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葉喜樹(變種)是一種植物,分布于廣東西北部;生于低海拔的溪邊或林邊。
中文名稱 | 薄葉喜樹(變種) | 界 | 植物界 |
---|---|---|---|
性質(zhì) | 落葉喬木 | 特征 | 樹皮灰色或淺灰色 |
與原變種的區(qū)別在于翅果比較纖細而長,約長3-3.2厘米;葉比較薄而細,長8-10厘米,寬4-6厘米,側(cè)脈常僅11-12對。
產(chǎn)廣東西北部;生于低海拔的溪邊或林邊。模式標(biāo)本采自廣東懷集。
落葉喬木,高達20余米。樹皮灰色或淺灰色,縱裂成淺溝狀。小枝圓柱形,平展,當(dāng)年生枝紫綠色,有灰色微柔毛,多年生枝淡褐色或淺灰色,無毛,有很稀疏的圓形或卵形皮孔;冬芽腋生,錐狀,有4對卵形的鱗片,外面有短柔毛。葉互生,紙質(zhì),矩圓狀卵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12-28厘米,寬6-12厘米,頂端短銳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亮綠色,幼時脈上有短柔毛,其后無毛,下面淡綠色,疏生短柔毛,葉脈上更密,中脈在上面微下凹,在下面凸起,側(cè)脈11-15對,在上面顯著,在下面略凸起;葉柄長1.5-3厘米,上面扁平或略呈淺溝狀,下面圓形,幼時有微柔毛,其后幾無毛。頭狀花序近球形,直徑1.5-2厘米,常由2-9個頭狀花序組成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通常上部為雌花序,下部為雄花序,總花梗圓柱形,長4-6厘米,幼時有微柔毛,其后無毛?;s性,同株;苞片3枚,三角狀卵形,長2.5-3毫米,內(nèi)外兩面均有短柔毛;花萼杯狀,5淺裂,裂片齒狀,邊緣睫毛狀;花瓣5枚,淡綠色,矩圓形或矩圓狀卵形,頂端銳尖,長2毫米,外面密被短柔毛,早落;花盤顯著,微裂;雄蕊10,外輪5枚較長,常長于花瓣,內(nèi)輪5枚較短,花絲纖細,無毛,花藥4室;子房在兩性花中發(fā)育良好,下位,花柱無毛,長4毫米,頂端通常分2枝。翅果矩圓形,長2-2.5厘米,頂端具宿存的花盤,兩側(cè)具窄翅,幼時綠色,干燥后黃褐色,著生成近球形的頭狀果序?;ㄆ?-7月,果期9月。
格式:pdf
大?。?span id="qcyus0u" class="single-tag-height">16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2005年2月精選喜樹種子培養(yǎng)無菌根幼苗,生長90天以后分別接種3種叢枝菌根真菌,即蜜色無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和彎絲硬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探討了菌根真菌對喜樹幼苗株高、生物量以及氮、磷吸收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叢枝菌根的形成顯著促進了菌根幼苗的高生長和生物量的積累,對喜樹幼苗氮素營養(yǎng)的吸收影響不大,但卻有利于喜樹幼苗對磷素營養(yǎng)的吸收.從植株高度和生物量來看,菌根幼苗優(yōu)于無菌根幼苗,蜜色無梗囊霉菌根幼苗尤為突出,分別達到無菌根幼苗(CK)的1.2和1.6倍,差異顯著.叢枝菌根的形成對喜樹幼苗氮素營養(yǎng)的吸收影響不大.從全株的氮含量來看,菌根幼苗與無菌根幼苗相近,只有在根、莖和葉片中Am菌根幼苗的氮含量才有明顯變化,而透光球囊霉和彎絲硬囊霉菌根幼苗與無菌根幼苗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叢枝菌根的形成總體上促進了喜樹幼苗對磷素營養(yǎng)的吸收,并且主要體現(xiàn)在根的磷含量上.與無菌根幼苗比,所有菌根幼苗根的氮、磷分配比例增加,而莖和葉片的氮、磷分配比例減少.
格式:pdf
大?。?span id="acyk262" class="single-tag-height">162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3
2005年2月精選喜樹種子培養(yǎng)無菌根幼苗,生長90天以后分別接種3種叢枝菌根真菌,即蜜色無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和彎絲硬囊霉(Sclerocystis sinuosa),探討了菌根真菌對喜樹幼苗株高、生物量以及氮、磷吸收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叢枝菌根的形成顯著促進了菌根幼苗的高生長和生物量的積累,對喜樹幼苗氮素營養(yǎng)的吸收影響不大,但卻有利于喜樹幼苗對磷素營養(yǎng)的吸收。從植株高度和生物量來看,菌根幼苗優(yōu)于無菌根幼苗,蜜色無梗囊霉菌根幼苗尤為突出,分別達到無菌根幼苗(CK)的1.2和1.6倍,差異顯著。叢枝菌根的形成對喜樹幼苗氮素營養(yǎng)的吸收影響不大。從全株的氮含量來看,菌根幼苗與無菌根幼苗相近,只有在根、莖和葉片中Am菌根幼苗的氮含量才有明顯變化,而透光球囊霉和彎絲硬囊霉菌根幼苗與無菌根幼苗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叢枝菌根的形成總體上促進了喜樹幼苗對磷素營養(yǎng)的吸收,并且主要體現(xiàn)在根的磷含量上。與無菌根幼苗比,所有菌根幼苗根的氮、磷分配比例增加,而莖和葉片的氮、磷分配比例減少。圖2表2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