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 | 含????義 | 指一年內,某建筑物單位面積內遭受雷電襲擊的次數(shù) |
---|
建筑物的長度L = 100m
建筑物的寬度W = 50.0m
建筑物的高度H = 50.0m
當?shù)氐哪昶骄妆┤仗鞌?shù)Td =36.7天/年
參考《建筑電氣通用圖集》09BD1 283頁-285頁主要城市氣象資料。
校正系數(shù)k = 1.0
在下列情況下k取相應數(shù)值:
a.位于曠野孤立的建筑物取2;
b.金屬屋面的磚木結構建筑物取1.7;
c.位于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 等處的建筑物,以及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取1.5;
根據(jù)《防雷設計規(guī)范》,該建筑應該屬于第三類防雷建筑。
附錄:
二類:N>0.06 省部級辦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場所、人員密集場所。
N>0.3 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三類:0.012<=N<=0.06 省部級辦公建筑和其他重要場所、人員密集場所。
0.06<=N<=0.3 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N>=0.06 一般性工業(yè)建筑。
1.建筑物防雷類別的劃分
根據(jù)建筑物的重要性、內容及雷擊后果的嚴重性以及遭受雷擊的概率大小等因素綜合考慮,我國防雷標準將建、構筑物劃分為三類不同的防雷類別,以便規(guī)定不同的雷電防護要求和措施。各種建筑物的防雷類別如下:
第一類防雷建筑物:
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下列建筑物;
(1)制造,使用或儲存大量爆炸物質如炸藥、火藥、起爆藥、火工品等的建筑物;
(2)具有0區(qū)、1區(qū)或20區(qū)、21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的爆炸、爆轟,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第二類防雷建筑物:
(1)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
(2)特別重要的建筑物。如國家級的會堂和辦公建筑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筑物、大型車車站、國賓館、國家級檔案館、大城市的重要給水泵房等。
(3)對國民經(jīng)濟有重要意義且裝設大量電子設備的建筑物,如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信樞紐等。
(4)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的下列建筑物:
1)制造、使用儲存爆炸物的建筑物;
2)具有1區(qū)、2區(qū)或21區(qū)、22區(qū)爆炸危險環(huán)境的建筑物。
(5)工業(yè)企業(yè)內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
(6)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0.05的重要建筑物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如部、省級辦公建筑物,集會、展覽、博覽、體育、商業(yè)、影劇院、醫(yī)院、學校等建筑物。
(7)年預計雷擊次次N>0.25的一般性民用建筑,如住宅、辦公樓等。
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1)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筑物及省級檔案館。
(2)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1且小于或等于0.05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筑物和其他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以及火災危險場所。
(3)預計雷擊次數(shù)大于或等于0.05次/a且小于或等于0.25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或一般工業(yè)建筑物。
(4)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區(qū),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筑物。
(5)未裝設防直擊雷裝置及不處于其他建、構筑物的保護范圍內,但沒有電子系統(tǒng)防雷擊電磁脈沖的建筑物,宜按第三類考慮防直擊措施。2100433B
工程名:模擬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
計算者:wlhhenry
計算時間:8/10/2011
參考規(guī)范:《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GB50057―2010
厚度為4mm以上的儲罐在什么樣的年雷擊次數(shù)下需要做避雷針?
我想你要看這個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第二章建筑物的防雷分類儲罐的厚度與需不需要做避雷針沒有關系和你的儲藏的物質有關系
答:可以“吸收”云層和空氣中的電荷。(如同在帶電的水中放一根導體一樣。)
是的,遇到強雷電天氣時,最好把空調和冰箱的電源切斷。包括所以的連接線路,比如說有線電視線,電話線、網(wǎng)線等,這些線路都有肯能把雷電引入到室內導致電器或人身的傷害。當然會啦,雷電的電壓很高的,空調承受不了...
依據(jù)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guī)范》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按下式計算: N = k*Ng*Ae;Ng = 0.1*Td
式中 N 建筑物預計雷擊次數(shù)(次/a);
k 雷擊次數(shù)校正系數(shù);在此類型情況下取2;
Ng 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
Ae 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shù)的等效面積(km2);
Td 該地區(qū)的年平均雷電日數(shù)
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 N = k*Ng*Ae = 0.1415
其中: 建筑物的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 = 0.024Td^1.3
等效面積Ae為: H<100M, Ae =[LW 2(L W)*SQRT(H*(200-H)) 3.1415926*H(200-H)]*10
-6 = 0.0545
格式:pdf
大?。?span id="svchoxr" class="single-tag-height">22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7
等效面積 校正系數(shù) 年平均 雷暴日數(shù) L /m W/m H /m A e/m 2 k T d/天 1 金城大廈主樓 45.4 27 90.1 0.0467 1 34.7 2 金城大廈群樓 59.1 55.8 21.7 0.0297 1 34.7 3 4 等效面積 校正系數(shù) 年平均 雷暴日數(shù) L /m W/m H /m A e/m 2 k T d/天 1 2 3 4 序號 建筑物名稱 建筑物長寬高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計算( H<100m)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計算( H≥100m) 序號 建筑物名稱 建筑物長寬高 建筑物預計 雷擊次數(shù) N /次/a 0.113 0.072 建筑物預計 雷擊次數(shù) N /次/a 0.000
格式:pdf
大?。?span id="r8wsz3t" class="single-tag-height">22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對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的計算方法進行了討論。由于建筑物一般都不是規(guī)則的六面體,使建筑物等效面積的計算變得復雜,筆者分析了用矩形等效計算平面代替實際建筑平面進行等效面積計算的可行性,從而使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的計算大大地簡化了。
預計殘值是指被評估資產(chǎn)在清理報廢時凈收回的金額。在資產(chǎn)評估中,通常只考慮較大的殘值,如較小可忽略不計。
預計凈殘值與預計殘值的區(qū)別
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chǎn)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tài),企業(yè)從該項資產(chǎn)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
預計殘值可以理解為未扣除最后處置費用的金額。
預計成本 年(季、月)度或工作開始前,根據(jù)各項有關的定額、計劃、預算等資料計算的成本。有估計成本、計劃成本、定額成本和標準成本等。
預計成本反映估計能達到的成本水平,為降低成本樹立了目標,因此亦稱“目標成本”。
計算預計成本,可以促使有關部門和職工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為完成預定的目標而努力。把預計成本與實際成本相比較,可以揭示降低成本方面的成績和缺點,便于進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
制定預計成本,據(jù)以與實際成本相比較,并對比較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稱為“預計成本計算” 2100433B
生產(chǎn)進度預計分析是生產(chǎn)進度預測分析的一項內容,屬事前分析。即在報告期已完成產(chǎn)量的基礎上,計算從報告期初到預計時的平均日生產(chǎn)進度,再對影響日生產(chǎn)進度的有關因素作一些分析,測算在報告期的剩余時間內,可能達到的日平均生產(chǎn)進度水平,然后以預測的日平均生產(chǎn)進度水平乘以剩余時間的工作日數(shù),即得預計的報告期剩余期內可能完成的產(chǎn)量。
已完成產(chǎn)量加上預計剩余期內可能完成的產(chǎn)量之和即為報告期預計可能完成的產(chǎn)量。這種分析通常于報告期后階段進行,如月度生產(chǎn)進度預計分析,一般于中旬末進行,季度分析于第二個月末進行,年度分析,于第三季終了進行。其目的在于適時掌握情況,及時采取措施,挖掘潛力,確保生產(chǎn)計劃的完成。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