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薇花名字由來
中土文獻提及荼薇,明.嘉靖《香山縣志》或許最早?!犊h志》載:"花品十九,曰蘭、曰菊……曰荼薇……"
荼薇,常綠叢生灌木,花期于3-4月份。荼薇花,粉紅色、重瓣,形狀如牡丹花,花香清新高雅。荼薇之名由來,源自外香品"酴醿露"。明.黃衷《海語》"酴醿露"條云:"酴醿,海國所產(chǎn)為盛。出大西洋國者,花如中州之牡丹。"小欖先民為應對明朝廷嚴酷的"海禁"政策及區(qū)分"酴醿露"之原料的"中"與"外",而巧妙地利用方言中"荼"與"酴"、"薇"與"醿"發(fā)音的恰同,將西來的酴醿?nèi)∶麨?quot;荼薇"。
荼薇的原產(chǎn)于西域波斯(今高加索一帶),是制作薔薇水的原料。宋.趙汝適在《諸蕃志》已云:"薔薇水,大食國花露也。......其花與中國薔薇不同。"大約在明中期,香山縣的濠鏡澳(即今澳門)成為當時的國際貿(mào)易集散地之一后,才被引種入我國。小欖鎮(zhèn)開始種植荼薇的時間亦在明代中香山縣轄區(qū)內(nèi)設立廣東市舶司分支機構(gòu)的前后。
荼薇花荼薇真品
薔薇水是古代皇室的奢侈品。西域每每進貢給中國帝王的數(shù)量極為有限,它以芬芳與稀有而聞名。自進中土以來常帶有幾分神秘:薔薇水是西域夷女所收集的凝結(jié)于薔薇花上之冰露。宋《百寶總珍集》"薔薇水"條:"此水出南番國,如采于早辰薔薇花上。"及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五:"舊說薔薇水,乃外國采薔薇花上露水。"明代嘉靖《海語》卷二"酴醿露"條描繪得更惟妙惟肖:"蠻中遇天氣凄寒,零靈凝結(jié),著地草木乃冰,澌木稼殊無香韻,惟花上瓊瑤晶瑩,芳芬襲人,若甘露焉......"
彼時,薔薇水亦被用于級別最高的佛事,佛家稱之為閼伽水,是供佛之物?!洞笕战?jīng)疏》曰:"如是本尊等現(xiàn)前加被時。即應當稽首作禮奉閼伽水。此即香花之水。"《觀自在菩薩如意輪念誦儀軌》一卷:"如取二凈器盛滿香水。安置壇中以用供養(yǎng)。"近代,不時有薔薇水瓶從佛寺地宮出土,如1966年瑞安縣慧光塔內(nèi)出土的藍色磨花高頸玻璃瓶(圖見《荼薇香錄》94頁),1971年無為城關寶塔底部出土的高頸圓腹瓶(圖見《荼薇香錄》80頁)。它們均透露明顯的伊斯蘭風格。奉佛功能可見一斑。
酴醿露僅出現(xiàn)于明代嘉靖期的文籍中,是古代珠三角地區(qū)對薔薇露(水)的俗稱。
自漢唐至清,位于珠三角的番禺(即今廣州)為歷代中土最大的香貨集散地。由于真品酴醿露極為稀少,故當?shù)剜l(xiāng)民以本土薔薇仿制酴醿露牟利。致宋后,大量仿制的酴醿露與真品同售于市。蔡絳《鐵圍山叢談》卷五云:"至五羊效外國造香,則不能得薔薇,第取素馨、茉莉花為之,亦足襲人鼻觀,但視大食國真薔薇水,猶奴爾。"
酴醿露即薔薇水,見明籍《廣東通志》、《華夷續(xù)考》、《香乘》等。
中土最初對荼薇真品的認識源自公元958年占城國(今越南)的貢品,南唐.張泌《妝樓記》"薔薇水"條:"周顯德五年,昆明國獻薔薇水十五瓶。云得自西域,以灑衣,衣敝而香不滅。"
舶來的薔薇露自古是稀罕品,屢見于歷代諸番的朝貢中。據(jù)《宋史》所載,建隆七年、熙寧十年、雍熙元年、大中祥符四年均有所貢,但數(shù)目不詳。而記錄具體數(shù)目的有咸平二年貢薔薇水四十瓶和道元年貢薔薇水二十琉璃瓶。相對其他香貨,數(shù)量上的偏少更彌見其珍貴。
《宋史》:"建隆元年九月,(占城國)其王悉利胡大霞里檀遣使李遮帝來朝貢。......七年,又貢象牙、乳
香、薔薇水、萬歲棗、褊桃、白沙糖、水晶指環(huán)、琉璃瓶、珊瑚樹。八年,又遣使蒲陀漢等貢方物,賜以冠帶、器幣。"
《宋史》:"至道元年,其國舶主蒲押陀黎赍蒲希密表來獻白龍腦一百兩,膃肭臍五十對,龍鹽一銀合,眼藥二十小琉璃瓶,白沙糖三琉璃甕,千年棗、舶上五味子各六琉璃瓶,舶上褊桃一琉璃瓶,薔薇水二十琉璃瓶,乳香山子一坐,蕃錦二段,駝毛褥面三段,白越諾三段。引對于崇政殿......"
《明史》列傳第二百十三外國六云:"須文達那,洪武十六年,國王殊旦麻勒兀達朌遣使俺八兒來朝,貢馬二匹,幼苾布十五匹,隔著布、入的力布各二匹,花滿直地二,番綿直地二,兜羅綿二斤,撒剌八二個,幼賴革著一個,撒哈剌一個,及薔薇水、沉香、降褊桃香、速香諸物......"
摘自《荼薇香錄》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紅躑躅.杜鵑花名字的由來,許多書上都有記載:傳說,古代周末蜀王杜宇,號望帝,死后化身為杜鵑鳥,在天空中徘徊翻飛,不停地叫喚"快回去,快回去",聲音凄厲,就...
鳳仙花,又名指甲花、染指甲花、小桃紅等。因其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名金鳳花。鳳仙花屬鳳仙花科一年生草本花卉,產(chǎn)中國和印度。 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
夾竹桃是一個傳說
格式:pdf
大?。?span id="v6c14ez"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窗花的歷史和由來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民 間藝術之一。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nèi)外人士所喜 愛。 窗花是農(nóng)耕文化的特色藝術, 農(nóng)村的生活地理環(huán)境、 農(nóng)業(yè) 生產(chǎn)特征以及社會的習俗方式,也使這種鄉(xiāng)土藝術具有了鮮 明的中國民俗情趣和藝術特色。 過去無論南方北方, 春節(jié)期間都貼窗花。 現(xiàn)在南方只結(jié)婚 時才貼,春節(jié)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 寧,春節(jié)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 出了事。剪紙品種之一。為烘托節(jié)日氣氛,廣大農(nóng)村春節(jié)前 在窗子上張貼的剪紙。窗花的樣式,一般比較自由,除了貼 在四角的 "角花 "和折剪的 "團花 "之外,其外輪廓都沒有什么限 制。窗花的題材內(nèi)容非常廣泛,以戲曲故事數(shù)量較大。窗花 北方較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