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通
更新時間:2025.05.17
斗拱構造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31KB

頁數(shù): 4頁

其他答案 古建筑榫卯結構 1、穿斗式 漢時成熟,南方各省多用。 沿進深方向布柱, 柱比較密,而柱徑略小, 不用梁,用“穿”貫于柱間,上可立短柱,柱頂直接承檁。優(yōu)點是用料較小,山 面抗風性能好;缺點是室內柱密而空間不夠開闊。 2、抬梁式 春秋時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置石礎,礎上立柱,柱上 架梁,梁上立瓜柱,架短梁,最上是脊瓜柱,構成一屋架;在屋架之間用橫向的 枋聯(lián)系柱頂,梁頭與瓜柱頂做橫向的檁, 檁上承受椽子和屋面, 使屋架完全連成 一個整體優(yōu)點是室內少柱或無柱,可獲得較大的空間;缺點是梁柱等用材較大, 消耗木材較多。 3、井干式 將圓木或半圓木兩端開凹榫, 組合成矩形的木框, 層層相疊作為墻壁 ——實際是木承重結構墻。 它耗材量大, 建筑面闊和進深受木材長度限制, 外觀 厚重,應用不廣。 4、干闌式: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為了避免貼地潮濕,使樓面通風,防避蟲獸侵 害,防洪排澇,隨形就

中國古建筑之斗拱構造藝術

格式:pdf

大?。?span class="single-tag-height">30KB

頁數(shù): 2頁

中國古建筑之斗拱構造藝術

熱門知識

斗拱構造

精華知識

斗拱構造

最新知識

斗拱構造
點擊加載更多>>

相關問答

斗拱構造
點擊加載更多>>
斗拱構造相關專題

分類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