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方枝苦草 | 拉丁學名 | Teucrium viscidum |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合瓣花亞綱 | 目 | 管狀花目 |
科 | 穗花香科科組 | 屬 | 香科科屬 |
產(chǎn)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生于山地林下潤濕處,海拔120-1530米。日本,朝鮮,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2100433B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厘米,下部無毛或幾近無毛,上部具夾生腺毛的短柔毛。葉柄長1-3厘米,近無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至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有時數(shù)齒間具深刻的齒彎,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假穗狀花序生于莖及短枝上部,在莖上者由于下部有短的花枝因而儼如圓錐花序,長3-7厘米,密被腺毛,由密集具2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披針形,較開放的花稍短或等長;花梗短,長不及2毫米,密被腺長柔毛。花萼小,鐘形,長2.8毫米,寬2.2毫米,外面密被腺長柔毛, 內(nèi)面在齒下被稀疏微柔毛,齒緣具緣毛,10脈,其中5副脈不甚明顯,萼齒5,直伸,近等大,長不及萼筒長的1/2,上3齒卵狀三角形,先端鈍,下2齒三角形,稍銳尖,果時花萼呈圓球形,直徑3毫米,有時甚小?;ü诎咨?,淡紅色或淡紫色,長6.5-7.5毫米,冠筒長3毫米,稍伸出,唇片與冠筒成大角度的鈍角,中裂片正圓形,側(cè)裂片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伸出,前對與花冠等長?;ㄖc雄蕊等長。花盤盤狀,淺4裂。子房圓球形,頂端被泡狀毛。小堅果扁球形,長1.3毫米,黃棕色,合生面超過果長的1/2?;ㄆ陂L江流域為7-9月,廣東、云南南部自6月至11月。
苦草種植方法:繁殖和無性繁殖。
枯草的傳粉過程苦草的雄株在水中抽出穗狀花序,花序外面長著許多苞片。雄花成熟時,苞片自動脫離花軸,浮出水面,隨水漂流。這時,雌株的花柄迅速伸長,將雌花送出水面開放。雌花和雄花在水面相逢,柱頭和雄蕊一接觸...
密刺苦草是水鱉科苦草屬植物。產(chǎn)于廣東、廣西等省區(qū),日本也有分布。生于溪溝和湖泊中。多年生沉水草本。須根多數(shù)。根莖直,褐色,長1-6厘米,徑4-6毫米。常從葉腋發(fā)出匍匐莖,黃白色,徑約3毫米,節(jié)間長5-...
格式:pdf
大小:26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8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 2011, 20(6-7): 1097-1101 http://www.jeesci.com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jeesci.com 基金項目: 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 08DZ1203103);上海市重點學科水生生物學建設基金項目( s30701) 作者簡介: 趙風斌( 1985年生),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水域生態(tài)修復。 E-mail:shang.hai1120@163.com *通信作者:王麗卿( 1970年生),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水域環(huán)境生態(tài)。 E-mail: lqwang@shou.edu.cn 收稿日期: 2011-05-03 淀山湖沉水植物——苦草群落恢復影響因子研究
苦草屬所有物種
刺苦草
苦草 苦草屬
密刺苦草
細鋸齒苦草
細鋸齒苦草,多年生無莖沉水草本,水鱉科苦草屬植物。
1)苦草分配于有性繁殖部分的生物量較無性的大,分別占總生物量的25.0%±13.8%和10.1%±7.0%。雌花數(shù)與座果率平均分別為22.9±13.8朵·株-1和73.3%±17.9%。雄株可以產(chǎn)生11~33個佛焰苞,每個佛焰苞內(nèi)平均含有364±38朵雄花,每個雄花產(chǎn)生的花粉為128~184粒。每個果實內(nèi)種子豐富,多達150~360粒,估算太湖苦草種群立地種子量可達1.68×104~1.01×106個·m-2。但每年種群主要來自地下塊莖和匍匐莖,水深、風浪等可能是種子苗難以在湖泊中定植成功的主要因素。
2)苦草的塊莖數(shù)量較大,平均90~226個·m-2,是種群發(fā)展的強大物質(zhì)基礎。
3)溫度、光照、基質(zhì)及種子保存方式與時間長短對種子發(fā)芽率均有較大影響。10℃時種子發(fā)芽率較低,僅8.35%±1.89%;20℃時發(fā)芽率較高,為56.73%±6.42%;30℃時發(fā)芽率有所降低,為43.55%±4.34%。種子發(fā)芽對光照有一定要求,20℃、無光條件下,種子發(fā)芽率下降63.6%。在沒有湖泥為基質(zhì)的情況下,發(fā)芽率下降36.5%。此外,隨干燥保存時間增加,種子發(fā)芽率下降。
4)塊莖發(fā)芽對光照需求不大,但溫度對塊莖的發(fā)芽率有較大影響,10℃時發(fā)芽率為20.3%±5.7%,20℃時較高,達90.2%±12.6%,30℃時發(fā)芽率降低至60.4%±7.6%。5)光照對幼苗生長有一定影響。有光照的幼苗伸長生長比無光條件下慢,但生物量積累較大,有光的苗生長速度平均為0.56~0.70cm·d-1,無光的為0.86~0.96cm·d-1。試驗結(jié)果還顯示,苦草的塊莖苗初期的伸長生長主要依賴于基部的根莖生長。6)根據(jù)研究結(jié)果認為,在湖泊中恢復苦草種群應主要利用地下塊莖,種子只適用于相對靜止的淺水池塘種植。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