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草原羊茅 | 拉丁學(xué)名 | Festuca chelungkiangnica chang et Skv. ex S. L. Lu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 禾本目 |
科 | 禾本科 | 屬 | 羊茅屬 |
生長于草原上。
分布于黑龍江。2100433B
多年生,須根細(xì)弱。稈叢生,平滑,高15-30厘米。葉鞘平滑;葉舌平截,具纖毛,長約1毫米;葉片縱卷,長7-15厘米,稈生者長1.5-3厘米,寬約0.5毫米;葉橫切面具維管束5,具粗大厚壁組織束3,在兩邊緣與中肋下表皮內(nèi)。圓錐花序狹窄似總狀,長約4厘米,寬3-5毫米,分枝單一,基部稀有2,長0.5-1厘米,枝頂著生小穗;小穗成熟后呈草黃色,長5-6毫米,含4小花;穎片背部被短毛,邊緣具細(xì)纖毛,第一穎披針形,具1脈,長約3毫米,第二穎寬披針形,具3脈,長約4毫米;外稃背部被短毛,頂端無芒或具短尖,具5脈,第一外稃長約4.5毫米;內(nèi)稃近等長于外稃,頂端微2裂;花藥長約1.5毫米;子房頂端無毛?;ü?-11月。
藍羊茅,禾本科羊茅屬常綠草本,冷季型。叢生,株高40cm左右,植株直徑40cm左右。直立平滑, 葉片強內(nèi)卷幾成針狀或毛發(fā)狀,藍綠色,具銀白霜。春、秋季節(jié)為藍色。圓錐花序,長10cm,開花期5月。
高羊茅禾本科羊茅屬 ;地被植物;稈成疏叢,直立,粗糙,幼葉折疊;葉舌呈膜狀,長0.4-1.2厘米,平截形;葉耳短而鈍,有短柔毛;莖基部寬,分裂的邊緣有茸毛;葉片條形,扁平,挺直...
禾本科(Gramineae)黑麥草屬(Lolium)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重要的栽培牧草和綠肥作物。本屬約有20種,其中多年生黑麥草(L.perenne)和多花黑麥草(L.mu...
格式:pdf
大?。?span id="b72stnt" class="single-tag-height">275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8
污泥中含有腐殖質(zhì)和生長素等生物活性類物質(zhì),會對植物的生長產(chǎn)生影響。本試驗在相同氮肥條件下,研究了污泥對高羊茅抗旱性的影響。采用裂區(qū)實驗設(shè)計,主處理包括充分澆水和干旱2個水平;副處理為不同的氮源:對照(75.0mg/kg的氮素由硝酸銨提供)、半污泥(硝酸銨和污泥各提供37.5mg/kg的氮素)、全污泥(75.0mg/kg的氮素由污泥提供)。結(jié)果表明,干旱條件下全污泥和半污泥處理能夠顯著提高高羊茅的坪觀質(zhì)量、葉片相對含水量和葉綠素含量,并降低葉片萎蔫度(P<0.05),表明污泥的施用能夠改善高羊茅在干旱下地上部分的生長狀況;全污泥處理還能提高葉片的水分利用效率,使高羊茅在50%田間持水量時保持較好的水分代謝(P<0.05);全污泥和半污泥處理能夠增加2種水分狀況下的根重,提高高羊茅在重度干旱下的根系活力,同時促進干旱條件下高羊茅葉片中脯氨酸的積累(P<0.05),表明污泥中的活性物質(zhì)能夠增強高羊茅的抗旱性。
格式:pdf
大?。?span id="277yxy1" class="single-tag-height">275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6
草原豐碑 (展覽大綱 )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中國共產(chǎn)黨鄂爾多斯市歷史陳列廳 (展覽大綱) 中共鄂爾多斯市委員會組織部 2016 年 06月 06 日 解放運動的領(lǐng)導(dǎo), 鄂爾多斯東部的民主革命融入中共西 蒙工委的活動。 王若飛、烏蘭夫、王兆卿 3、西北革命根據(jù)地 西北革命根據(jù)地是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 等在創(chuàng)建陜甘邊、陜北兩塊根據(jù)地基礎(chǔ)上,統(tǒng)一發(fā)展起來的 當(dāng)時全國碩果僅存的根據(jù)地, 后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 征的落腳點。 4、開辟鄂爾多斯工作 (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前沿 1 、紅軍長征到陜北 1935年,紅軍到達陜北以后, 召開了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 議確定了建立最廣泛“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方針。高崗、 毛澤民、趙通儒劉曉、王若飛、李富春、賈拓夫等率大批干 部到鄂爾多斯南部開展工作。 鄂爾多斯人民為抗日戰(zhàn)爭作出 了巨大的貢獻,同時見證了中國共產(chǎn)黨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多花羊茅(Festuca rubra L. subsp.pluriflora(D. M. Chang) N. R. Cui)與紫羊茅的主要區(qū)別是,小穗含8-9(10)小花,外稃背部密被毛。分布于中國新疆天山南坡尤爾都斯盆地。生長于亞高山草原和草甸。
糙毛羊茅(Festuca rubra L. subsp.villosa (Mert. et Koch. ex Rochl.) S. L. Lu)與紫羊茅的區(qū)別是,葉鞘生微柔毛;穎片邊緣具纖毛;外稃密被柔毛。分布于中國西藏。生長于海拔4200-4400米的路旁水邊草甸。
藍羊茅的播種時間比較隨意,9月至次年5月均可以進行,播種間距應(yīng)等于或者略大于植株成熟后的直徑,這樣種植初期會顯得非常稀疏,但藍羊茅生長速度很快,如果間距太小,后期會非常麻煩。
分栽是藍羊茅主要快速的繁殖方式,分栽的適宜時間為每年的3-5月,這個措施還有助于藍羊茅顏色的保持,因為藍羊茅幼年活力較強,植株的獨特藍色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現(xiàn)。藍羊茅在幼時約15-25厘米高,低矮、密集、墊狀叢生,蓬徑與高度相當(dāng),但是隨著生長年限的增長,會逐漸向外擴展,結(jié)果中心部位開始死亡,剩下一個藍色的圓環(huán)繼續(xù)向外擴展,最終會各自形成獨立的株叢。為避免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通常應(yīng)該每2-3年就對植株進行一次分栽。
組培材料選擇:藍羊毛的種子。
培養(yǎng)條件:誘導(dǎo)培養(yǎng)基:⑵MS 6-BA0.1毫克/升 GA0.2毫克/升;增殖培養(yǎng)基:⑶MS 6-BA1.0 NAA0.05,⑷MS 6-BA3.0 NAA0.05;壯苗與生根培養(yǎng)基:⑸MS NAA0.1毫克/升。以上培養(yǎng)基中加入3.0%蔗糖和5.5克/升瓊脂,pH5.8。培養(yǎng)溫度為(22±1)℃,光照時間12小時/天,光強⑵-⑸為50-80微摩爾/(平方米·秒)。
生長與分化條件:
無菌材料的獲得: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去掉種子的包片,自來水沖洗干凈表面的灰塵,濾紙吸千水分。75%的酒精進行消毒10-15秒后,立即轉(zhuǎn)入0.1%氯化汞(附加吐溫6滴/升)消毒6-8分鐘,無菌水沖洗5次,接種到誘導(dǎo)培養(yǎng)基中。
芽的誘導(dǎo):將消毒后種子接種到誘導(dǎo)培養(yǎng)基⑵中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基⑵中8-10天種子開始萌芽。培養(yǎng)15天后種子萌芽抽出2片葉,葉片高度約1-3厘米,此時應(yīng)移至光照強度為50-80微摩爾/(平方米·秒)下培養(yǎng),否則葉片會細(xì)長,易徒長。
增殖:將誘導(dǎo)芽從基部切下,留葉片1厘米左右,接種到培養(yǎng)基⑶、⑷中培養(yǎng),每隔35天繼代1次。培養(yǎng)基⑶增殖率約為2.5,培養(yǎng)基⑷增殖率約為4.6,不同濃度6-BA對藍羊茅增殖率影響較大。藍羊茅增殖苗整齊好,芽大小較均一,芽的顏色為深綠色,芽的高度0.8-2.5厘米。
生根:將培養(yǎng)后的增殖苗切成單芽,接種到培養(yǎng)基⑸中,經(jīng)過10-15天培養(yǎng)后,芽的高度生長至3.0-5.0厘米,并從植株基部長出淺褐色的根,每棵植株基部有6-10條根,生根率達到100%。
煉苗與移栽:將生根苗放置到室外溫度25-30℃、光強200微摩爾/(平方米·秒)左右,煉苗2-3天后,取出小苗,洗去根部培養(yǎng)基,移植到泥炭土、椰糠和珍珠巖(3:1:1)的基質(zhì)中,注意保溫、保濕,20天時施氮肥、磷肥和鉀肥=30:10:10,5周后統(tǒng)計成活率達98%以上。苗種植成活后要及時移到全日照條件培養(yǎng),植株會變壯葉色逐漸變成藍色。
2009年左右藍羊茅引進中國。喜光,耐寒,耐旱,耐貧瘠。中性或弱酸性疏松土壤長勢最好,稍耐鹽堿。全日照或部分蔭蔽長勢良好,忌低洼積水。耐寒至零下35攝氏度。 藍羊茅喜光,但也能夠忍受一定程度的遮光,在充足的陽光下才會展現(xiàn)其最強烈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