞機會。將2管的一端并排平行置骨腔處,入管及出管的另一端,則分別由骨槽的近遠端引出體外,并用縫線固定于皮膚上,以防灌注引流管脫出。皮膚切口應逐層嚴密縫合,以防漏液,或將深淺層組織一齊縫合。
2.縫合皮膚后,即從進管注入生理鹽水,觀察并記錄出管液體流出之速度及量,應當進入與流出量相等,如有皮膚切口漏液或流出不暢,則應探查該管是否有扭曲或折彎,給以調整,至注入及流出均通暢為止,將進、出管外端無菌夾閉包裹,切口用敷料包扎,打石膏托,回至病房。進管連接于沖洗吊瓶,出管連接無菌瓶或負壓吸引管。
3.灌洗治療 自術后即開始灌洗治療。
(1)用藥:選用術前藥敏試驗敏感的藥物。常用青霉素80萬U,氯霉素、卡那霉素0.5g,慶大霉霉素8萬U,可任選一種溶于1000ml生理鹽水中。
(2)灌洗液量:將以上抗生素生理鹽水置入吊瓶由進入管滴注,24h總沖洗量為2000~3000ml。視流出液混濁情況而定。早期沖出液較混濁時、沖洗液宜多些,后期炎癥控制,滲出液很少,沖洗液清亮,則沖洗量減少。
(3)灌洗方法:24h維持滴注,為防止引流管堵塞,可每隔3h,將滴注速度加快沖洗1次,以沖出積血塊或蛋白凝塊。
(4)灌洗時間:灌洗治療維持至少2~3d以上,2周以上炎癥被控制的表現(xiàn)有:體溫正常,局部無炎癥表現(xiàn),沖洗液清亮,沖洗液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以及血沉下降。此時可以先拔除進入管,觀察出管1~2d,如無多少液體流出,則拔除出管。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4yqaaqm" class="single-tag-height">96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胸腔閉式引流是通過密閉性裝置排出胸膜腔內積液積氣,恢復胸膜腔負壓使肺復張,是治療急性膿胸、胸外傷、張力性氣胸及胸外科大手術后用于引流的常見治療手段[1]。胸瓶密閉性是否良好是關系到急性膿胸、胸外傷、張力性氣胸及胸
格式:pdf
大?。?span id="8i0mmue" class="single-tag-height">96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8
<正>2013年以來,我科普外組采用自制肛管引流管應用于PPH手術,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臨床資料:本組PPH手術患者220例,男122例,女98例,年齡18~70例。其中病程2~35年,平均8年,住院時間4~10d,平均5d,均采用PPH術治療Ⅲ、Ⅳ度痔,治愈率98%。制作材料:28#一次性吸引管1根,7#絲線1根,醫(yī)用凡士林
技術應用
此項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歐美國家,被譽為當前治療創(chuàng)傷的革命性技術,是創(chuàng)傷護理領域新的里程碑。
創(chuàng)傷負壓引流套裝,采用高分子醫(yī)用海綿作為負壓引流管和創(chuàng)面間的中介,創(chuàng)面用生物半透性膜封閉,在負壓吸引機作用下形成一個密閉的引流系統(tǒng)。負壓治療時,負壓能將創(chuàng)面的滲出物及時的吸引掉,且可以3—10天換一次藥,具有創(chuàng)面愈合快、感染率低、更換敷料次數(shù)少、抗菌藥物使用少、降低醫(yī)藥費用等特點,能使急性創(chuàng)傷的愈合時間加快60%以上,慢性創(chuàng)面的愈合速度時間加快2—3倍,減少醫(yī)藥費用38%。
加壓灌注是在孔口管上部安裝密封裝置,或在鉆桿上加鉆孔封隔器以封堵漏失層上部,在灌注時孔內造成高壓,迫使水泥漿進入地層的孔蹤或裂縫中,形成足夠的滲流半徑,固結后可有效地加固孔壁巖石。
水泵灌注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過鉆桿用水泵將水泥漿壓人孔內漏失或坍塌的巖層中,以達到護壁堵漏的目的。此法適用于灌漿量大的鉆孔,而且孔深不限制,施工簡單,無需特殊設備和專門工具,同時可實現(xiàn)加壓灌注,但水泥漿的流動性較好,易于泵送。2100433B
自從有了外科,就有了外科引流,也就有了無休止的爭議,特別是在腹部外科。外科引流曾經(jīng)挽救了無數(shù)的危重病人的生命;然而不恰當?shù)囊?,亦帶來了不少并發(fā)癥。引流并不能代替良好的手術,但正確的引流,會使手術更趨完美。所以,引流術是外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只是能真正去研究和解此問題的人太少,有關的專著也很少。這本專論介紹了由德國的W.Fleischmann醫(yī)師原創(chuàng),裘華德教授引進并經(jīng)他和他的同事們發(fā)展、改良了的新型引流技術——負壓封閉引流技術。這種新型引流技術的設計思維獨特、合理,實用性強,是對傳統(tǒng)外科引流方法和引流物的重大改進。七年來的千余例臨床實踐證明,這一技術明顯改善了引流效果,能顯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閉合和感染創(chuàng)面的愈合,大幅度減少抗生素的應用,有效防止院內交叉感染發(fā)生,縮短住院時間,減輕病人痛苦,減少醫(yī)務人員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