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型多功能豎井模擬試驗臺。有效實驗空間為φ1.6m×2.4m,三向等壓或三向不等壓最大加載能力為11MPa,用于凍結法和鉆井法鑿井技術研究,也是研究注漿、井巷支護技術的理想設備。
2.深井井壁模擬試驗臺。有效實驗空間為φ1.2m×2.4m,水平和軸向荷載最大加載能力分別為30MPa和70MPa,用于千米深井鉆井井壁和凍結井壁研究,也是研究軟巖支護技術的有力工具。
3.地面地質雷達。含10MHz~1000MHz各種不屏蔽天線和屏蔽天線,其探測范圍從120m到1m,相應的分辨率從幾十厘米到幾個厘米,可探測各種結構面、介質分界面,從而可分辯出地下異常體。
4.鉆孔地質雷達。探測深度達1000m;單孔反射法掃描半徑可達60m,跨孔透射法探測距離可達150m;工作方式有單孔偶極天線測量、單孔定向天線測量、跨孔反射測量、跨孔透射測量;與地面地質雷達聯(lián)合,可實現(xiàn)地面——孔中透射測量。鉆孔雷達在各種深地下工程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如各種分界面、裂隙、斷層、巖溶洞穴、陷落柱、采空冒落帶、邊坡滑移面位置等的探測。
5.常規(guī)儀器設備。主要有日本產動態(tài)應變儀和高速高精度靜態(tài)應變儀,澳大利亞產全自動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美國產多通道地震儀,國產低溫恒溫箱、低溫冷源、制冷機、高壓恒壓液壓站等。2100433B
1.深土力學、深凍土力學基礎理論及實驗技術;
2.深井凍結法鑿井技術;
3.深井鉆井法鑿井技術;
4.破裂與軟弱巖土的加固與支護技術;
5.巖土工程測試與檢測技術;
6.邊坡穩(wěn)定性分析與監(jiān)控技術;
7.基坑開挖與支護技術。
多年來,實驗室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煤炭工業(yè)重點項目等20余項,研究經費500余萬元;廠礦企業(yè)委托項目100余項,經費2500余萬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fā)明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13項、三等獎17項;出版專著與教材近20部,先后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20余人,碩士生100余人。
中國礦業(yè)大學位于江蘇省徐州市,每次提起徐州,我唯一能立馬想起來的就是徐州地鍋雞,哈哈。中國礦業(yè)大學屬于雙一流211高校,綜合性強,偏理工科,是一所開放,有特色的院校。去年考研的時候,同寢室就有礦大的學...
我是礦大(徐州)畢業(yè)的,大一進去應該就是在資源學院的地質工程專業(yè),大二才分方向(自己選),分成巖土工程和資源勘探。專業(yè)實力應該也是相當不錯的 地質工程就業(yè)率很高,專業(yè)畢業(yè)生評級也是A+ 巖土工程工...
礦大有兩個校區(qū),文昌校區(qū)(老校區(qū))在比較靠近商業(yè)區(qū)的地方,南湖校區(qū)(新校區(qū))在三環(huán)路。老校區(qū)里有幾個食堂,嘉園食堂、沁園食堂、風味、學苑食堂,還有外招食堂。味道還可以,油水算比較多的。在沁園,一般一個...
格式:pdf
大?。?span id="nlgxkui" class="single-tag-height">238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4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于2008年獲準啟動建設。依托中國礦業(yè)大學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等省部級重點學科?,F(xiàn)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工程
格式:pdf
大小:238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礦業(yè)大學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國家重點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等省部級重點學科建設2008年獲準啟動建設,隸屬于工程科學學科領
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礦業(yè)大學及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實驗室建設始于2007年4月2日,2007年12月28日實驗室通過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2008年5月16日,科技部批準實驗室啟動建設。實驗室在科學整合中國礦業(yè)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相關省部級實驗室優(yōu)質資源的基礎上組建而成。2010年通過科技部驗收。實驗室依托巖土工程、工程力學兩個國家重點學科以及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兩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建設。2010年8月28日上午,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一行來到中國礦業(yè)大學,視察了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礦業(yè)大學道橋與地下工程系承擔土木工程博士后,巖土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市政工程博士、碩士研究生,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以及土木工程專業(yè)礦山建設與地下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本科生的培養(yǎng)任務。
2010年11月2日上午,科技部在中國礦業(yè)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會議室組織召開了中國礦業(yè)大學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驗收會議??萍疾炕A研究管理中心副處長吳根,教育部科技司基礎研究處副處長明媚,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鼎成為組長的七位驗收專家組成員,中國礦業(yè)大學校長葛世榮,副校長繆協(xié)興、劉炯天,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出席了驗收會。出席會議的還有江蘇省科技廳科研機構與條件處副處長李太生,徐州市科學技術局副局長王建華,中國礦業(yè)大學巖土工程學科帶頭人、教授崔廣心,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教授何滿潮以及中國礦業(yè)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黨政辦公室、學科處、研究生院、科技處、人事處、財務處、實驗室與設備處、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和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等部門負責人、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驗收會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副處長吳根主持。 會上,校長葛世榮代表學校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結合學校百年辦學歷史和發(fā)展現(xiàn)狀,強調了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對于學校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促進作用。他說,學校對于重點實驗室的建設高度重視,實驗室堅持立足于國家深部資源開發(fā)和地下空間利用戰(zhàn)略,瞄準深部地質環(huán)境與巖土介質相關科學問題和重大地下工程領域的關鍵技術難題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顯著進展。同時他表示,實驗室的建設與發(fā)展離不開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和支持,離不開各位專家的指導和幫助??萍疾炕A研究管理中心副處長吳根從總體要求、建設驗收內容、會議程序和注意事項四個方面介紹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驗收的有關要求。 學校副校長、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繆協(xié)興就實驗室基本信息、研究方向與進展、團隊建設與人才培養(yǎng)、研究平臺建設、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和實驗室合作與交流等六個方面向專家組詳細匯報了實驗室的建設情況。 我校副校長劉炯天、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副校長姜耀東分別代表實驗室依托單位就實驗室建設期間的支持和管理運行情況作了介紹。中國礦業(yè)大學劉炯天副校長說,學校始終堅持“重點支持、關鍵保障、做好服務”原則,高度重視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從學科建設、人才保障、經費和空間條件保障、運行保障等方面為實驗室的建設提供良好條件,推動實驗室的順利運行。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姜耀東副校長匯報了實驗室的建設情況,詳細介紹了各分室的實驗系統(tǒng),并表示學校對實驗室的建設將全力支持、重點保障。
隨后,驗收專家組與實驗室相關人員進行了座談,并現(xiàn)場 考察了實驗室的建設情況。經過考察、討論,專家組一致認為,實驗室定位準確,目標集中,重點突出,在相關理論和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突破,解決了一些重大工程關鍵技術難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形成了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團結奮進的學術團隊,建立了以學術團隊為研究單元的運行模式和創(chuàng)新機制,完善了各項管理規(guī)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人本、學術、包容、規(guī)范”的文化氛圍,按計劃完成了條件和平臺建設目標,進一步提升了實驗室的創(chuàng)新能力,依托單位對實驗室建設高度重視,在學科建設、經費投入、試驗用房和運行機制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實驗室圓滿完成了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建設目標。同時,專家組建議,實驗室應進一步加強年輕學術領軍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進一步吸引海外知名學者來實驗室合作研究。
中國礦業(yè)大學校長葛世榮表示,學校將認真聽取專家組的建議,以這次建設驗收作為新的起點,以創(chuàng)新引領全局,進一步完善管理和運行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優(yōu)秀人才,加強實驗室平臺建設,力爭早日實現(xiàn)“堅持科學持續(xù)發(fā)展、引領深部地下方向”的目標。
最后,教育部科技司基礎研究處副處長明媚、江蘇省科技廳科研機構與條件處副處長李太生分別代表教育部和江蘇省教育廳發(fā)表了講話。明媚副處長強調,學校要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給予重視和條件保障,并充分利用好國家重點實驗室這個平臺,在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優(yōu)勢學科建設等方面做出應有的成績。李太生副處長表示,江蘇省將對中國礦業(yè)大學深部巖土和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也希望實驗室能為江蘇地方經濟建設,尤其是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