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楤木形態(tài)特征
灌木,高2-4米,胸徑可達16厘米;小枝密生灰色或淡黃灰色長柔毛,有刺;刺短而粗壯,長1-2毫米。葉大,二回或三回羽狀復葉,葉軸和羽片軸密生長柔毛;葉柄長達40厘米;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部分線形,長約1厘米;羽片有小葉5-11,基部有小葉1對;小葉片紙質(zhì)至薄革質(zhì),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7-15厘米,寬3-7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稀闊楔形,兩面密生黃褐色長柔毛,有時毛脫落僅沿脈有毛,邊緣或中部以上有細鋸齒,側(cè)脈8-10對,上面不及下面明顯,網(wǎng)脈在上面不明顯,下面明顯;小葉無柄或幾無柄,頂生者有長達2.5厘米的柄。圓錐花序大,長達90厘米,稀疏,主軸及分枝有長柔毛;傘形花序直徑2.5厘米,有花15-20朵;總花梗長1-5厘米,有短柔毛;苞片披針形,長5-7毫米,小苞片長4-5毫米,均密生短柔毛;花梗長8-10毫米,密生短柔毛;花淡綠白色;萼無毛,長1.5-2毫米,邊緣有5個三角形小齒;花瓣5,卵狀三角形,長1.5-2毫米;子房5室;花柱5,離生。果實球形,黑色,直徑約3.5毫米,有5棱?;ㄆ?-8月,果期10-11月。
生于林緣、林中和山坡溝邊,海拔1000-2000米。
分布于云南(西雙版納、西疇、鳳慶),廣西(凌云)。印度也有分布。
樹干矮小,基部膨大成盤狀莖,上部逐漸細窄成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高30~180厘米,或稍高,徑10~60厘米,下部間或分枝。羽狀葉長120~250厘米,或更長,幼嫩時被柔毛,葉軸橫切面呈半圓形、近圓形或...
西南樺是樺木科分布最南的一個樹種,樹體高大、干形通直、尖削度小,材質(zhì)細致優(yōu)良,適應性廣、生長迅速,容易天然更新,為常綠闊葉林區(qū)次生林的先鋒樹種和重要的用材樹種。西南樺為落葉喬木,高可達30米,徑達80...
黑木蕨的根3mm左右,莖較細,葉齒較少、較圓潤,葉面不平整,透明度較高,較薄。是一種水生蕨類,具有互生性的葉部,葉片全裂呈羽毛狀,色澤呈暗綠色。不論水上葉或水中葉只要有足夠的光線,葉片就會直立生長。適...
大田露地栽培
①精細整地: 栽種前10-15天,深翻田地,耕作層深30-35cm,曬垡碎土并作壟(畦)。壟栽:壟面寬40cm,溝寬30cm,每壟種一行,株距25cm。畦栽:畦面寬1m,溝寬30cm,畦面上種3行,行距50cm,株距25cm。
②適時栽種: 1-2月楤木萌發(fā)新芽前,挖取野生楤木作種苗,或于3-4月采挖野生楤木根部萌發(fā)的小苗作種苗。栽種時在壟(畦)面開溝或挖穴均可,將種苗根部埋入士中壓實表土,并使新芽外露。種苗栽好后及時灌溉,壟(畦)面上覆蓋草簾保濕,以促進根系發(fā)育。待種苗有新根長出,莖枝頂端萌發(fā)新芽或小苗有心葉長出時,拆去草簾進行正常田間管理。
③肥水管理: 楤木耐肥性差,種苗栽種時田間不能用有機肥作底肥,以免燒根死苗。種苗活穩(wěn)后15-20天可在壟(畦)面上開溝施腐熟有機廄肥作底肥,每畝3000-4000kg。楤木幼芽長到2-5cm時,及時以氮、磷、鉀復合肥作追肥,每畝45-50kg。施肥后均應及時灌水促進植株對養(yǎng)分的吸收。
④田間管理: 楤木莖桿上布滿皮刺,當植株長到1-1.5m高,壟(畦)面封行時及時剪除壟(畦)間橫向生長的枝條,保持植株向上生長,控制株高在2-3m以內(nèi),以利采割芽包。楤木栽種后能持續(xù)收獲10-15年至老株莖桿枯死。對田間雜草的防治,可在壟(畦)面楤木植株基部每年覆蓋一層稻草或麥秸進行免耕防治。楤木抗病性較強,很少有病害發(fā)生;蟲害則以蚜蟲危害3-5月莖稈頂端的嫩芽為主,可采用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為適應無公害蔬菜的需求,應盡量減少化學農(nóng)藥的使用。
⑤及時采收: 楤木栽種后2-3年主莖橫徑達4-5m,莖桿頂端萌發(fā)粗壯肥嫩的芽包。當芽包外層包片緊抱基部,尖端微開口時,即可用刀片割下芽包供應市場。
大棚或溫室栽培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應根據(jù)棚高控制植株高度。夏季棚內(nèi)溫度不能超過32℃,當超過32℃時則不利于楤木的生長,溫度達35℃以上則會造成死苗現(xiàn)象。栽種時大多采用壟作,以利增強植株間通透性,提高楤木對棚內(nèi)水、溫、氣、肥的有效利用。大棚或溫室內(nèi)因氣溫高、濕度大,春季楤木芽包萌發(fā)時間較露地早10-15天。第一次芽包采收后及時施肥灌溉能有效地促進第二次芽包的萌發(fā),實踐證明大棚或溫室內(nèi)楤木栽種能做到一年四季均有芽包采收,而露地栽種每年僅能采收2-3次芽包。 大棚或溫室栽種楤木,可用地膜、稻草、麥秸覆蓋壟面防治雜草,亦可用果爾、惡草靈等除草劑防除。蟲害防治可在密閉大棚或溫室條件下用樂果乳油500倍液熏蒸。
生物圍籬式矮化密植
在山坡臺地、果園田埂外側(cè)行狀或帶狀密植。株距10-15 cm,行距20-25 cm,種植行數(shù)依田埂寬度而定。為防止楤木植株生長過高影響田間或果園內(nèi)作物的生長,當楤木長到l-1.5m時,及時打頂控制植株生長。田埂栽種楤木可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只須適時割除向田塊或果園內(nèi)生長的枝條。生物圍籬式矮化密植楤木不僅能美化田園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且楤木發(fā)達的根系能加固田(園)埂土壤,減少地表徑流和水土流失。同時楤木莖桿因布滿皮刺能起到圍籬作用,防止畜禽對籬內(nèi)農(nóng)作物的危害。
病蟲害防治
在反季節(jié)栽培中,由于棚室濕度大,如果溫度管理不當會有病害發(fā)生,楤木病害主要是斑枯病和白粉病,斑枯病可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0.2%溶液噴霧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0.05%~0.067%溶液噴霧防治。
格式:pdf
大?。?span id="g00muwg" class="single-tag-height">1.3MB
頁數(shù): 9頁
評分: 4.3
利用連續(xù)提取分級的方法定量分析陽宗海表層沉積物磷賦存形態(tài),闡明了沉積物C、N、H和O組成及溶解有機質(zhì)(DOM)紫外-可見光譜特征,探討沉積物元素組成及DOM組成結(jié)構(gòu)對不同形態(tài)磷含量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1)沉積物潛在可移動磷含量在68.67~124.70 mg/kg之間變化,平均占總磷含量的9.81%,表現(xiàn)為BD-P>NaOH-nrP>NH4Cl-P;沉積物穩(wěn)定磷含量在496.73~908.28 mg/kg之間變化,平均占總磷含量的60.86%.(2)沉積物C、N含量和疏水性DOM光譜參數(shù)A240-400表現(xiàn)出北部高、南部低的變化趨勢,但H/C、O/C和(N+O)/C摩爾比和親水性DOM光譜參數(shù)A240-400變化趨勢則與之恰好相反.(3)沉積物NH4Cl-P含量與C、N和H含量之間呈顯著正相關(guān),但與H/C、O/C、(N+O)/C摩爾比和親水性DOM光譜參數(shù)E2/E3值之間呈顯著負相關(guān);NaOH-rP和BD-P+NaOH-rP含量均與O含量及O/H摩爾比呈顯著負相關(guān);NaOH-rP、BD-P+NaOH-rP和HCl-P均與疏水性DOM光譜參數(shù)A240-400值之間呈顯著正相關(guān).因此,天然有機質(zhì)元素組成及官能團結(jié)構(gòu)是影響沉積物磷賦存形態(tài)的重要因素.
格式:pdf
大?。?span id="22m2m0i" class="single-tag-height">1.3M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本組我國產(chǎn)6種。
下級分類:
臺灣楤木Aralia bipinnata Blanco
遼東楤木Aralia elata (Miq.) Seem
湖北楤木Aralia hupehensis G. Hoo
糙葉楤木Aralia scaberula G. Hoo
粗毛楤木Aralia searelliana Dunn
波緣楤木Aralia undulata Hand.-Mazz.
(1)治神經(jīng)衰弱楤木根皮10克,水煎服。
(2)治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楤木根皮5公斤,加水250公斤熬成流浸膏。每次服3~5毫升,每日3次。
(3)治筋骨痹痛楤木根皮100克,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后服用,每次服1酒盅(3錢裝)。
(4)外用止血即將根皮搗爛外敷。
該種小葉片較厚,網(wǎng)脈隆起而明顯,除沿脈疏生短糙毛外無毛,圓錐花序較小,果梗短,和指序楤木組他種楤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