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種與海州常山Cl. trichotomum Thunb. 相近,但后者雄蕊、花柱均遠(yuǎn)伸出花冠外;分枝、花序軸、葉背、葉柄等僅被短柔毛或近于無毛。與苞花大青Cl. bracteatum Wall.亦近,惟后者花序密集,苞片花時宿存可以區(qū)別。
產(chǎn)云南西雙版納和西藏墨脫。模式標(biāo)本采自云南。
生于海拔760-1400米的山谷疏林潤濕處。
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 黃荊樹果實(黃荊子)及根、莖、葉可入藥;四季均可采,以夏秋采收為好?!舾?、莖洗凈切段曬干,葉、果陰干備用,葉亦可鮮用。根、莖:清熱止咳,化痰截瘧。用于支氣管炎,瘧疾,肝炎;◆ 葉...
吊車的種類:A.可移動式:汽車吊、履帶吊、行吊等。 B.固定式:碼頭吊、塔吊、龍門吊等。 吊車這個名稱是統(tǒng)一的一個稱號。 通常所說的吊車多指汽車吊、履帶吊、輪胎吊。 用途:廣泛用于港口、車間、工地等地...
灌木,高4米;小枝近四棱形,密被黃褐色絨毛和腺點。葉片卵形,長10-20厘米,寬-10厘米,頂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截形或圓形,全緣,表面密被短柔毛和腺點,背面密被黃褐色絨毛和腺點;葉柄長2.5-8厘米,密被黃褐色絨毛和腺點。聚傘花序成對著生于分枝頂部葉腋,二歧分枝,疏散,花序梗長2-7厘米,與花柄均密被黃褐色絨毛;苞片早落,小苞片橢圓狀披針形,長約1厘米;花萼鐘狀,長約1.5厘米,密被黃褐色短柔毛、腺點和少數(shù)盤狀腺體,花萼裂片卵形或?qū)捖研危瑵u尖,長約9毫米;花冠白色,外面被疏柔毛和腺點,花冠管細(xì)長,長3-3.5厘米,裂片長圓狀卵形,長7-10毫米;雄蕊僅長達(dá)花冠裂片的中部;花柱稍長于雄蕊。核果球形,徑約4毫米,藏于增大的宿萼內(nèi)。花果期8-10月。
種中文名 | 短蕊茉莉 |
種拉丁名 | Clerodendrum brachystemon C. Y. Wu et R. C. Fang |
生境 | 本種沒有生境資料 |
海拔下限 | 760 |
海拔上限 | 930 |
是否中國特有 | 是 |
是否引種栽培 | 非人工引種栽培 |
國內(nèi)分布 | 云南省, 西藏自治區(qū) |
Clerodendrum brachystemon C. Y. Wu et R. C. Fang, sp. nov.
Species C. trichotomo Thunb. affinis, sed ramulis cum cymis subtus foliorumquedense fulvo - tomentellis et glanduloso - punctatis, pedicellis brevioribus, staminibus et stylis corollae limbo multo brevioribus.
格式:pdf
大?。?span id="lrxkcvs" class="single-tag-height">506KB
頁數(shù): 15頁
評分: 4.4
綠化工程基本種植要點 一、綠化種植工程施工準(zhǔn)備 (一)熟讀圖紙,了解設(shè)計的指導(dǎo)思想,理解設(shè)計意圖,掌握設(shè)計圖紙和質(zhì)量要 求。設(shè)計人員向施工單位進(jìn)行設(shè)計交底; 熟悉種植與其他相關(guān)工程的范圍和工程 量,了解施工期限、工程預(yù)算,清楚施工場地地上和地下情況。 (二)現(xiàn)場勘查,了解現(xiàn)場施工條件,如水源、電源、土源、道路交通、苗木存 放場地,定點放線依據(jù)等;了解土壤情況,確定是否需要換土,估算客土量及來 源。 (三)制定施工方案, 包括施工進(jìn)度計劃、 勞動力計劃、工程主材料、工具計劃、 苗木供應(yīng)計劃、機械運輸計劃以及技術(shù)和質(zhì)量管理措施等。 (四)平整場地,清除渣土、垃圾、雜物,為整地和堆筑地形創(chuàng)造條件,然后進(jìn) 行地形地勢整理和栽植地整理。 (五)制定分區(qū)、分項的綠化施工方案,做到科學(xué)合理、切實可行; (六)按施工段工作量和現(xiàn)場情況合理配備資源, 由苗木部負(fù)責(zé)組織苗源和苗木 初檢。苗木入場由項目質(zhì)安部會
格式:docx
大小:50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3
香港地區(qū)建設(shè)工程合同文本種類——香港地區(qū)建設(shè)工程合同文本是多元化的,但主要的有特區(qū)政府合同文本(HK. GOV. FORMS)、建筑師/測量師學(xué)會合同文本(HKIA/HKIS FORMS)、國際咨詢工程師聯(lián)合會合同文本(FIDIC);一些大型私營建設(shè)機構(gòu)如和記黃埔集團(tuán)、九廣鐵路集...
抱莖短蕊茶形態(tài)特征
灌木至小喬木,高4米,嫩枝無毛,褐色。葉革質(zhì),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9-23厘米,寬3-6.5厘米,先端稍窄而鈍,有時略尖,基部心形,抱莖,上面干后綠褐色,無光澤,無毛,下面褐色,無毛,側(cè)脈9-11對,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突起,邊緣疏生細(xì)鋸齒,齒刻相隔3-4毫米,無葉柄?;斏蛞干ūL2-2.5毫米;苞片2-3片,貼近萼片,半圓形,長1.5毫米,無毛;花萼5片,半圓形至圓形,長3-5毫米,無毛,花瓣黃白色,6片,長6-7毫米,闊倒卵形,基部與花絲相連生;雄蕊極短,花絲大部分與花瓣相連,無毛,游離花絲長1-2毫米,花藥卵圓形,長1毫米;子房無毛,花柱長3毫米,分離為3條?;ㄆ?-6月。
分布于海南,中國特有,但目前已瀕臨滅絕。模式標(biāo)本采自海南保亭縣太平嶺的張槎村。
生長于海拔330米的山谷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