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矮小。葉2-3枚,長2-12.5厘米,寬8-16厘米,先端急尖并有不等的2裂,無方格斑紋,上面綠色,背面色較淡且靠近基部有淡紫色的細斑點,基部具對摺的葉柄。
花葶斜出,連花長10厘米,綠色,有深紫色的短柔毛;花苞片寬卵形,長1.3厘米,寬1.2厘米,內(nèi)彎,背面靠近基部的沿中脈具微柔毛,邊緣具緣毛;花梗和子房長2.9厘米,具深紫色短柔毛;花直徑3-3.5厘米;中萼片寬橢圓形,長2.5厘米,寬2厘米,先端微凹,淡綠色,背面具紫色微柔毛并在中脈下半部呈棗紅色,邊緣具細緣毛;合萼片寬橢圓形,長2.2厘米,寬1.7厘米,蛋黃綠色,背面被微柔毛,先端鈍;花瓣狹倒卵形,長3.1厘米,寬1厘米,向基部漸狹,中脈及其上方一側(cè)呈棗紅色,中脈下方一側(cè)淡黃綠色,內(nèi)面基部有紫毛,近先端邊緣具細緣毛;唇瓣盔狀囊形,全長2.5厘米,寬1.3厘米,其中柄狀基部長1.3厘米,淡黃綠色并有棗紅色暈,囊內(nèi)底部有長柔毛;退化雄蕊橢圓形,長9厘米,寬7厘米,淡黃綠色,中央有1個深綠色的臍狀胼胝體。
該種兜蘭的葉甚似小葉兜蘭(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和海倫兜蘭(Paphiopedilum helenaeAveryanov),但花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小葉兜蘭的花大,直徑達5.5-7cm;合萼片狹窄, 其寬度僅為中萼片的1/2-3/5。海倫兜蘭花純黃色;花瓣線形或?qū)捑€形。而此種兜蘭的花直徑 3 -3.5cm,呈淡黃綠色,唇瓣表面、合萼片中脈下半部和花瓣的中脈及中脈上方一側(cè)均有棗紅色暈;合萼片寬度為中萼片的4/5;花瓣近狹倒卵形,寬約1cm,向基部漸狹,甚易區(qū)別于 上述兩個種。
越南中部。
兜蘭對溫度的條件較為寬松,日間溫度約為20-25℃,若上升至30-38℃時亦能忍受,只是生長較差而已,溫度過高時,可配合噴水和通風(fēng)的辦法來調(diào)節(jié);夜間溫度最好維持在15-20℃之間,極端低溫可能會使蘭株受凍,產(chǎn)生寒害,雖然一些高海拔的山區(qū)原種可耐0℃左右的低溫,但對大多數(shù)品種而言,以不低于5℃為佳,尤其是一些熱帶低地生長的種類,冬季的安全越冬溫度應(yīng)在10℃以上。
兜蘭沒有貯藏養(yǎng)料的組織,需保證喜涼品種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數(shù)兜蘭都有要求比較干燥、光線充足的生長環(huán)境。栽培兜蘭時花形大、著花多的植株比較喜溫,較適合把它們放在室內(nèi)培植。用作插花的兜蘭花形宜大且圓,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數(shù)量而忽視其質(zhì)量。
蕙蘭蘭花有什么形態(tài)特征,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
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蕙蘭地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折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蕙蘭的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
紅花滿天星株高0.5米左右,冠徑0.5米左右,生長速度快,分枝力特強,株型矮壯緊湊,枝條葉片小,分枝多,開花密,猶如孔雀開屏一樣,花朵紅色。
我知道是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
分株繁殖在初春或開花后短暫的相對休眠期內(nèi),將生長旺盛、栽培3年左右、長滿盆的兜蘭分盆。先將植株從盆內(nèi)倒出,用鑷子或竹簽將根部附著的舊盆土或其它栽培材料去掉,雙手各執(zhí)一部分植株,用力拉開或用力將連接處切斷后再拉開,切勿損傷新芽或新根。遷出發(fā)黑的老根,盡可能保留舊根,分后每叢應(yīng)有3個以上的蘭苗。以植株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花盆,基質(zhì)可用腐葉土、泥炭土、樹皮塊、苔蘚等。盆底部1/4的部分應(yīng)填充碎瓦片、碎磚塊等。以利排水、透氣,上面放培養(yǎng)基質(zhì)。然后將蘭根自然分散于盆內(nèi),使根系完全與基質(zhì)密接,澆水后放在溫度稍高、光線較暗的地方,待兩周緩苗后在進入正常管理。
兜蘭對培養(yǎng)土的要求較高。大多數(shù)兜蘭的原產(chǎn)地降水較多一年中只有幾個月空氣比較干燥,因此兜蘭全年要求濕潤的培養(yǎng)土。此外,為預(yù)防根部缺氧,應(yīng)保證培養(yǎng)土排水良好。
應(yīng)用軟水(最好是雨水)澆花,但盆內(nèi)不可積水,否則細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爛死亡,冬季澆花的水不能太涼。葉片也不可長時間積水,否則葉片易腐爛。夏季可通過噴水或噴霧達到兜蘭生長所需的較高空氣濕度。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場上銷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機肥料,兜蘭品種會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較大的品種比葉片少的品種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發(fā)育,植株才會開花,否則要等到第二年才會開花。通常所有的兜蘭品種應(yīng)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劑量為每10厘米盆徑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澆花中加入石灰,這樣肥料就可被植株長期汲取。
每隔兩年換盆一次,若能每年換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開花較多,除非必要,否則不要扯斷或扯裂根部。換盆時不可破壞植株組織,否則腐霉菌就會趁虛而入??捎媚咎糠蹃眍A(yù)防腐霉菌。
所有的兜蘭品種都易受紅蜘蛛侵害,尤其是生有光滑葉片的品種。因此,應(yīng)時常檢查葉片。其他的害蟲很少危害兜蘭。兜蘭常見病還包括細菌和真菌感染。新鮮、流通的空氣可起預(yù)防作用。
兜蘭,包含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希臘文Paphos是指愛琴海中賽普魯斯島上的一個地名,該地以供奉愛神Venus(維納斯)的廟聞名,Pedilon是拖鞋的意思,兜蘭花朵的唇瓣與拖鞋頭相似,又名拖鞋蘭。
傳說天帝有七個漂亮、頑皮的女兒,她們偶然得知人間有位富翁擁有一個種滿了奇花異草的花園,于是常在下午洗過澡后瞞著父母,穿著長長的睡袍和美麗的拖鞋溜到花園游玩,總要玩到天庭快關(guān)天門前才匆忙趕回家。起初花園中的百花和小草都展開笑顏歡迎這些美麗的小仙女,七仙女則盡情地在花園中游玩和捉迷藏,日子久了,仙女們的玩耍踐踏讓小花小草們吃盡了苦頭。一天花草們趁最小的仙女維納斯不注意時,故意將她絆倒,并且將她失落的拖鞋偽裝成花瓣藏在蘭花叢中,仙女們怎么也找不著,只好帶著光腳丫的維納斯在天門關(guān)閉之前趕緊回家,回到天庭,在母后的追問下,小仙女們說出了實情,從此七位小仙女被禁止下凡,而花園里的小花小草也因此重獲安寧,至于小仙女維納斯留下的拖鞋,則永久地留在了蘭花的花瓣上,變成了拖鞋蘭。
動人的傳說讓奇巧趣致的兜蘭更加迷人。兜蘭是蘭科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植株小巧,花大奇特,色彩艷麗花期長,屬蘭花中的上品,觀賞性極強,深受大家的喜愛。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瀕危(EN),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guī)劃》(2011-2015年)。
格式:pdf
大?。?span id="tt5ttjf"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5xndlrp"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通過對湖榕(Ficus sp.)和小葉榕(Ficus?。恚椋悖颍铮悖幔颍穑帷。蹋┗ㄐ螒B(tài)結(jié)構(gòu)特征的比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葉榕的花果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有較顯著的差別。湖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4片,萼片頂部都有毛,花粉位為精園形,花粉壁較薄,其結(jié)實率較低,只有0.1%;小葉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3片,萼片頂部光滑無毛,花粉粒為圓形而壁較厚,其結(jié)實率較高,為29.1%。
巧花兜蘭形態(tài)特征
植株矮小。葉2-3枚,長2-12.5厘米,寬8-16厘米,先端急尖并有不等的2裂,無方格斑紋,上面綠色,背面色較淡且靠近基部有淡紫色的細斑點,基部具對摺的葉柄。
花葶斜出,連花長10厘米,綠色,有深紫色的短柔毛;花苞片寬卵形,長1.3厘米,寬1.2厘米,內(nèi)彎,背面靠近基部的沿中脈具微柔毛,邊緣具緣毛;花梗和子房長2.9厘米,具深紫色短柔毛;花直徑3-3.5厘米;中萼片寬橢圓形,長2.5厘米,寬2厘米,先端微凹,淡綠色,背面具紫色微柔毛并在中脈下半部呈棗紅色,邊緣具細緣毛;合萼片寬橢圓形,長2.2厘米,寬1.7厘米,蛋黃綠色,背面被微柔毛,先端鈍;花瓣狹倒卵形,長3.1厘米,寬1厘米,向基部漸狹,中脈及其上方一側(cè)呈棗紅色,中脈下方一側(cè)淡黃綠色,內(nèi)面基部有紫毛,近先端邊緣具細緣毛;唇瓣盔狀囊形,全長2.5厘米,寬1.3厘米,其中柄狀基部長1.3厘米,淡黃綠色并有棗紅色暈,囊內(nèi)底部有長柔毛;退化雄蕊橢圓形,長9厘米,寬7厘米,淡黃綠色,中央有1個深綠色的臍狀胼胝體。
該種兜蘭的葉甚似小葉兜蘭(Paphiopedilum barbigerum Tang et Wang)和海倫兜蘭(Paphiopedilum helenaeAveryanov),但花卻有著明顯的不同。小葉兜蘭的花大,直徑達5.5-7cm;合萼片狹窄, 其寬度僅為中萼片的1/2-3/5。海倫兜蘭花純黃色;花瓣線形或?qū)捑€形。而此種兜蘭的花直徑 3 -3.5cm,呈淡黃綠色,唇瓣表面、合萼片中脈下半部和花瓣的中脈及中脈上方一側(cè)均有棗紅色暈;合萼片寬度為中萼片的4/5;花瓣近狹倒卵形,寬約1cm,向基部漸狹,甚易區(qū)別于 上述兩個種。
越南中部。
分株繁殖在初春或開花后短暫的相對休眠期內(nèi),將生長旺盛、栽培3年左右、長滿盆的兜蘭分盆。先將植株從盆內(nèi)倒出,用鑷子或竹簽將根部附著的舊盆土或其它栽培材料去掉,雙手各執(zhí)一部分植株,用力拉開或用力將連接處切斷后再拉開,切勿損傷新芽或新根。遷出發(fā)黑的老根,盡可能保留舊根,分后每叢應(yīng)有3個以上的蘭苗。以植株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花盆,基質(zhì)可用腐葉土、泥炭土、樹皮塊、苔蘚等。盆底部1/4的部分應(yīng)填充碎瓦片、碎磚塊等。以利排水、透氣,上面放培養(yǎng)基質(zhì)。然后將蘭根自然分散于盆內(nèi),使根系完全與基質(zhì)密接,澆水后放在溫度稍高、光線較暗的地方,待兩周緩苗后在進入正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