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綠喬木,高10-20米;小枝黃褐色,幼時密生絨毛,后脫落無毛。葉片革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9-23厘米,寬3.5-13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內彎鋸齒,間隔6-8毫米,上面光亮,兩面皆無毛,中脈在兩面突出,側脈10-16對;葉柄長1.5-3厘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直徑達8厘米,分枝和總花梗粗壯,密生黃色絨毛,無花梗;花多數(shù),較密生,直徑8-10毫米;萼筒杯狀,長3-4毫米,外面密生黃色絨毛;萼片卵形,長2-2.5毫米,外面密生黃色絨毛,內面無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3-3.5毫米,頂端微缺,基部有柔毛;雄蕊20;花柱3-4,稀2或5,基部有柔毛,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卵球形或梨形,長1.5-1.8厘米,綠色,頂端有宿存萼片?;ㄆ?1月,果期5月。
枇杷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和肥水濕潤、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寒,不耐嚴寒,生長緩慢,平均溫度12-15以上,冬季不低-5℃,花期,幼果期不低于0℃的地區(qū),都能生長良好。
產自中國云南、廣西。生于山坡林中,海拔1080-1900米。老撾也有分布。
核果近球形或橢圓形,長寬幾相等,直徑1-3厘米,黃色、紅色或黑色,微被蠟粉,具有淺側溝,粘核;核橢圓形或卵球 形,先端急尖,淺褐帶白色,表面平滑或粗糙或有時呈蜂窩狀,背縫具溝,...
樸樹的葉多為卵形或卵狀橢圓形,但不帶菱形,基部幾乎不偏斜或僅稍偏斜,先端尖至漸尖,但不為尾狀漸尖,時質地也不及前一亞種那樣厚;果也較小,一般直徑5-7毫米,很少有達8毫米的;落葉喬木?;ㄆ?-4月,果...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稍粗,橫臥或斜生,略帶白色,有多數(shù)細根。地上莖通常不分枝,高25-30厘米,細弱,直立,無毛,下部無葉?;~1-2枚或缺,具長柄;莖生葉下部者具短柄,上部者幾無柄或無柄;葉片卵...
枇杷的經濟價值,包括其食用價值、藥用價值以及其他利用價值等。批把果肉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成分,具有止咳、潤肺、利尿、健胃、清熱的功效,對肝膽疾病也有一定療效,枇杷的果實、花、葉、樹皮、根皆可入藥,是極佳的中藥材。
枇杷用途廣泛,除果實鮮食外,枇杷果肉可供做糖水罐頭、蜜餞、果脯、果汁、果膠、果露、果醬、果膏、果酒等產品枇杷種子可以釀酒及提煉酒精木材堅韌,質硬等,可供制作木梳、木梳、手杖、木榔頭、木棒用材枇杷花做花茶枇杷葉可以制成茶葉,也可入藥制成做枇杷露、枇杷葉膏、枇杷葉沖劑,枇杷核做果仁。枇杷樹也常植于庭園、公園,作為綠化用樹。
通過追溯中國枇杷悠久的栽培歷史和枇杷的栽培史、醫(yī)用史,分析中國枇杷文化形成和發(fā)展歷程,將中國枇杷文化的起源和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萌芽階段-原始社會和西漢時期,食用和美味品嘗,以及初步樹和果實觀賞發(fā)展階段-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初期的食用和觀賞、品嘗,主要是開始藥用功能研究利用等成熟階段-唐宋時期,無論是枇杷書畫和詩作還是藥用功能開發(fā)利用都進入了空前鼎盛的時期繼承和發(fā)展階段-明清時期至今。搜集整理了枇杷文化相關歷史資料詩詞、書畫、歌曲。枇杷的傳統(tǒng)文化主要表現(xiàn)在樹、葉、花、果實的顏色、大小、藥用價值、歷史軼事趣聞等相關的詩詞歌賦、書畫描述記錄,其中主要以枇杷藥用和外形、食用等的詩詞歌賦為枇杷文化主要組成部分。
該種和南亞枇杷相近,但后者葉片長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序開展,有花梗,花柱常2-3,可以區(qū)別。
格式:pdf
大小:18.7MB
頁數(shù): 33頁
評分: 4.7
?? ?? ?????????? ??? 5-1533 ????????????????? 1 ?? ??? ?????????? ?????????? ??? ?????? ???? ??????????? ???????????? ????? ???????????? ??饞? ?????????? ????? ???????? ????? PS ? ?????????? ?????? ???? ??? ???????? 2 ??? ????????? ?????? ????????? ????? ????????????? ??? 3-5 ?? ??暈? ??? ??????? ???? ??? ????? ??? ????? ?????? ????????? ??????? 3 ??暈? ??????????? ????? ????????? ????????? ????????
格式:pdf
大?。?span id="cbiryta" class="single-tag-height">18.7M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齒葉枇杷 大花枇杷 倒卵葉枇杷 恒春臺灣枇杷 櫟葉枇杷 麻栗坡枇杷 | 南亞枇杷 南亞枇杷(原變型) 南亞枇杷四柱變型 南亞枇杷窄葉變型 怒江枇杷 枇杷 | 四柱南亞枇杷 臺灣枇杷 臺灣枇杷(原變型) 臺灣枇杷恒春變型 臺灣枇杷武葳山變型 騰越枇杷 | 武藏山臺灣枇杷 香花枇杷 小葉枇杷 窄葉南亞枇杷 窄葉枇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