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云湖(原名楊家壩水庫),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有城市供水和旅游服務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
中文名稱 | 翠云湖 | 東徑 | 105°15′20″ |
---|---|---|---|
北緯 | 32°8′17″ | 海拔高程 | 750~1226m |
我五一去湖畔御景看過,它的小區(qū)綠化不咋地,而且隔壁還有加油站。后來我就去萬科那邊看了,本想買萬科城的,但是剩下幾套都是大面積的,不符合我需求,后來萬科的人說翡翠云山馬上要開盤了,單價差不多一萬二左右,...
怡豐翠云軒小區(qū) 12656元/㎡ 地址:東莞市東城客運東站 怡豐翠云軒:開發(fā)商東莞市佳駒實業(yè)有限公司。項目位于東城區(qū)東升路與五環(huán)路交匯處,距市政府宿舍...
翡翠云天小區(qū)還是不錯的,小區(qū)地址:萬家麗中路三段399號,小區(qū)地理位置很好,居民出行方便,鄰里和睦,小區(qū)內(nèi)部綠化面積廣,衛(wèi)生環(huán)境很好,房子質(zhì)量也不錯。
格式:pdf
大?。?span id="rewtgx7" class="single-tag-height">150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國務院要求進一步推進綠色通道建設,力爭2010年所有可綠化的公路、鐵路、河渠、堤壩全面綠化。國務院《關于進一步
格式:pdf
大小:150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5
石灰?guī)r山森林是組成翠云地方植被的主要類型之一 ,群落面積約 4 6 2 0 7km2 ,經(jīng)調(diào)查有維管束植物 113科 ,2 4 8屬 ,348種、亞種和變種 ,其中種子植物 10 7科 ,2 4 0屬 ,340種、亞種和變種。森林植被為 6個群落類型組成。 348種野生植物按照經(jīng)濟用途的不同 ,劃分為 14大類。屬國家級保護植物有 11種 ,占總數(shù)的 3 2 %。在森林植被遭到嚴重破壞 ,生物多樣性保護倍受重視的今天 ,更應注意保護和合理開發(fā)利用這些植物資源
翠云草主要價值
翠云草株態(tài)奇特,羽葉似云紋,四季翠綠,并有藍綠色熒光,清雅秀麗,屬小型觀葉植物,盆栽適合案頭、窗臺等處陳設。
翠云草適合家庭居室的裝飾,綠化、美化。適于家廈居室盆栽觀賞。翠云草作為小型盆栽喜陰觀葉植物,枝葉青翠如綠云片片,層層積翠,細枝密生小葉如綠鱗,置放案頭、茶幾之上或在室內(nèi)角隅的高腳花架上,便顯得綠意瀟灑,景色悠然,有生氣勃勃之感;在居室角隅的高腳花架上,擺上一盆中型翠云草,枝密小葉甸旬莖從盆口伸出,垂于盆邊,隨風搖曳,風度雅致。既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空氣,消除污染,又能醒腦提神。
翠云草也可應用于巖石園、水景園等專類園中,也可在盆景上作裝飾之用。在湖畔、溪旁、巖石縫隙及瀑布流水旁配置,能帶來生氣和活力,增添野趣和提高景觀效果。 較大的盆栽翠云草,可置于較蔭的窗臺或陽臺上。尤其在每年的4-5月間,或初夏的梅雨時節(jié),盆栽翠云草經(jīng)輕雨梳洗,如倩女美發(fā),飄搖披拂。此時,盆栽翠云草長得青翠碧綠,綠鱗片片,是翠云草的最佳觀賞期,很耐人觀賞。
來源:卷柏科卷柏屬植物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 (Desv.) Spring,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干。
性味歸經(jīng):甘、淡,涼。
中藥化學成分:含二脂酰甘油基三甲基高絲氨酸(diacylglyc-eryltrimethylhomoserine)。
藥理作用:100%翠云草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血,止咳。用于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泌尿系感染,風濕關節(jié)痛,肺結(jié)核咯血;外用治癤腫,燒燙傷,外傷出血,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0.5-1兩;外用鮮全草搗爛敷,或全草曬干研粉外敷患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彝藥:全草治潮熱煩悶,咳嗽咯血,肝膽濕熱,腸癰痢疾,胎盤滯留,痔瘺肛裂,可煎水坐浴熏洗《哀牢》。
瑤藥:桿醒擺,肯美謀,稠噸馬,抵柏美,棵歸譏:功用同彝族《桂藥編》。
壯藥:翠云草,歸尾:功用同彝族《桂藥編》。
苗藥:肖:全草治咳嗽,肺結(jié)核,百日咳,胃出血,胃痛,風濕骨痛,濕疹,竹木刺人肉不出,外傷出血,毒蛇咬傷,骨折《桂藥編》。芮絨:全草民間用于治療黃疸性肝炎,腸炎,痢疾,腎炎水腫,肺結(jié)核咯血,風濕關節(jié)炎;外治疔腫,燒傷,跌打損傷,外傷出血。
土家藥:翠云草:全草用于肺熱咳嗽,黃疸,痢疾,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外用治燒燙傷,外傷出血,狗咬傷等。
基諾藥:迷們:全草治風濕,跌打損傷;研末外敷治燙傷,燒傷。
全草(翠云草):淡、苦,寒。清熱解毒,利濕通絡,化痰止咳,止血。用于黃疸,痢疾,高熱驚厥,膽囊炎,水腫,泄瀉,吐血,便血,風濕關節(jié)痛,乳癰、燒、燙傷。
考證:本品入藥始載于《百草鏡》。
1.《群芳譜》云:“性好陰,色蒼翠可愛,細葉柔莖,重重碎蹩,儼若翠鈿。其根遇土便生,見日則消,栽于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極佳。”
2.《綱目拾遺》謂:“其草獨莖成瓣,細葉攢簇,葉上有翠斑?!?
3.《植物名實圖考》亦云:“翠云草生山石間,綠莖小葉,青翠可愛?!度悍甲V》錄之,人多種于石供及陰濕地為玩,江西土醫(yī)謂之龍須,滇南謂之劍柏,皆云能舒筋活絡?!?
宜采用無性扦插的方式進行人工繁殖。翠云草的扦插,非常簡便易活。只要選擇一片陰濕地 (人工進行遮陽處理也可),保持土壤經(jīng)常潮潤,截取翠云草長約10cm的莖枝,平鋪于潮濕地 上,無需用土埋,只需用水向其噴 霧,不久便可生根成活,一旦定植成活,粗放管理即可。只是對水分的要求稍高一些,宜濕不宜干,過 2-3個月便可生長繁茂。
土壤:弱酸性或酸性土壤,盆土宜疏松透水且富含腐殖質(zhì),可用等量的腐葉土或泥炭、壤土和素沙混合配制;
水份 :喜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不耐干旱, 每日固定澆水 ,常以噴霧器噴灑水氣保持葉面濕度,有助生長更旺盛。冬季要減少澆水,保持稍為濕潤即可。
施肥 : 生長季每半月施肥1次,要注意氮磷鉀的配 合。為了避免枝蔓生長過長,要控制氮肥的施用。冬季停止 追施肥料。
溫度:喜溫暖,在20℃左右時生長良好,越冬溫度5℃。理想的生長適溫為夜間10—15℃,白晝21一26℃;
光照:喜半陰,盛夏注意庇蔭,不能曝曬,否則植株易枯焦死亡。
修剪:春季結(jié)合翻盆對植株進行1次修剪,剪去老化的 枝蔓,并短剪過長的枝條。
上盆及翻盆:種植可選擇口徑15-20厘米的花盆,每盆 栽苗5-7株。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基質(zhì)可用腐葉 土、園土和礱糠灰或粗砂等材料配制。盆栽應于每年春季根系長 滿盆時進行翻盆。
葉斑病發(fā)病癥狀:
受害翠云草葉片初期為圓形黑斑,后擴大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黑褐色,中央灰黑色并有小黑點,此后病斑擴大迅速,葉片最后變成黑色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 發(fā)現(xiàn)病株要立即隔離噴藥,或剪除并集中焚燒
2. 采用50%多菌靈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200倍波爾多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3. 由澆水過多或濕度過大引起的葉斑病,可在發(fā)病初期,用50%代森銨水溶液300-400倍液、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等藥劑噴施防治。
翠云草形態(tài)特征
翠云草為中型伏地蔓生蕨。主莖伏地蔓生,長約1m,分枝疏生。節(jié) 處有不定根,葉卵形,二列疏生。多回分叉。營養(yǎng)葉二型,背腹各二列,腹葉長卵形,背葉矩圓形,全緣,向兩側(cè)平展。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葉卵狀三角形,四列呈覆瓦狀排列。
土生,主莖先直立而后攀援狀,長50-100厘米或更長,無橫走地下莖。根托只生于主莖的下部或沿主莖斷續(xù)著生,自主莖分叉處下方生出,長3-10厘米,直徑0.1-0.5毫米,根少分叉,被毛。主莖自近基部羽狀分枝,不呈“之”字形,無關節(jié),禾稈色,主莖下部直徑1-1.5毫米,莖圓柱狀,具溝槽,無毛,維管束1條,主莖頂端不呈黑褐色,主莖先端鞭形,側(cè)枝5-8對,2回羽狀分枝,小枝排列緊密,主莖上相鄰分枝相距5-8厘米,分枝無毛,背腹壓扁,末回分枝連葉寬3.8-6毫米。
葉全部交互排列,二形,草質(zhì),表面光滑,具虹彩,邊緣全緣,明顯 具白邊,主莖上的葉排列較疏,較分之上的大,二形,綠色。主莖上的腋葉明顯大于分枝上的,腎形,或略心形,3毫米×4毫米,分枝上的腋葉對稱,寬橢圓形或心形,2.2-2.8毫米×0.8-2.2毫米,邊緣全緣,基部不呈耳狀,近心形。中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于側(cè)枝上的,側(cè)枝上的葉卵圓形,1.0-2.4毫米×0.6-1.0毫米,接近到覆瓦狀排列,背部不呈龍骨狀,先端與軸平行或交叉或常向后彎,長漸尖,基部鈍,邊緣全緣。
側(cè)葉不對稱,主莖上的明顯大于側(cè)枝上的,分枝上的長圓形,外展,緊接,2.2-3.2毫米× 1.0-1.6毫米,先端急尖或具短尖頭,邊緣全緣,上側(cè)基部不擴大,不覆蓋小枝,上側(cè)邊緣全緣,下側(cè)基部圓形,下側(cè)邊緣全緣。
孢子葉穗緊密,四棱柱形,單生于小枝末端,5.0-25毫米×2.5-4.0毫米;孢子葉一形,卵狀三角形,邊緣全緣,具白邊,先端漸尖,龍骨狀;大孢子葉分布于孢子葉穗下部的下側(cè)或中部的下側(cè)或上部的下側(cè)。大孢子灰白色或暗褐色;小孢子淡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