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符號表
緒 論
第一篇 水力學基礎
第一章 基本知識
1―1水力學的研究對象
1―2液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1―3理想液體的概念
1―4作用在液體上的力
習 題
第二章 水靜力學
2―1靜水壓力及其特性
2―2水靜力學基本方程式
2―3靜水壓力的表示方法及量測
2―4靜水壓力分布圖
2―5靜水總壓力
習 題
第三章 水動力學
3―1基本概念
3―2穩(wěn)定總流的連續(xù)性方程式
3―3穩(wěn)定流微小流束的伯努利方程式
3―4實際液體穩(wěn)定總流的伯努利方程式及其意義
3―5伯努利方程的應用示例
3―6穩(wěn)定液流動量方程式
習 題
第四章 液流型態(tài)及其管內流動
4―1液體的基本流態(tài)
4―2雷諾數及臨界流速
4―3液流的水頭損失
4―4簡單管路的水力計算
4―5水錘、氣穴和空蝕現(xiàn)象
習 題
第二篇 工程熱力學
概 述
第五章 工質及氣體狀態(tài)方程式
5―1工質和熱力系統(tǒng)
5―2工質的熱力狀態(tài)及其基本狀態(tài)參數
5―3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式
5―4實際氣體狀態(tài)方程――范德瓦爾方程式
習 題
第六章 混合氣體
6―1混合氣體的概念
6―2混合氣體的成分表示法
6―3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和氣體常數
6―4混合氣體的密度、比容和組成氣體的分壓力
習 題
第七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
7―1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實質
7―2工質的狀態(tài)變化過程
7―3功量與熱量
7―4熵
7―5 內能
7―6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能量方程式
7―7焓
習 題
第八章 氣體的比熱
8―1比熱的概念
8―2利用比熱計算熱量
8―3混合氣體的比熱
習 題
第九章 氣體的熱力過程
9―1分析熱力過程的目的、方法及內容
9―2定容過程
9―3定壓過程
9―4定溫過程
9―5絕熱過程
9―6多變過程
習 題
第十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
10一1熱力循環(huán)及其熱效率
10―2熱力學第二定律
10―3孤立系統(tǒng)的熵增原理
10一4卡諾循環(huán)
習 題
第十一章 活塞式內燃機動力循環(huán)
11―1概 說
11―2定容加熱循環(huán)
11―3定壓加熱循環(huán)
11―4混合加熱循環(huán)
11―5活塞式內燃機理論循環(huán)的比較
習 題
第十二章 水蒸氣及朗肯循環(huán)
12―1基本概念
12―2定壓下水蒸氣的產生過程
12―3水蒸氣表及其應用
12―4水蒸氣h-s圖及其應用
12―5水蒸氣的熱力過程
12― 6朗肯循環(huán)
12―7蒸汽參數對朗肯循環(huán)熱效率的影響
習 題
第十三章 氣體和蒸汽的流動
13―1穩(wěn)定流動的基本方程
13―2管內氣流參數變化和管道截面變化的關系
13―3氣體流經噴管的流速和流量計算
13―4絕熱節(jié)流
習 題
第十四章 氣體的壓縮和制冷循環(huán)
14―1氣體壓縮的基本原理
14―2蒸汽壓縮式制冷循環(huán)
習 題
第十五章 濕空氣
15―1濕空氣的性質及其狀態(tài)參數
15―2濕空氣的焓濕圖
15―3濕空氣的焓濕圖的應用
習 題
第三篇 傳熱學基礎
概 述
第十六章 穩(wěn)定導熱
16―1溫度場
16―2導熱基本定律――傅立葉定律
16―3平壁穩(wěn)定導熱
16―4圓筒壁穩(wěn)定導熱
習 題
第十七章 對流換熱
17―1對流換熱的特性和影響對流換熱的因素
17―2相似原理及其在對流換熱中的應用
17―3流體自由流動時的放熱
17―4流體受迫運動時的放熱
習 題
第十八章 熱輻射
18―1熱輻射的基本概念
18―2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18―3物體間的輻射換熱
18―4 防輻射遮熱板的應用
習 題
第十九章 傳熱和換熱器
19―1復合換熱
19―2通過平壁的傳熱
19―3通過圓筒壁的傳熱
19―4換熱器的種類
19―5間壁式換熱器的熱計算原理
習 題
附 錄
附表1單位換算表
附表2常用氣體的熱力性質
附表3 幾種氣體的平均定壓質量比熱
附表4幾種氣體的平均定壓容積比熱
附表5幾種氣體的平均定壓千摩爾比熱
附表6 幾種氣體的平均比熱(與溫度成直線關系)
附表7飽和水與干飽和水蒸氣的熱力性質表(按溫度排列)
附表8飽和水與干飽和水蒸氣的熱力性質表(按壓力排列)
附表9未飽和水與過熱水蒸氣的熱力性質表
附表10干空氣在標準大氣壓下熱物性表
附表11各種材料的輻射黑度
附表12各種材料的密度、導熱系數、比熱及蓄熱系數表
附錄圖I水蒸氣h-s圖
附錄圖Ⅱ 氨(NH3)的壓焓圖
附錄圖Ⅲ 濕空氣H-d圖
2100433B
本書是鐵路機械類中等專業(yè)學校的機車、車輛、機制、空調與制冷及起重與線路機械等專業(yè)《水力學及熱工學基礎》課程的試用教材。
內容包括水力學、工程熱力學及傳熱學三篇,共十九章。注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闡述,以及有關專業(yè)的實際需要,各章中均有例題和習題,書末附有供計算用的熱工學圖表。全書采用國際單位制(SI),并備有國際單位制與工程單位制的對照換算表。
本書除作為機械類中等專業(yè)學校教材,也可供機車、車輛等專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第一篇 個人禮儀1 講究禮貌 語言文明2 規(guī)范姿勢 舉止優(yōu)雅3 服飾得體 注重形象第二篇 家庭禮儀1 家庭和睦 尊重長輩2 情同手足 有愛同輩第三篇 校園禮儀1 尊重師長 虛心學習2 團結同學 共同進...
前言第一章 現(xiàn)代設計和現(xiàn)代設計教育現(xiàn)代設計的發(fā)展現(xiàn)代設計教育第二章 現(xiàn)代設計的萌芽與“工藝美術”運動工業(yè)革命初期的設計發(fā)展狀況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第三章 “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運動的背景法國的“新藝...
格式:pdf
大?。?span id="h0qegp4" class="single-tag-height">70KB
頁數: 3頁
評分: 4.4
編號 書名 市場價 普通會員價 高級會員價 C001 《新型干法水泥技術》 48 元 43元 38元 C003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與設備》 48 元 43元 38元 C004 《新型干法水泥技術原理與應用》 45 元 41元 36元 C005 《新型干法水泥廠設備選型使用手冊》 98 元 88元 78元 C006 《新型干法水泥實用技術全書(上下冊) 》缺 400 元 360 元 320 元 C007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耐火材料砌筑實用手冊》 15 元 14元 12元 C008 《新型干法燒成水泥熟料設備設計、制造、安裝與使用》 48 元 43元 38元 C009 《水泥新型干法生產精細操作與管理》 49 元 44元 39元 C010 《預分解窯水泥生產技術及進展》缺 49 元 44元 39元 C011 《水泥預分解窯生產線培訓教材》 15 元 14元 12元 C012 《預分解窯水
格式:pdf
大小:70KB
頁數: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熱工學基礎與應用》共分5個單元,第1單元熱工學基礎知識,主要介紹熱能的綜合利用、熱工基本參數、熱學基本理論等內容。第2單元工程熱力學基本理論,主要介紹熱力學第一定律及第二定律的基本知識。第3單元傳熱學基本理論,主要介紹穩(wěn)態(tài)導熱、常規(guī)對流換熱、輻射換熱和穩(wěn)定傳熱的基本定律及基本計算分析。第4單元常用熱工裝置及設備,主要介紹熱質交換設備、噴管及擴壓管、壓縮機、制冷裝置、汽輪機、內燃機、熱管、太陽能利用裝置等熱工常用裝置及設備的原理、特點及應用。第5單元熱工測量,主要介紹常規(guī)熱工參數測量、熱工測量新技術以及建筑節(jié)能檢測技術和要求等。
除可作為土建類高職高專院校建筑設備類專業(yè)的教材使用外,也可作為電大、函授等相同專業(yè)教學用書,并可作為從事供熱、制冷、燃氣、能源等行業(yè)的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第1單元 熱工學基礎知識
第1章 熱能綜述2
1.1 能源概述2
1.1.1 自然界中的能源種類2
1.1.2 新能源2
1.1.3 我國的能源發(fā)展情況7
1.2 熱能的利用10
1.2.1 熱能利用的形式10
1.2.2 熱能利用及熱工課程發(fā)展史11
思考題及習題12
第2章 熱工基本參數13
2.1 溫度13
2.1.1 溫度的涵義13
2.1.2 溫標13
2.2 壓力15
2.2.1 壓力的涵義15
2.2.2 壓力的單位及換算15
2.2.3 壓力的測量及應用16
2.3 密度及比體積17
思考題及習題18
第3章 熱學基本理論19
3.1 分子熱運動理論19
3.2 氣體狀態(tài)方程20
3.2.1 理想氣體的概念20
3.2.2 理想氣體狀態(tài)方程式20
3.2.3 理想氣體的比熱容21
3.2.4 實際氣體22
3.3 混合氣體24
3.3.1 混合氣體的概念24
3.3.2 混合氣體的溫度24
3.3.3 混合氣體的分壓力、分容積24
3.3.4 混合氣體成分的表示方法24
3.3.5 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和氣體常數26
3.3.6 混合氣體分壓力的確定26
思考題及習題26
第2單元 工程熱力學基本理論
第4章 熱力學第一定律29
4.1 熱能轉換的基本概念29
4.1.1 熱力學基本概念29
4.1.2 能量守恒與轉換定律31
4.1.3 熱力學第一定律31
4.1.4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基本表達式31
4.2 閉口系統(tǒng)熱力學第一定律31
4.3 開口系統(tǒng)熱力學第一定律32
4.3.1 開口系統(tǒng)與邊界的能量傳遞32
4.3.2 穩(wěn)定流動能量方程的解析式33
4.3.3 穩(wěn)定流動能量方程的應用35
4.3.4 理想氣體內能和焓的計算37
思考題及習題38
第5章 熱力學第二定律39
5.1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39
5.1.1 循環(huán)39
5.1.2 自發(fā)過程與非自發(fā)過程40
5.1.3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40
5.2 卡諾循環(huán)和卡諾定理41
5.2.1 卡諾循環(huán)41
5.2.2 逆卡諾循環(huán)42
5.2.3 卡諾定理43
5.3 熵43
5.3.1 熵的導出43
5.3.2 熵增加原理45
思考題及習題45
第3單元 傳熱學基本理論
第6章 導熱47
6.1 導熱基本定律47
6.1.1 溫度場47
6.1.2 溫度梯度48
6.1.3 熱流密度48
6.1.4 傅里葉定律48
6.1.5 熱導率49
6.2 導熱微分方程及定解條件50
6.2.1 導熱微分方程50
6.2.2 定解條件52
6.3 一維穩(wěn)態(tài)導熱54
6.3.1 通過平壁的導熱54
6.3.2 通過圓筒壁的導熱56
思考題及習題58
第7章 對流換熱60
7.1 對流換熱概述60
7.1.1 對流換熱過程60
7.1.2 對流換熱過程的分類61
7.1.3 表面?zhèn)鳠嵯禂岛蛯α鲹Q熱微分方程61
7.2 對流換熱過程的相似理論62
7.2.1 相似的概念62
7.2.2 相似準則63
7.2.3 相似理論在對流換熱中的應用64
7.2.4 定性溫度、定型尺寸和特征速度的確定65
7.3 單相流體的對流換熱66
7.3.1 對流換熱的類型66
7.3.2 單相流體自然流動時的換熱66
7.3.3 單相流體強迫流動時的換熱69
7.3.4 單相流體綜合流動時的換熱75
7.4 變相流體的對流換熱75
7.4.1 蒸汽凝結過程及其換熱特點75
7.4.2 流體沸騰時的換熱77
思考題及習題78
第8章 輻射換熱79
8.1 熱輻射的基本概念79
8.1.1 物體的熱輻射特征79
8.1.2 輻射力和輻射強度80
8.2 黑體輻射及其基本定律81
8.2.1 斯蒂芬"para" label-module="para">
8.2.2 普朗克定律和維恩位移定律81
8.2.3 基爾霍夫(Kirchhoff)定律83
8.3 物體表面之間的輻射換熱84
8.3.1 空間熱阻和表面熱阻84
8.3.2 任意兩物體表面間的輻射換熱計算84
8.3.3 特殊位置兩物體間的輻射換熱計算85
8.4 氣體的輻射換熱87
8.4.1 氣體的輻射和吸收特點87
8.4.2 氣體吸收定律87
8.4.3 氣體的吸收率和黑度88
8.4.4 氣體的輻射能力88
8.4.5 氣體與固體之間的輻射熱交換89
思考題及習題89
第9章 穩(wěn)定傳熱91
9.1 穩(wěn)定傳熱的計算91
9.1.1 通過平壁的傳熱91
9.1.2 通過圓管的傳熱92
9.1.3 通過肋壁的傳熱93
9.1.4 臨界熱絕緣直徑94
9.2 傳熱的加強與減弱94
9.2.1 傳熱的強化94
9.2.2 傳熱的減弱95
思考題及習題96
第4單元 常用熱工裝置及設備
第10章 熱質交換設備99
10.1 熱質交換設備的分類99
10.1.1 按工作原理分類99
10.1.2 按照熱流體與冷流體的流動方向分類100
10.1.3 按用途分類101
10.1.4 按制造材料分類102
10.2 間壁式換熱器103
10.2.1 管殼式換熱器103
10.2.2 肋片管式換熱器104
10.2.3 螺旋板式換熱器105
10.2.4 板翅式換熱器105
10.2.5 板式換熱器106
10.2.6 浮動盤管式換熱器107
10.3 混合式換熱器107
10.3.1 混合式熱交換器的種類108
10.3.2 噴淋室的類型和構造108
10.3.3 冷卻塔的類型與結構110
10.4 換熱器常用的計算方法114
10.4.1 換熱器熱工計算的基本公式114
10.4.2 平均溫差法114
10.4.3 能效"para" label-module="para">
10.4.4 其他流動方式平均溫差的計算及比較118
思考題及習題120
第11章 噴管及擴壓管121
11.1 噴管及擴壓管流動的基本規(guī)律121
11.1.1 連續(xù)性方程121
11.1.2 穩(wěn)定流動能量方程122
11.1.3 絕熱過程方程122
11.1.4 聲速與馬赫數122
11.1.5 定熵流動基本特征123
11.2 噴管及擴壓管的計算124
11.2.1 臨界壓力比124
11.2.2 定熵滯止參數125
11.2.3 噴管的正確選擇125
思考題及習題127
第12章 壓縮機128
12.1 壓縮機的分類及用途128
12.2 活塞式壓縮機129
12.2.1 活塞式制冷壓縮機的分類129
12.2.2 活塞式制冷壓縮機的結構130
12.2.3 活塞式制冷壓縮機的熱力性能134
12.3 回轉式壓縮機135
12.3.1 螺桿式壓縮機135
12.3.2 滾動活塞式壓縮機137
12.3.3 渦旋式壓縮機138
12.4 離心式壓縮機140
12.4.1 離心式壓縮機的工作原理140
12.4.2 離心式壓縮機的特性140
12.4.3 離心式制冷壓縮機的特點141
思考題及習題142
第13章 制冷裝置143
13.1 制冷換熱器143
13.1.1 冷凝器144
13.1.2 蒸發(fā)器146
13.1.3 其他換熱器148
13.2 節(jié)流機構150
13.2.1 手動節(jié)流閥151
13.2.2 浮球節(jié)流閥151
13.2.3 熱力膨脹閥152
13.2.4 熱電膨脹閥和電子脈沖式膨脹閥154
13.2.5 毛細管154
13.3 輔助設備155
13.3.1 潤滑油的分離及收集設備155
13.3.2 制冷劑的貯存及分離設備156
13.3.3 制冷劑的凈化設備157
思考題及習題158
第14章 其他常用設備及裝置160
14.1 汽輪機160
14.1.1 汽輪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類型160
14.1.2 汽輪機的分類162
14.1.3 汽輪機的型號163
14.1.4 汽輪機的主要設備及系統(tǒng)164
14.1.5 汽輪機的損失、效率和經濟指標165
14.1.6 汽輪機運行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168
14.2 內燃機171
14.2.1 內燃機及其特點171
14.2.2 內燃機的分類172
14.2.3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172
14.2.4 內燃機動力性指標173
14.2.5 內燃機經濟性指標174
14.3 熱管174
14.3.1 熱管的組成175
14.3.2 熱管的工作原理176
14.3.3 熱管的基本特性176
14.3.4 熱管的分類177
14.3.5 熱管的相容性及壽命177
14.4 太陽能熱利用裝置178
14.4.1 太陽能集熱器形式178
14.4.2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179
14.4.3 太陽能供暖系統(tǒng)182
思考題及習題185
第5單元 熱工測量
第15章 常規(guī)熱工參數測量187
15.1 溫度測量187
15.1.1 溫度測量方法及測量儀表187
15.1.2 膨脹式溫度計188
15.1.3 熱電偶溫度計188
15.1.4 熱電阻溫度計191
15.1.5 非接觸測溫192
15.2 濕度測量193
15.2.1 空氣濕度的表示方法193
15.2.2 干濕球法濕度測量194
15.2.3 露點法濕度測量194
15.2.4 氯化鋰電阻濕度傳感器195
15.2.5 高分子濕度傳感器195
15.3 壓力測量195
15.3.1 壓力的檢測方法196
15.3.2 壓力測量儀表的分類196
15.3.3 液柱式壓力計196
15.3.4 彈性式壓力計197
15.4 流量測量199
15.4.1 流量測量原理199
15.4.2 孔板流量計200
15.4.3 文丘里流量計202
15.4.4 轉子流量計203
15.5 熱量測量204
15.5.1 熱流密度的測量204
15.5.2 熱量及冷量的測量205
15.5.3 蒸汽熱量的測量206
15.6 氣體成分分析207
15.6.1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測量207
15.6.2 氧量的測量208
思考題及習題210
第16章 熱工測量新技術211
16.1 超聲波測量技術211
16.1.1 超聲波測量原理211
16.1.2 超聲波流量計211
16.1.3 超聲波物位計214
16.1.4 超聲波探傷儀215
16.1.5 超聲波在其他測量方面的應用216
16.2 激光傳感測量技術217
16.2.1 激光測量原理217
16.2.2 激光測距218
16.2.3 激光測速219
16.2.4 激光的載波測溫221
16.3 光纖傳感測量技術221
16.3.1 光纖傳感技術綜述221
16.3.2 光纖溫度傳感器222
16.3.3 光纖壓力傳感器223
16.3.4 光纖液位傳感器224
16.3.5 光纖流量傳感器225
16.4 虛擬儀器測量技術226
16.4.1 虛擬儀器綜述226
16.4.2 虛擬儀器的硬件227
16.4.3 虛擬儀器的軟件228
16.4.4 虛擬儀器在熱工測量中的應用229
思考題及習題230
第17章 建筑節(jié)能檢測231
17.1 建筑節(jié)能檢測綜述231
17.1.1 建筑節(jié)能檢測的主要參數及術語231
17.1.2 建筑節(jié)能檢測方法234
17.1.3 建筑節(jié)能達標的判定234
17.2 居住建筑節(jié)能檢測235
17.2.1 室內平均溫度檢測235
17.2.2 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236
17.2.3 熱橋溫度檢測237
17.2.4 圍護結構傳熱系數檢測238
17.2.5 外圍護結構隔熱性能檢測239
17.2.6 外窗氣密性能檢測239
17.2.7 遮陽設施檢測240
17.3 公共建筑節(jié)能檢測241
17.3.1 室內溫度、濕度檢測241
17.3.2 外圍護結構熱工檢測242
17.3.3 采暖空調水系統(tǒng)性能檢測243
17.3.4 空調風系統(tǒng)性能檢測245
17.3.5 建筑物年采暖空調能耗及年冷源系統(tǒng)能效系數檢測246
17.3.6 監(jiān)測與控制系統(tǒng)性能檢測246
17.4 供熱系統(tǒng)熱工性能檢測247
17.4.1 室外管網水力平衡度檢測247
17.4.2 系統(tǒng)補水率檢測248
17.4.3 室外管網熱損失率檢測248
17.4.4 鍋爐運行效率檢測249
17.4.5 耗電輸熱比檢測250
思考題及習題251
附錄252
附錄1熱工常用單位換算表252
附錄2用于構成十進倍數和分數單位的詞頭253
附錄3常用氣體的熱工參數表253
附錄4空氣的熱工參數表253
附錄5飽和水的熱工參數表254
附錄6飽和水蒸氣的熱工參數表255
附錄7常用制冷劑(液態(tài))的熱工參數表256
附錄8常用建筑及保溫材料的密度和熱導率258
參考文獻2592100433B
建筑學概述、建筑物理學、建筑光學、建筑熱工學、建筑聲學、建筑經濟學、建筑構造學、建筑設計學、室內聲學、室內設計學、園林學、城市規(guī)劃、土木工程、工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巖體力學、濱海水文學、道路工程學、交通工程學、橋梁工程學、水利工程學等。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