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與通信技術學科概論》是2011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史東承梁超。
書名 | 信息與通信技術學科概論 | 作者 | 史東承、梁超 |
---|---|---|---|
ISBN | 9787302261315 | 定價 | 32.00元 |
出版社 | 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1年8月1日 |
開本 | 16 |
第1章 信息科學概論
1.1 信息科學
1.2 信息技術
1.2.1 信息的定義
1.2.2 信息技術的定義
1.2.3 信息技術的特點
1.3 信息工程
1.4 信息科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4.1 信息社會及其面臨的問題
1.4.2 新一代智能計算機發(fā)展目標
1.4.3 智能人機接口技術
1.4.4 智能計算機可能的發(fā)展思路
1.4.5 信息科學技術研究的發(fā)展目標
1.4.6 信息科學發(fā)展的重要事件
1.4.7 信息科學對社會各個方面影響
1.4.8 智能計算研究成果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
1.5 我國信息學科涉及的本科專業(yè)簡介
1.5.1 電子信息工程
1.5.2 通信工程
1.5.3 信息對抗技術
1.5.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1.5.5 微電子學
1.5.6 電子工程
1.5.7 自動化技術
1.5.8 光學工程
1.5.9 信息安全
1.5.1 0物聯網專業(yè)
第2章 信息科學基本概念
2.1 信息的概念與描述
2.2 信息的度量與信息的基本特征
2.3 信息理論與概念的應用
2.4 人類信息活動的發(fā)展歷程
第3章 信息獲取與提取
3.1 信息感知
3.2 信息的表示與識別
3.3 知識提取與知識學習
3.4 信息的自組織形式
第4章 信息與信號
4.1 信息與信號的關系
4.2 模擬信號
4.3 模擬信號的數字化
4.3.1 信號的A/D轉換與量化基本概念
4.3.2 Max-Lloyd最佳量化器
4.3.3 CCITTG.7 11標準量化器
4.4 數字信號的特點
4.5 數字信號處理技術及其應用
第5章 信息與信號處理技術
5.1 信息處理原理
5.2 信號處理技術領域
5.2.1 數字信號處理
5.2.2 語音信號處理與圖像信號處理
5.2.3 振動信號的分析與處理
5.2.4 地球物理信號處理
5.2.5 生物醫(yī)學信號處理
5.2.6 音頻信號
5.2.7 視頻信號及其接口標準
5.2.8 通信信號處理
5.2.9 雷達信號處理
5.3 信息處理基本電路與硬件平臺
5.3.1 模擬電子電路與數字邏輯電路
5.3.2 單片機
5.3.3 高級精簡指令機與嵌入式微處理器
5.3.4 數字信號處理器
5.3.5 現場可編程邏輯陣列
5.4 信號再生與信息再現
5.4.1 信號再生
5.4.2 信息再現
5.4.3 信息顯現
5.5 推理與決策方法
5.6 智能機器人
第6章 信息的傳輸與存儲
6.1 信息傳輸系統模型
6.2 信息傳輸效率表述
6.3 信息傳輸技術
6.4 信息存儲技術
6.4.1 磁帶存儲技術
6.4.2 網絡存儲技術
6.4.3 磁盤陣列技術
6.4.4 SATA硬盤
6.4.5 "云"存儲技術
6.5 信息安全技術
第7章 通信原理與通信技術
7.1 通信技術發(fā)展歷史
7.2 通信技術分類
7.2.1 模擬通信與數字通信
7.2.2 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
7.2.3 面向連接業(yè)務與非面向連接業(yè)務
7.2.4 話音通信與圖像通信
7.2.5 數據通信
7.2.6 軍事通信
7.2.7 多媒體與多媒體通信
7.2.8 下一代通信網絡
7.2.9 互聯網
7.2.1 0物聯網
7.3 現代通信技術
7.3.1 移動通信技術
7.3.2 衛(wèi)星通信與GPS技術
7.3.3 交換技術
7.3.4 全光通信技術
7.3.5 智能網技術
7.4 通信技術中的信號分析與處理問題
7.4.1 噪聲環(huán)境中的信號檢測與估計
7.4.2 多徑傳播效應
7.4.3 智能天線技術
7.4.4 波分復用技術
7.4.5 擴頻技術
7.4.6 碼分多址技術
7.4.7 數字調制技術
7.4.8 多用戶檢測技術
7.4.9 數字語音編碼技術
7.4.1 0數字視頻編碼技術
7.5 數字媒體
7.6 三維立體影像與視頻
第8章 信息的有效利用
8.1 信息利用
8.2 控制論
8.2.1 現代控制論
8.2.2 智能控制
8.3 控制的信息施效法則
8.3.1 系統控制論
8.3.2 工程控制論
8.3.3 生物控制論
8.3.4 社會控制論
第9章 信息認知原理
9.1 信息認知基本概念
9.1.1 認知定律
9.1.2 認知科學
9.1.3 認知心理學
9.2 信息認知模型
9.2.1 思維適應性控制模型
9.2.2 信息加工的鬼蜮模型
9.2.3 素質評價的冰山模型
9.2.4 因果評價的歸因模型
9.2.5 教育評價的紐曼模型和洪堡模型
9.2.6 認知活動的PASS模型
9.2.7 品牌形象評價的貝爾模型
9.2.8 商業(yè)模型
9.3 信息認知方法論
9.3.1 元認知
9.3.2 認知方式
9.3.3 認知表達
9.3.4 認知工具
9.3.5 認知地圖
第10章 致當代大學生
10.1 掌握一種軟件開發(fā)工具
10.1.1 C、C++軟件開發(fā)工具
10.1.2 C++編程技巧
10.1.3 解決問題的原則與避免問題的方法
10.1.4 Matlab算法仿真工具
10.1.5 快速開發(fā)平臺
10.2 掌握一種硬件開發(fā)平臺
10.2.1 單片機
10.2.2 ARM開發(fā)板
10.2.3 數字信號處理器
10.3 掌握測試儀器的使用
10.3.1 信號發(fā)生器
10.3.2 多用表
10.3.3 函數信號發(fā)生器
10.3.4 數字示波器
10.3.5 頻率計
10.3.6 頻譜分析儀
10.3.7 邏輯分析儀
10.4 掌握一種系統仿真軟件
10.4.1 Simulink:動態(tài)系統建模仿真工具
10.4.2 SystemView:通信系統和網絡仿真工具
10.4.3 Multisim:電路(板級)設計仿真工具
10.5 電子系統總線標準
10.5.1 GPIB接口控制器
10.5.2 FLUKE5500A
10.5.3 儀器總線的高級應用程序接口
10.5.4 可互換儀器的驅動程序開發(fā)
10.6 掌握基本的信息處理算法
10.7 掌握一定的集成電路知識
參考文獻
無線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電磁波信號可以在自由空間中傳播的特性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通信方式。在移動中實現的無線通信又通稱為移動通信,人們把二者合稱為無線移動通信。幾種...
五險一金不全、工資三千不到、休息需要寫請假條批準,不批不能休,一個月修四天,不過能休得到一天是可以偷笑的、工作是有餐補的,只要工作到晚上八點以后,是有十二rmb這高額的補償費,而中午呢,當然是AA啦,...
沈陽三丌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2011-11-29在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于沈陽市沈河區(qū)奉天街333號1309室。沈陽三丌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
格式:pdf
大?。?span id="souvhbn" class="single-tag-height">1.5MB
頁數: 4頁
評分: 4.7
建筑行業(yè)作為我國的一大支柱產業(yè),存在著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等問題,也面臨著諸多時代挑戰(zhàn)。以建筑信息模型、虛擬現實、無人機等為代表的一批信息與通信技術,以其潛在的應用價值引起了建筑行業(yè)工作者和研究人員的關注。本文首先說明了建筑業(yè)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和研究意義,然后對建筑行業(yè)中重要的信息與通信技術進行了分類和介紹,最后通過案例制作,具體直觀地說明了應用信息與通信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效率。
格式:pdf
大?。?span id="gkyyxxj" class="single-tag-height">1.5MB
頁數: 9頁
評分: 4.7
20 × 20 智能電網信息與通信技術分析 隨 著 人 們 生 產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對 于 電 網 的 運 行 要 求 更 加 嚴 格 。 經 過 多 年 電 網 系 統 的 發(fā) 展 , 智 能 電 網 技 術 也 逐 漸 趨 于 完 善 。 所 謂 智 能 電 網 就 是 以 發(fā) 電 設 備 、 輸 配 電 網 絡 、 用 電 設 備 和 儲 能 設 備 的 物 理 電 網 為 基 礎 , 把 先 進 的 傳 感 測 量 技 術 、 通 信 技 術 、 計 算 技 術 、 自 動 化 與 智 能 控 制 技 術 等 與 物 理 電 網 進 行 融 合 , 形 成 可 觀 測 、 能 控 制 、 自 動 化 和 系 統 綜 合 優(yōu) 化 平 衡 的 新 型 電 網 , 從 而 更 加 清 潔 、 高 效 、 安 全 、 可 靠 。 1 分 析 智 能 電 網 其 特 性
《光纖通信技術概論》內容簡介:近幾年,通信網絡技術有較大的發(fā)展,光器件也有新的發(fā)展?!豆饫w通信技術概論》概要地介紹了光纖通信技術,包括光纖光纜、光纖通信所用的器件、光纖通信系統和光纖通信網絡?!豆饫w通信技術概論》的特點是內容新穎,簡明扼要?!豆饫w通信技術概論》內容通俗易懂,適合通信專業(yè)人員、學生和教師參考,也可供非通信專業(yè)人員閱讀學習。
《電氣學科概論》適用對象為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智能建筑、信息工程、建筑電氣等本科專業(yè)師生和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對電氣技術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作為非電類專業(yè)學生的電類教材或電氣技術專業(yè)的入門教材。
據2019年2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出版文獻共6536篇 。
據2019年2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載文量為3993篇,基金論文量為145篇 。
據2019年2月10日中國知網顯示,《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總被下載449353次、總被引16063次;(2018版)復合影響因子為0.911、(2018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29 。
據2019年2月1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顯示,《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被引量為9363、下載量為56955;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影響因子為0.6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1898名,在電力技術、動力工程類(156種)中排第37名 。
《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 。
《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曾被中國電力報刊協會評為優(yōu)秀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