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防護林包括:水源涵養(yǎng)林、水土保持林、防止土沙崩壞林、防止飛沙林、防風林、防止水害林、防止潮害林、防止干害林、防霧林、防止雪崩林、防止落石林、防火林、護漁林、航行目標防護林、保健防護林、風景防護林等。
一般根據(jù)林帶的透風系數(shù)和疏透度可將林帶分為緊密結構、疏透結構和通風結構三種。
防風林簡介
防護林一般有人工營造的(包括連片林地、林帶和林網(wǎng))和由天然林中劃定的(如水源涵養(yǎng)林、水土保持林等)兩類,嚴禁砍伐和破壞。營造防護林時必須根據(jù)"因地制宜,因需設防"的原則。在中國由于"三北地區(qū)"(包括西北、華北地區(qū)北部、東北地區(qū)西部)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都很嚴重而建設的大型防護林體系,簡稱三北防護林,是一項規(guī)模大、范圍廣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包括12個省、市、區(qū)的396個縣、旗,東西綿延7000多公里,有"綠色萬里長城"之稱。它對于恢復"三北"地區(qū)的自然生態(tài)平衡、減緩風沙和水土流失的嚴重威脅,緩解能源短缺,保障工農業(yè)生產(chǎn)和經(jīng)濟建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防風林要達到最好的防風效果,應由:10行以上的樹組成,選擇具有抗風性能強、根系發(fā)達的樹種種植成行、成網(wǎng)、成帶、成片的防風林,能起到抗風、護岸、防風固沙、降低風速、增加空氣溫度、調節(jié)水源,改善環(huán)境和維持生態(tài)平衡。一般是按公頃。
華南地區(qū)海防林的樹種主要是木麻黃,還有女貞;南方沿海防沙造林主要樹種是苦郎樹;海南的海防林,專家提倡采用椰子樹、木麻黃等樹種;海島防護林可以選擇木麻黃、海濱木槿、夾竹桃、檉柳、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海桐等樹種。
格式:pdf
大小:78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7
提升靈敏度以檢測低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是目前金屬氧化物氣敏傳感器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材料化學與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利用水熱一模板法制備了單層有序的ZnO微型防風林型氣敏傳感器,該材料可直接測量痕量(小于100ppb)苯氣體并具有良好的響應和恢復性能。
格式:pdf
大小:78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8
提升靈敏度以檢測低濃度有毒有害氣體是目前金屬氧化物氣敏傳感器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材料化學與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團隊利用水熱-模板法制備了單層有序的ZnO微型防風林型氣敏傳感器,該材料可直接測量痕量(小于100 ppb)苯氣體并具有良好的響應和恢復性能?,F(xiàn)實生活中,防風林被用于阻滯大風和吸附其中攜帶的顆粒,以此為模型構筑的樹/花狀陣列氣敏薄膜(微型防風林,micro-windbreaks)可能是高靈敏度苯氣敏傳感器的一種理想結構,它需要滿足兩方面要求:
主要作用是降低風速、防風固沙、改善氣候條件、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還可以調節(jié)空氣的濕度、溫度、減少凍害和其他災害的危害。
在干旱多風的地區(qū),為了降低風速、阻擋風沙而種植的防護林。
寬度視沿海地區(qū)地形和風沙危害程度而定。一般農田區(qū)林帶寬度50m左右;在沙岸地段,從海水漲潮的最高限,向岸上延伸200m范圍;在泥岸地段.從海灘能植樹的地方起,向陸地延伸100m;低濕地或鹽堿地林帶寬度200m;其他地段50~100m。
(1)緊密結構:這種結構的林帶是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和灌木組成的3層林冠,上下緊密,一般風通過面積小于5%。林帶比較寬,中等風力遇到林帶時,基本上不能通過,大部分空氣由林帶上部越過。在背風林緣附近形成靜風區(qū)或弱風區(qū),之后風速很快恢復到曠野風速,防風距離較短。
(2)稀疏結構: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或灌木組成的3層或2層林冠,林帶的整個縱斷面透風透光。從上部到下部結構不太緊密,透光孔隙分布均勻。風遇到林帶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通過林帶,如同篩網(wǎng)中篩過一樣,在背風面林緣形成許多小旋渦;另一部分氣流從上面繞過。因此,在背風面林緣附近形成一個弱風區(qū),隨著遠離林帶,風速逐漸增加。
(3)透風結構:這種結構的林帶由主要樹種,輔助樹種或灌木組成2層或1層林冠,上部為林冠層,有較小而均勻的透光孔隙,或緊密而不透光;下層為樹干層,有均勻的柵欄狀大透光孔隙,風遇到林帶,一部分從下層通過,一部分從林帶上面繞行,下層穿過的風由于文丘里(Venturi)效應,風速有時比曠野還要大,到了背風面林緣開始減弱,但較遠的地方才出現(xiàn)弱風區(qū)。在此之后風速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