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形文字可以用特種油墨印刷,用肉眼看不見文字,閱讀時要專門進行顯示。
正式的隱形文件在國際上還沒有發(fā)現,但是,特殊的隱形文件發(fā)現過,美、原蘇聯等國家在重要證件和票證上用了這種隱形印刷技術。國外這方面也有報導,稱之為文字隱秘、無影印刷術,或直稱密寫。小量的文字可以用特殊化學藥品的筆進行寫入。文字的數量大,就采用印刷的方法。國外已報導了隱像傳真紙、隱形印刷(文件)可以制成不同的技術等級。由簡單易行到復雜難解。復印和一般照相對它毫無辦法,可以很好地達到“兩防”要求。2100433B
套版印刷術是在單色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在一塊版上用不同顏色印刷文字或圖象,稱為多色套印。這種套印古代有兩種,一種是每色分別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種...
北宋仁宗慶歷元年至八年間,即公無1041-1048年間,一位名叫畢升的普通勞動者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 據沈括的《夢溪筆談》一書中記載,畢升的活字印刷術可以分為三個主要步驟:首先要在膠泥制成的小方塊上刻好...
①膠印輪轉油墨(黑)的著色力范圍應該在95%~110%; ②高速膠印輪轉油墨(黑)流動度范圍應在40~50mm;中速膠印輪轉油墨(黑)流動度范圍應在35~40mm;低速膠印輪轉油墨(黑)流動度范圍應在...
格式:pdf
大?。?span id="ak36req" class="single-tag-height">2.1MB
頁數: 3頁
評分: 4.4
"衣服臟了用水洗,水臟了用什么洗呢?"——有過攝影經驗的人都知道,傳統(tǒng)的膠片沖洗需要經過顯影的步驟,現代的印刷制版過程也是同樣的原理,同樣需要用顯影液來進行顯影。顯影過程中,不僅污染水資源,而且造成了大量含有重金屬元素的物質排放,給水環(huán)境帶來極大負擔,印刷行業(yè)也被稱為高污染行業(yè)。
格式:pdf
大小:2.1MB
頁數: 未知
評分: 4.6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加強全程管理,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商務部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下發(fā)文件和通知,要求對9類69種產品實施電子監(jiān)管。這對于標簽印刷企業(yè)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先行搶占市場,才能贏得更多商機。要介入電子監(jiān)管碼項目,不但要求企業(yè)擁有可變數據印刷能力,
套版印刷術是在單色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印刷史上的一項重大貢獻。
在一塊版上用不同顏色印刷文字或圖象,稱為多色套印。這種套印古代有兩種,一種是每色分別刻版,再逐色套印。另一種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顏色一次印刷。多色套印起源于宋代,用于紙幣的套印。元代,出現書籍的朱墨套印。到了明代,有雙色乃至四色套印的書籍。而能印出漸變層次的稱彩色印刷,這種印刷技術約始于明代中期。其原理是將原稿中的色彩不同深淺,分別刻成印版,然后再逐色套印,最后完成近似于原作的彩色印刷品。
多色套印技術的發(fā)展與彩色印刷的萌芽多色套印術源自西漢時期織物印染中的多色印花。而書籍的多色套印則與手抄多色書籍相關。
套印大致分兩種,一種是不能夠嵌合在一起的,這種一般比較多見,實際上它就是一組套印,另外就是可以相互嵌合在一起的,應該說它的傳世品是十分稀少的,目前有資料表明,清代雍正時期的督窯官年羹堯,有一套這樣的印章,一共是3枚,最大的一方,邊長是4.5厘米,它的材質是象牙的。
套版印刷的發(fā)明是印刷術的又一大進步。普通雕版印書,一次只能印出一種顏色,稱為“單印”,而用套版方法印出來的書,則具有兩種或幾種顏色。它是在規(guī)格完全一樣的幾塊版面上,分別在不同的部位著上不同的顏色,重復疊印而成,所以叫“套版",或叫“雙印”,這一套技術就叫做“套版印刷術”。 用這種方法印出來的書,稱為“套印本”。一般雙印多用紅、黑兩種顏色,這樣印出來的書稱為朱墨本,用三種顏色的稱為“三色本”,依照用色的多少類推又有“四色本”和“五色本”等等。
活字印刷術、渾天儀、豆?jié){,這些都是中國人熟知的發(fā)明,不過,有很多韓國人聲稱它們的發(fā)明權歸韓國。這不,因為韓國的一本古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本,于是韓國人便聲稱自己是活字印刷術發(fā)明的祖先。
韓國學者
韓國學者敢于宣稱“起源國”在于有“活字實物”、“印刷物文物”兩手證據。
一手證據是《白云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jié)》(下稱《直指》)。韓國駐華使館官方網站稱:2001年6月,《直指》終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最古老的金屬活字印刷品;2005年9月韓國政府資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清州為《直指》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
另外一手是他們根據《夢溪筆談》的記載對畢升的泥活字進行了還原,發(fā)現了“問題”,例如“易碎”、“不牢固”等等。韓國學者提出,畢升僅僅還停留在理論階段,只是一個設想,并沒有付諸實施。
話說《直指》作為韓國金屬活字的“孤證”,受到了超越國寶的尊崇,宣傳攻勢十分了得,前總統(tǒng)金大中親自參加了古印刷博物館的活動,清州市和慶州市有“直指路”、“直指橋”等等——可見,韓國人已經把活字印刷當作發(fā)展旅游業(yè)的金字招牌。為了打造這個金字招牌,韓國前后動用了數以億計的金錢——僅僅是2000年的清州國際印刷出版展覽會和清州古印刷博物館開館十周年慶典,韓國政府便投入150億韓元舉辦。
中國專家
在捍衛(wèi)中國活字印刷發(fā)明權方面,中國專家學者紛紛著述,推出數以百計的文章,更撰寫出一系列學術專著,例如張秀民、韓琦的《中國活字印刷史》,潘吉星的《中國金屬活字印刷技術史》,史金波、雅森.吾守爾的《中國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和早期傳播》,鄒毅的《證驗千年活版印刷術》,等等,闡述了活版印刷史上的諸多疑難問題,對“韓國為活字印刷術的祖先”這一論調進行了有力回擊。
北京大學現代出版研究所所長肖東發(fā)教授更是指出,由于采取了“打印”方式,韓國的金屬活字最初每天僅能印10頁,經過多年改造后達到韓國金屬活字印刷頂峰的“甲寅字”一天也只能印40頁,速度上遠落后于采用“刷印”的中國的泥字、木字及金屬字印刷術。
面對韓國的兩手證據,中國提出了“活字實物”、“印刷物文物”和“印刷發(fā)展史”三方面的證據。
依照《夢溪筆談》中的記述,后人完全可以再造畢升當年發(fā)明的活字,清朝就有蘇州李瑤、安徽涇縣翟金生用畢升遺法制泥活字證明可行。
而在當代,北京印刷學院課題組在2002年完成了這一工作,對韓國學者“易碎”、“常使活字掉下來”等質疑作了明確的否定。
該課題組按照《夢溪筆談》“薄如錢唇”的描述制作了1.2厘米高和0.6厘米高兩種規(guī)格的活字,經專業(yè)測試和印刷試驗,不存在“易碎”問題。該課題組介紹,韓國學者制作的活字易碎可能是因為太薄或者燒制工藝不成熟。
至于韓國學者質疑“常使活字掉下來”,課題組根據當時配方松香、蜂蠟和紙灰,只要粘藥用量配比合理,固版和拆版的效果都很好,黏著力也不差。課題組認為,韓國學者提出的問題實際上是由于使用了不良配藥,或者是固版所用的粘藥與畢升原法不同。
除了今人對活字的“復活”,出土文物對中國四大發(fā)明也提供了有力的證據。21世紀初不斷發(fā)現比韓國《直指》要早得多的印刷本,寧夏賀蘭山山嘴溝石窟里發(fā)現的西夏(1038-1227)文獻甚至詳細記錄了參與印刷各個工序的人員名單。
從印刷發(fā)展史的角度看,必然先有雕版印刷,后有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起源于中國,最晚在唐代已經發(fā)明。
孫壽齡(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武威市著名西夏學者、西夏文泥活字專家)通過對武威出土的西夏文《維摩詰所說經》多年的研究后證明了《維摩詰所說經》是泥活字印刷版本,這一學術實踐的研究成功,證明了泥活字印刷術源于中國.對于活字印刷的爭論十分激烈,并由此開過世界的學術會議。而孫壽齡堅信自己的研究和判斷,他從武威出土的這件文物認定,中國才是泥活字印刷的鼻祖。
為了拿出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他根據北宋大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中關于畢昇發(fā)明泥活字印刷術的記載,選泥、制料、刻字、燒制,排版印刷,他用自家做飯的土爐子燒制泥活字,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在煙熏火燎中經受了一次次失敗的考驗。最后,從爐灰中用皸裂的雙手扒出了3000多個既難寫又難認的西夏文陶字,又用畢之法摸索印書,終于用自己親手刻出的字印出了《維摩詰所說經》(下卷)。這一成功,以確鑿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是活字印刷的發(fā)明國。
自從漢朝蔡倫改良紙的生產以后,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四大發(fā)明之一。它開始于唐朝的雕版印刷術 ,經宋仁宗時代的畢昇發(fā)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钭钟∷⑿g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钭钟∷⒌姆椒ㄊ窍戎瞥蓡巫值年栁姆次淖帜#侔凑崭寮褑巫痔暨x出來,排列在字盤內,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唐朝發(fā)明了雕版印刷術,而且唐朝中后期已經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 宋朝雖然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是宋朝沒有普遍使用活字印刷術。宋朝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術。
中國宋代的一介布衣畢昇發(fā)明了泥活字,德國人古登堡最終集大成發(fā)明了鉛活字。鉛活字印刷術經濟實用,促進了歐洲出版業(yè)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歐洲的現代化,風靡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