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枝油杉(學(xué)名: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是松科油杉屬喬木,樹皮縱裂狀黑褐色或灰色;小枝近于無毛,一年生枝黃色,二、三年生枝呈淡黃灰色或灰色。葉條形,兩面中脈隆起,先端鈍或微凹,基部楔形,有短柄。球果圓柱形,中部的種鱗斜方狀圓形或斜方狀寬卵形,上部圓,間或先端微平。種子10-11月成熟。
其分布區(qū)狹窄,資源少,線樹結(jié)果不多,種子發(fā)良不良,天然更新能力較弱;加之材質(zhì)優(yōu)良,群眾隨意砍伐,數(shù)量日減。黃枝油杉樹形高大,采種困難,母樹開花結(jié)實(shí)少,種子發(fā)芽率低,繁殖速度慢,國家三級保護(hù)植物。為中國特有樹種,產(chǎn)于廣西北部及貴州南部,生長于海拔560米至1100米的地區(qū),常生于石地、山坡或石灰?guī)r山坡。中文學(xué)名 | 黃枝油杉 | 拉丁學(xué)名 | 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 K. Fu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裸子植物門 |
綱 | 松杉綱 | 目 | 松杉目 |
科 | 松科 | 屬 | 油杉屬 |
種 | 黃枝油杉 | 分布區(qū)域 | 中國廣西、貴州等 |
可選擇300米以上至1200米以下的山地。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也可降到100米左右。母巖以花崗巖、板巖、頁巖發(fā)育的山地黃壤、黃棕壤為好,土層厚度30厘米以上,肥力中等以上,坡度、坡向不限,土壤質(zhì)地以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為好,中性或偏酸性。
直播:穴墾整地,規(guī)格為60厘米×60厘米×40厘米,3月播種,每穴播種8-10粒,覆土約1厘米,最好再蓋上碎草。苗木出土后,結(jié)合撫育,分批刪除瘦弱的,每穴選留健壯的一株,培養(yǎng)成林。
植苗:整地方式與直播相同。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造林前施足基肥?;◢弾r發(fā)育的土壤施氮肥;板巖、頁巖發(fā)育的土壤施磷肥。
10月中下旬球果成熟,當(dāng)種鱗轉(zhuǎn)為淡黃色即可采收。過遲,種鱗松散與種子同時脫落。球果采下后,堆放室內(nèi),堆高不超過50厘米,使種鱗開裂;因含油豐富,不宜曝曬,以免油化而降低發(fā)芽率。球果中部的種子大而飽滿,質(zhì)量較好,基部的種子細(xì)小,質(zhì)量較差,脫粒后,可用粗孔篩篩選,再堆放通風(fēng)干燥的室內(nèi)陰干后干藏。每百公斤球果可得純凈種子12-15公斤,每公斤種子20000-24000粒,發(fā)芽率60%以上。
宜在海拔400-500米山地建立永久性育苗基地,或在林間育苗。平原和丘陵地區(qū)可選擇比較蔭蔽的地方做苗圃。沒有菌根的苗圃,宜用菌根土墊床蓋種或打漿沾種,促使苗木根系及早感染菌根真菌。每畝施餅肥50-75公斤,或腐熟廄肥3500-4000公斤與過磷酸鈣15-25公斤混合翻入土中。3月播種,播前,種子放入400G溫水中(自然冷卻)浸一晝夜,撈出陰干再用0.5%福爾馬林消毒,條播,條距20厘米,每畝播種12.5-15公斤;撒播,每畝播種15-17.5公斤。播后用焦泥灰拌以菌根土或完全用菌根土覆蓋,厚約1厘米。兩周后發(fā)芽,20天左右出齊。5-7月間勤施追肥,林間育苗可不遮蔭??諘绲赜?,6-8月間應(yīng)設(shè)蔭棚遮蔭,以降低土面溫度,并及時澆水,保持苗床濕潤,以利菌絲繁殖,促進(jìn)苗木生長。當(dāng)年生苗高10厘米以上,須留床一年,第二年春季萌發(fā)前,施稀薄人糞尿或硫酸銨(每畝4-6公斤),并將生長衰弱和過密的苗木間除,每畝保留6-8萬株。結(jié)合間苗,分床移植,2年生苗高30厘米以上。如果再留床一年,可再適當(dāng)間除一部分。間苗移植時,可剪去一部分主根,以促進(jìn)側(cè)根生長,并盡量保持根部宿土。
起苗時,宜多帶宿土,保護(hù)菌根,隨起隨栽。保持根系濕潤,則造林成活率高,生長旺盛。
用2-3年生苗木,于冬季、早春至第2年萌發(fā)前造林。株行距1.7-2米,每畝200-240株。初期生長比較緩慢,可結(jié)合間種套種,每年松土撫育二、三次,撫育時,不宜打枝,一般5、6年即可郁閉。郁閉后,每隔3、4年進(jìn)行砍雜、除蔓一次,12-15年后適當(dāng)間伐,每畝保留120-160株。也可將計(jì)劃間伐的幼樹挖出,供“四旁”綠化之用。培養(yǎng)大徑級用材,可在20-25年左右再間伐一次,每畝保留60-80株,約50年為一輪伐期,最好與黃山松、杉木、木荷混交造林。
枝條堅(jiān)韌,抗風(fēng)力強(qiáng),惟在孤峰突起和海拔較高的山地,特別是臨風(fēng)坡向造林,由于土壤潮濕疏松,冬季土壤凍結(jié),加之強(qiáng)勁風(fēng)吹,幼樹根頸處常因頻繁搖撼而形成孔穴,嚴(yán)重影響幼樹生長。大樹也因冰雪過重,發(fā)生風(fēng)倒和斷頂現(xiàn)象。
早期生長較慢,撫育工作很重要。大面積造林要連續(xù)撫育3-5年,每年用鋤撫一次,刀撫一次。
該種近似鐵堅(jiān)油杉(K. davidiana?(Bertr.) Beissn.),其主要區(qū)別在該種的頂芽呈圓球形,一年生枝黃色,種鱗斜方狀圓形或斜方形,鱗背露出部分有密生短毛。
1、剛移栽的油杉盆景足1次營養(yǎng)液后,幾天內(nèi)只需向葉面噴霧0.1%磷酸二氫鉀數(shù)次,讓根部與基質(zhì)密切粘合。 2、保持濕潤,夜間浴夜露.四五月間,針葉保持新綠,開始萌動,說明基本成活,可逐漸接受光照,常規(guī)管...
要不要顏色還是做本色,本色的話最簡單:打磨——擦三次木蠟油,每次中間待干8小時左右;上色:打磨——木蠟油擦一次——色漿+木蠟油擦2次,間隔每次待干8小時左右。我用的圣馬斯木蠟油是這樣做的,超級簡單,其...
二者只有名字區(qū)別,其它沒有區(qū)別。黃金槐和黃枝槐它們是同一種樹木,只是在不同地區(qū)所叫的名稱不同罷了。它的別名還有:金葉槐,金枝槐,金枝國槐·····。黃金槐的特點(diǎn):樹莖,樹枝為金黃色。在生長季節(jié),枝葉均...
格式:pdf
大小:179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對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木材的物理與力學(xué)性質(zhì)進(jìn)行測定與比較,結(jié)果表明,油杉木材的氣干密度為0.576 g·cm~(-3),全干密度為0.544 g·cm~(-3),屬中密度木材。油杉木材的氣干徑向、弦向和體積干縮系數(shù)分別為4.408%、3.272%和7.892%,氣干差異干縮為1.347,油杉木材具有不易開裂和變形的特征。油杉木材的抗彎強(qiáng)度、順紋抗壓強(qiáng)度分別為92.701、57.217 Mpa,端面、弦面和徑面硬度分別為4635.9、3420.8和3606.8 N,其抗彎強(qiáng)度、順紋抗壓強(qiáng)度和硬度均屬中等。50年生油杉木材的物理力學(xué)性質(zhì)優(yōu)于22年生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濕地松Pinus elliottii和28年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禿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格式:pdf
大?。?span id="o1pdiky" class="single-tag-height">17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8
水杉、池杉、落羽杉、柳杉區(qū)別[優(yōu)質(zhì)PPT]
油杉屬植物種類很多,其中分布區(qū)較廣的5種為:鐵堅(jiān)油杉、云南油杉、江南油杉、油杉和石灰?guī)r山地新發(fā)現(xiàn)的黃枝油杉。
海南油杉:產(chǎn)于廣東海南島霸王嶺(模式標(biāo)本產(chǎn)地)海拔約1000米的山區(qū)。
黃枝油杉:產(chǎn)于廣西北部及貴州南部 ,多生于石灰?guī)r山地。
江南油杉:產(chǎn)于云南東南部 、貴州、廣西西北部及東部、廣東北部、湖南南部、江西西南部、浙江西南部。
矩鱗油杉:產(chǎn)于廣西西部田陽
柔毛油杉:產(chǎn)于廣西北部羅城至宜山、貴州南部黎平、從江、下江。
臺灣油杉:產(chǎn)于臺灣。
鐵堅(jiān)油杉(原變種):產(chǎn)于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四川北部、東部及東南部、湖北本部及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西北部。
云南油杉:產(chǎn)于云南、貴州西部及西南部、四川西南部安寧河流域至西部大渡河流域海拔700-2600米的地帶。
冷杉:常綠喬木,耐寒,耐蔭性強(qiáng),喜涼潤氣候,是森林更新和造林的主要樹種,也可綠化觀賞。種子繁殖,播種前要催芽,一般采用雪中埋藏法或低溫濕沙層積法。幼苗出土后要適當(dāng)遮蔭,秋天要給以充分的光照,使苗木能健壯地發(fā)育。育苗期要注意預(yù)防立枯病。苗木生長緩慢,第三年春進(jìn)行苗圃移植,第五年可以出圃造林。
云杉:可高達(dá)25米。喜高寒,耐陰濕,是高山造林和森林更新的主要
樹種,也是園林綠化觀賞的樹種之一。種子繁殖,幼苗喜陰濕,對陽光抵抗力弱,圃地應(yīng)選擇在海拔較低、地勢開闊、利于排水、土壤肥厚的粘壤土地。播種前要催芽,幼苗出土后要保持濕潤,架設(shè)蔭棚,防止暴雨沖擊。雨后或灌后要松土,全年6~8次。剛出土的幼苗要防止鳥害與日灼,夏天要防立枯病。幼苗生長遲緩,當(dāng)年不間苗,第二年適當(dāng)間苗,一般3~4年生的移植苗可以出圃造林。
池杉:落葉喬木,高達(dá)25米。喜潮濕,樹冠窄,抗風(fēng)力強(qiáng),既是優(yōu)良的觀賞樹種,又可選作江南地區(qū)的綠化造林樹種。種子和扦插都可繁殖,圃地要選擇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沙壤土,冬播或浸種后春播。剛出土的幼苗要適當(dāng)遮蔭,夏秋高溫季節(jié)要注意澆水。造林可用一年生幼苗,綠化用三年生移植苗。扦插可用1~2年生幼樹的硬枝或嫩枝。
水杉:落葉喬木,是一個古老的樹種,被稱為"活化石",是著名的速生用材樹種和優(yōu)美的庭園樹種。喜歡生長在土壤深厚、肥沃濕潤的地方,不宜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栽植。播種或扦插繁殖。圃地應(yīng)選擇在地勢平坦、排灌方便、雜草和病蟲害少、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幼苗出土后要注意鳥害,適當(dāng)遮蔭。6~8月分幾次施肥。兩年出圃定植。用一年生枝扦插繁殖,成活率較高。
裸子植物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01 南洋杉 / 1
柏科 Cupressaceae
02 翠柏 / 2
03 日本扁柏 / 3
04 福建柏 / 4
05 側(cè)柏 / 5
06 圓柏 / 6
蘇鐵科 Cycadaceae
07 蘇鐵 / 7
08 華南蘇鐵 / 8
銀杏科 Ginkgoaceae
09 銀杏 / 9
松科 Pinaceae
10 雪松 / 10
11 黃枝油杉 / 11
12 鐵堅(jiān)油杉 / 12
13 青海云杉 / 13
14 紅皮云杉 / 14
15 白杄 / 15
16 青杄 / 16
17 白皮松 / 17
18 馬尾松 / 18
19 樟子松 / 19
20 長白松 / 20
21 油松 / 21
22 黑松 / 22
23 金錢松 / 23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24 陸均松 / 24
25 長葉竹柏 / 25
26 羅漢松 / 26
紅豆杉科 Taxaceae
27 紅豆杉 / 27
28 榧樹 / 28
杉科 Taxodiaceae
29 柳杉 / 29
30 水松 / 30
31 落羽杉 / 31
被子植物
爵床科 Acanthaceae
01 假杜鵑 / 32
02 可愛花 / 33
03 紫云杜鵑 / 34
04 黃脈爵床 / 35
05 直立山牽牛 / 36
槭樹科 Aceraceae
06 青榨槭 / 37
07 毛花槭 / 38
08 梣葉槭 / 39
09 雞爪槭 / 40
10 花楷槭 / 41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11 南酸棗 / 42
12 黃櫨 / 43
13 人面子 / 44
14 杧果 / 45
15 火炬樹 / 46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16 山椒子 / 47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17 雞骨常山 / 48
18 海杧果 / 49
19 云南蕊木 / 50
20 夾竹桃 / 51
21 古城玫瑰樹 / 52
22 紅雞蛋花 / 53
23 黃花夾竹桃 / 54
24 糖膠樹 / 55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25 枸骨 / 56
26 大葉冬青 / 57
27 鐵冬青 / 58
五加科 Araliaceae
28 幌傘楓 / 59
29 刺楸 / 60
30 澳洲鴨腳木 / 61
31 鵝掌藤 / 6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32 日本小檗 / 63
33 十大功勞 / 64
34 南天竹 / 65
樺木科 Betulaceae
35 白樺 / 66
36 蘭邯千金榆 / 67
37 千金榆 / 68
紫葳科 Bignoniaceae
38 楸樹 / 69
39 灰楸 / 70
40 梓樹 / 71
41 叉葉木 / 72
42 貓尾木 / 73
43 藍(lán)花楹 / 74
44 吊瓜樹 / 75
45 火燒花 / 76
46 菜豆樹 / 77
47 火焰樹 / 78
48 黃花風(fēng)鈴木 / 79
49 黃鐘花 / 80
紅木科 Bixaceae
50 紅木 / 81
木棉科 Bombacaceae
51 猴面包樹 / 82
52 木棉 / 83
53 美麗異木棉 / 84
54 水瓜栗 / 85
55 瓜栗 / 86
紫草科 Boraginaceae
56 福建茶 / 87
黃楊科
57 黃楊 / 88
58 頂花板凳果 / 89
蠟梅科 Calycanthaceae
59 蠟梅 / 90
山柑科 Capparaceae
60 魚木 / 91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61 糯米條 / 92
62 金銀忍冬 / 93
63 接骨木 / 94
64 香莢蒾 / 95
65 珊瑚樹 / 96
66 皺葉莢蒾 / 97
67 海仙花 / 98
68 錦帶 / 99
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69 木麻黃 / 100
衛(wèi)矛科 Celastraceae
70 衛(wèi)矛 / 101
71 膠州衛(wèi)矛 / 102
72 冬青衛(wèi)矛 / 103
73 絲棉木 / 104
連香樹科 Cercidiphyllaceae
74 連香樹 / 105
彎子木科 Cochlospermaceae
75 彎子木 / 106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76 小葉欖仁 / 107
山茱萸科 Cornaceae
77 燈臺樹 / 108
78 山茱萸 / 109
79 日本四照花 / 110
80 四照花 / 111
81 毛梾 / 112
五椏果科 Dilleniaceae
82 大花五椏果 / 113
83 五椏果 / 114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84 青梅 / 115
柿科 Ebenaceae
85 瓶蘭花 / 116
86 柿 / 117
87 君遷子 / 118
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88 沙棗 / 119
89 胡頹子 / 120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90 尖葉杜英 / 121
91 水石榕 / 122
杜鵑花科 Ericaceae
92 紅脈吊鐘花 / 123
93 吊鐘花 / 124
94 馬醉木 / 125
95 大白杜鵑 / 126
96 馬纓杜鵑 / 127
97 羊躑躅 / 128
98 錦繡杜鵑 / 129
99 杜鵑 / 130
100 黃杯杜鵑 / 131
杜仲科 Eucommiaceae
101 杜仲 / 132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02 石栗 / 133
103 秋楓 / 134
104 變?nèi)~木 / 135
105 一葉萩 / 136
106 血桐 / 137
107 烏桕 / 138
108 油桐 / 139
109 木油桐 / 140
藤黃科 Guttiferae
110 黃牛木 / 141
111 鐵力木 / 142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112 蚊母樹 / 143
113 楓香 / 144
114 紅花繼木 / 145
115 殼菜果 / 146
116 紅花荷 / 147
七葉樹科 Hippocastanaceae
117 ‘普羅提’紅花七葉樹 / 148
118 七葉樹 / 149
119 歐洲七葉樹 / 150
120 北美紅花七葉樹 / 151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21 核桃 / 152
122 楓楊 / 153
樟科 Lauraceae
123 陰香 / 154
124 樟樹 / 155
125 潺槁木姜子 / 156
玉蕊科 Lecythidaceae
126 纖細(xì)玉蕊 / 157
豆科 Leguminosae
127 大葉相思 / 158
128 臺灣相思 / 159
129 珍珠相思 / 160
130 海紅豆 / 161
131 南洋楹 / 162
132 合歡 / 163
133 紫穗槐 / 164
134 紅花羊蹄甲 / 165
135 金鳳花 / 166
136 蘇木 / 167
137 朱纓花 / 168
138 錦雞兒 / 169
139 翅莢決明 / 170
140 臘腸樹 / 171
141 粉花決明 / 172
142 美麗決明 / 173
143 黃槐 / 174
144 紫荊 / 175
145 鳳凰木 / 176
146 龍牙花 / 177
147 雞冠刺桐 / 178
148 刺桐 / 179
149 格木 / 180
150 皂莢 / 181
151 金鏈花 / 182
152 儀花 / 183
153 海南紅豆 / 184
154 毛洋槐 / 185
155 刺槐 / 186
156 雨樹 / 187
157 無憂花 / 188
158 大花田菁 / 189
159 槐 / 190
百合科 Liliaceae
160 朱蕉 / 191
161 山海帶 / 192
馬錢科 Loganiaceae
162 大葉醉魚草 / 193
163 灰莉 / 194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64 紫薇 / 195
165 大花紫薇 / 196
166 蝦仔花 / 197
木蘭科 Magnoliaceae
167 披針葉茴香 / 198
168 鵝掌楸 / 199
169 北美鵝掌楸 / 200
170 夜合 / 201
171 玉蘭 / 202
172 荷花玉蘭 / 203
173 二喬木蘭 / 204
174 白蘭 / 205
175 樂昌含笑 / 206
176 含笑 / 207
177 觀光木 / 208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178 金英 / 209
錦葵科 Malvaceae
179 紅葉槿 / 210
180 木芙蓉 / 211
181 朱槿 / 212
182 木槿 / 213
183 黃槿 / 214
184 垂花懸鈴花 / 215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185 野牡丹 / 216
186 銀毛野牡丹 / 217
187 巴西野牡丹 / 218
楝科 Meliaceae
188 米蘭 / 219
189 毛麻楝 / 220
190 非洲桃花心木 / 221
191 苦楝 / 222
???Moraceae
192 波羅蜜 / 223
193 構(gòu)樹 / 224
194 高山榕 / 225
195 大果榕 / 226
196 垂榕 / 227
197 美麗枕果榕 / 228
198 橡皮樹 / 229
199 大琴榕 / 230
200 榕樹 / 231
201 聚果榕 / 232
202 菩提樹 / 233
203 筆管榕 / 234
204 黃葛榕 / 235
楊梅科 Myricaceae
205 楊梅 / 236
桃金娘科 Myrtaceae
206 串錢柳 / 237
207 水翁 / 238
208 檸檬桉 / 239
209 紅果仔 / 240
210 黃金香柳 / 241
211 白千層 / 242
212 桃金娘 / 243
213 蒲桃 / 244
214 洋蒲桃 / 245
藍(lán)果樹科 Nyssaceae
215 喜樹 / 246
216 珙桐 / 247
金蓮木科 Ochnaceae
217 金蓮木 / 248
木犀科 Oleaceae
218 流蘇樹 / 249
219 連翹 / 250
220 小葉梣 / 251
221 白蠟 / 252
222 廬山梣 / 253
223 女貞 / 254
224 山指甲 / 255
225 桂花 / 256
226 華北紫丁香 / 257
227 四川丁香 / 258
芍藥科 Paeoniaceae
228 紫牡丹 / 259
229 牡丹 / 260
棕櫚科 Palmae
230 假檳榔 / 261
231 檳榔 / 262
232 桄榔 / 263
233 短穗魚尾葵 / 264
234 董棕 / 265
235 散尾葵 / 266
236 椰子 / 267
237 酒瓶椰子 / 268
238 蒲葵 / 269
239 大王椰子 / 270
240 棕櫚 / 271
241 華盛頓葵 / 272
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242 露兜樹 / 273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243 海桐 / 274
懸鈴木科 Platanaceae
244 三球懸鈴木 / 275
石榴科 Punicaceae
245 石榴 / 276
鼠李科 Rhamnaceae
246 拐棗 / 277
247 棗 / 278
薔薇科 Rosaceae
248 梅 / 279
249 杏 / 280
250 桃 / 281
251 榆葉梅 / 282
252 平枝栒子 / 283
253 小葉栒子 / 284
254 東京櫻花 / 285
255 木瓜 / 286
256 皺皮木瓜 / 287
257 山楂 / 288
258 枇杷 / 289
259 紅柄白鵑梅 / 290
260 重瓣棣棠 / 291
261 雜交海棠 / 292
262 山荊子 / 293
263 垂絲海棠 / 294
264 湖北海棠 / 295
265 西府海棠 / 296
266 蘋果 / 297
267 稠李 / 298
268 中華石楠 / 299
269 紅葉石楠 / 300
270 石楠 / 301
271 紫葉李 / 302
272 李 / 303
273 火棘 / 304
274 現(xiàn)代月季 / 305
275 繅絲花 / 306
276 玫瑰 / 307
277 單瓣黃刺玫 / 308
278 華北珍珠梅 / 309
279 水榆花楸 / 310
280 花楸 / 311
281 藏南繡線菊 / 312
282 李葉繡線菊 / 313
茜草科 Rubiaceae
283 梔子 / 314
284 紅紙扇 / 315
285 團(tuán)花 / 316
蕓香科 RUTACEAE
286 黃檗 / 317
楊柳科 Salicaceae
287 響葉楊 / 318
288 加楊 / 319
289 遼楊 / 320
290 垂柳 / 321
291 旱柳 / 322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292 黃山欒樹 / 323
293 欒樹 / 324
294 無患子 / 325
295 文冠果 / 326
山欖科 Sapotaceae
296 蛋黃果 / 327
297 人心果 / 328
298 神秘果 / 329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99 溲疏 / 330
300 球花溲疏 / 331
301 紫花溲疏 / 332
302 八仙花 / 333
303 圓錐繡球 / 334
304 滇南山梅花 / 335
305 太平花 / 336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306 泡桐 / 337
307 臺灣泡桐 / 338
308 毛泡桐 / 339
茄科 Solanaceae
309 鴛鴦茉莉 / 340
310 黃瓶子花 / 341
311 大花曼陀羅 / 342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312 八寶樹 / 343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313 野鴉椿 / 344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314 梧桐 / 345
315 蘋婆 / 346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316 秤錘樹 / 347
山礬科 Symplocaceae
317 棱角山礬 / 348
檉柳科 Tamaricaceae
318 檉柳 / 349
山茶科 Theaceae
319 越南抱莖茶 / 350
320 杜鵑紅山茶 / 351
321 紅皮糙果茶 / 352
322 山茶 / 353
323 金花茶 / 354
324 云南山茶 / 355
325 茶梅 / 356
326 廣寧紅花油茶 / 357
327 木荷 / 358
328 單體紅山茶 / 359
329 厚皮香 / 360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330 結(jié)香 / 361
椴樹科 Tiliaceae
331 文定果 / 362
332 紫椴 / 363
333 蒙椴 / 364
榆科 Ulmaceae
334 樸樹 / 365
335 榔榆 / 366
336 榆樹 / 367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337 臭牡丹 / 368
338 赪桐 / 369
339 海州常山 / 370
340 藍(lán)蝴蝶 / 371
341 假連翹 / 372
342 冬紅 / 373
343 柚木 / 374
裸子植物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01 南洋杉 / 1
柏科 Cupressaceae
02 翠柏 / 2
03 日本扁柏 / 3
04 福建柏 / 4
05 側(cè)柏 / 5
06 圓柏 / 6
蘇鐵科 Cycadaceae
07 蘇鐵 / 7
08 華南蘇鐵 / 8
銀杏科 Ginkgoaceae
09 銀杏 / 9
松科 Pinaceae
10 雪松 / 10
11 黃枝油杉 / 11
12 鐵堅(jiān)油杉 / 12
13 青海云杉 / 13
14 紅皮云杉 / 14
15 白杄 / 15
16 青杄 / 16
17 白皮松 / 17
18 馬尾松 / 18
19 樟子松 / 19
20 長白松 / 20
21 油松 / 21
22 黑松 / 22
23 金錢松 / 23
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24 陸均松 / 24
25 長葉竹柏 / 25
26 羅漢松 / 26
紅豆杉科 Taxaceae
27 紅豆杉 / 27
28 榧樹 / 28
杉科 Taxodiaceae
29 柳杉 / 29
30 水松 / 30
31 落羽杉 / 31
被子植物
爵床科 Acanthaceae
01 假杜鵑 / 32
02 可愛花 / 33
03 紫云杜鵑 / 34
04 黃脈爵床 / 35
05 直立山牽牛 / 36
槭樹科 Aceraceae
06 青榨槭 / 37
07 毛花槭 / 38
08 梣葉槭 / 39
09 雞爪槭 / 40
10 花楷槭 / 41
漆樹科 Anacardiaceae
11 南酸棗 / 42
12 黃櫨 / 43
13 人面子 / 44
14 杧果 / 45
15 火炬樹 / 46
番荔枝科 Annonaceae
16 山椒子 / 47
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17 雞骨常山 / 48
18 海杧果 / 49
19 云南蕊木 / 50
20 夾竹桃 / 51
21 古城玫瑰樹 / 52
22 紅雞蛋花 / 53
23 黃花夾竹桃 / 54
24 糖膠樹 / 55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25 枸骨 / 56
26 大葉冬青 / 57
27 鐵冬青 / 58
五加科 Araliaceae
28 幌傘楓 / 59
29 刺楸 / 60
30 澳洲鴨腳木 / 61
31 鵝掌藤 / 62
小檗科 Berberidaceae
32 日本小檗 / 63
33 十大功勞 / 64
34 南天竹 / 65
樺木科 Betulaceae
35 白樺 / 66
36 蘭邯千金榆 / 67
37 千金榆 / 68
紫葳科 Bignoniaceae
38 楸樹 / 69
39 灰楸 / 70
40 梓樹 / 71
41 叉葉木 / 72
42 貓尾木 / 73
43 藍(lán)花楹 / 74
44 吊瓜樹 / 75
45 火燒花 / 76
46 菜豆樹 / 77
47 火焰樹 / 78
48 黃花風(fēng)鈴木 / 79
49 黃鐘花 / 80
紅木科 Bixaceae
50 紅木 / 81
木棉科 Bombacaceae
51 猴面包樹 / 82
52 木棉 / 83
53 美麗異木棉 / 84
54 水瓜栗 / 85
55 瓜栗 / 86
紫草科 Boraginaceae
56 福建茶 / 87
黃楊科
57 黃楊 / 88
58 頂花板凳果 / 89
蠟梅科 Calycanthaceae
59 蠟梅 / 90
山柑科 Capparaceae
60 魚木 / 91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61 糯米條 / 92
62 金銀忍冬 / 93
63 接骨木 / 94
64 香莢蒾 / 95
65 珊瑚樹 / 96
66 皺葉莢蒾 / 97
67 海仙花 / 98
68 錦帶 / 99
木麻黃科 Casuarinaceae
69 木麻黃 / 100
衛(wèi)矛科 Celastraceae
70 衛(wèi)矛 / 101
71 膠州衛(wèi)矛 / 102
72 冬青衛(wèi)矛 / 103
73 絲棉木 / 104
連香樹科 Cercidiphyllaceae
74 連香樹 / 105
彎子木科 Cochlospermaceae
75 彎子木 / 106
使君子科 Combretaceae
76 小葉欖仁 / 107
山茱萸科 Cornaceae
77 燈臺樹 / 108
78 山茱萸 / 109
79 日本四照花 / 110
80 四照花 / 111
81 毛梾 / 112
五椏果科 Dilleniaceae
82 大花五椏果 / 113
83 五椏果 / 114
龍腦香科 Dipterocarpaceae
84 青梅 / 115
柿科 Ebenaceae
85 瓶蘭花 / 116
86 柿 / 117
87 君遷子 / 118
胡頹子科 Elaeagnaceae
88 沙棗 / 119
89 胡頹子 / 120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90 尖葉杜英 / 121
91 水石榕 / 122
杜鵑花科 Ericaceae
92 紅脈吊鐘花 / 123
93 吊鐘花 / 124
94 馬醉木 / 125
95 大白杜鵑 / 126
96 馬纓杜鵑 / 127
97 羊躑躅 / 128
98 錦繡杜鵑 / 129
99 杜鵑 / 130
100 黃杯杜鵑 / 131
杜仲科 Eucommiaceae
101 杜仲 / 132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102 石栗 / 133
103 秋楓 / 134
104 變?nèi)~木 / 135
105 一葉萩 / 136
106 血桐 / 137
107 烏桕 / 138
108 油桐 / 139
109 木油桐 / 140
藤黃科 Guttiferae
110 黃牛木 / 141
111 鐵力木 / 142
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
112 蚊母樹 / 143
113 楓香 / 144
114 紅花繼木 / 145
115 殼菜果 / 146
116 紅花荷 / 147
七葉樹科 Hippocastanaceae
117 '普羅提'紅花七葉樹 / 148
118 七葉樹 / 149
119 歐洲七葉樹 / 150
120 北美紅花七葉樹 / 151
胡桃科 Juglandaceae
121 核桃 / 152
122 楓楊 / 153
樟科 Lauraceae
123 陰香 / 154
124 樟樹 / 155
125 潺槁木姜子 / 156
玉蕊科 Lecythidaceae
126 纖細(xì)玉蕊 / 157
豆科 Leguminosae
127 大葉相思 / 158
128 臺灣相思 / 159
129 珍珠相思 / 160
130 海紅豆 / 161
131 南洋楹 / 162
132 合歡 / 163
133 紫穗槐 / 164
134 紅花羊蹄甲 / 165
135 金鳳花 / 166
136 蘇木 / 167
137 朱纓花 / 168
138 錦雞兒 / 169
139 翅莢決明 / 170
140 臘腸樹 / 171
141 粉花決明 / 172
142 美麗決明 / 173
143 黃槐 / 174
144 紫荊 / 175
145 鳳凰木 / 176
146 龍牙花 / 177
147 雞冠刺桐 / 178
148 刺桐 / 179
149 格木 / 180
150 皂莢 / 181
151 金鏈花 / 182
152 儀花 / 183
153 海南紅豆 / 184
154 毛洋槐 / 185
155 刺槐 / 186
156 雨樹 / 187
157 無憂花 / 188
158 大花田菁 / 189
159 槐 / 190
百合科 Liliaceae
160 朱蕉 / 191
161 山海帶 / 192
馬錢科 Loganiaceae
162 大葉醉魚草 / 193
163 灰莉 / 194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164 紫薇 / 195
165 大花紫薇 / 196
166 蝦仔花 / 197
木蘭科 Magnoliaceae
167 披針葉茴香 / 198
168 鵝掌楸 / 199
169 北美鵝掌楸 / 200
170 夜合 / 201
171 玉蘭 / 202
172 荷花玉蘭 / 203
173 二喬木蘭 / 204
174 白蘭 / 205
175 樂昌含笑 / 206
176 含笑 / 207
177 觀光木 / 208
金虎尾科 Malpighiaceae
178 金英 / 209
錦葵科 Malvaceae
179 紅葉槿 / 210
180 木芙蓉 / 211
181 朱槿 / 212
182 木槿 / 213
183 黃槿 / 214
184 垂花懸鈴花 / 215
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185 野牡丹 / 216
186 銀毛野牡丹 / 217
187 巴西野牡丹 / 218
楝科 Meliaceae
188 米蘭 / 219
189 毛麻楝 / 220
190 非洲桃花心木 / 221
191 苦楝 / 222
???Moraceae
192 波羅蜜 / 223
193 構(gòu)樹 / 224
194 高山榕 / 225
195 大果榕 / 226
196 垂榕 / 227
197 美麗枕果榕 / 228
198 橡皮樹 / 229
199 大琴榕 / 230
200 榕樹 / 231
201 聚果榕 / 232
202 菩提樹 / 233
203 筆管榕 / 234
204 黃葛榕 / 235
楊梅科 Myricaceae
205 楊梅 / 236
桃金娘科 Myrtaceae
206 串錢柳 / 237
207 水翁 / 238
208 檸檬桉 / 239
209 紅果仔 / 240
210 黃金香柳 / 241
211 白千層 / 242
212 桃金娘 / 243
213 蒲桃 / 244
214 洋蒲桃 / 245
藍(lán)果樹科 Nyssaceae
215 喜樹 / 246
216 珙桐 / 247
金蓮木科 Ochnaceae
217 金蓮木 / 248
木犀科 Oleaceae
218 流蘇樹 / 249
219 連翹 / 250
220 小葉梣 / 251
221 白蠟 / 252
222 廬山梣 / 253
223 女貞 / 254
224 山指甲 / 255
225 桂花 / 256
226 華北紫丁香 / 257
227 四川丁香 / 258
芍藥科 Paeoniaceae
228 紫牡丹 / 259
229 牡丹 / 260
棕櫚科 Palmae
230 假檳榔 / 261
231 檳榔 / 262
232 桄榔 / 263
233 短穗魚尾葵 / 264
234 董棕 / 265
235 散尾葵 / 266
236 椰子 / 267
237 酒瓶椰子 / 268
238 蒲葵 / 269
239 大王椰子 / 270
240 棕櫚 / 271
241 華盛頓葵 / 272
露兜樹科 Pandanaceae
242 露兜樹 / 273
海桐花科 Pittosporaceae
243 海桐 / 274
懸鈴木科 Platanaceae
244 三球懸鈴木 / 275
石榴科 Punicaceae
245 石榴 / 276
鼠李科 Rhamnaceae
246 拐棗 / 277
247 棗 / 278
薔薇科 Rosaceae
248 梅 / 279
249 杏 / 280
250 桃 / 281
251 榆葉梅 / 282
252 平枝栒子 / 283
253 小葉栒子 / 284
254 東京櫻花 / 285
255 木瓜 / 286
256 皺皮木瓜 / 287
257 山楂 / 288
258 枇杷 / 289
259 紅柄白鵑梅 / 290
260 重瓣棣棠 / 291
261 雜交海棠 / 292
262 山荊子 / 293
263 垂絲海棠 / 294
264 湖北海棠 / 295
265 西府海棠 / 296
266 蘋果 / 297
267 稠李 / 298
268 中華石楠 / 299
269 紅葉石楠 / 300
270 石楠 / 301
271 紫葉李 / 302
272 李 / 303
273 火棘 / 304
274 現(xiàn)代月季 / 305
275 繅絲花 / 306
276 玫瑰 / 307
277 單瓣黃刺玫 / 308
278 華北珍珠梅 / 309
279 水榆花楸 / 310
280 花楸 / 311
281 藏南繡線菊 / 312
282 李葉繡線菊 / 313
茜草科 Rubiaceae
283 梔子 / 314
284 紅紙扇 / 315
285 團(tuán)花 / 316
蕓香科 RUTACEAE
286 黃檗 / 317
楊柳科 Salicaceae
287 響葉楊 / 318
288 加楊 / 319
289 遼楊 / 320
290 垂柳 / 321
291 旱柳 / 322
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292 黃山欒樹 / 323
293 欒樹 / 324
294 無患子 / 325
295 文冠果 / 326
山欖科 Sapotaceae
296 蛋黃果 / 327
297 人心果 / 328
298 神秘果 / 329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299 溲疏 / 330
300 球花溲疏 / 331
301 紫花溲疏 / 332
302 八仙花 / 333
303 圓錐繡球 / 334
304 滇南山梅花 / 335
305 太平花 / 336
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306 泡桐 / 337
307 臺灣泡桐 / 338
308 毛泡桐 / 339
茄科 Solanaceae
309 鴛鴦茉莉 / 340
310 黃瓶子花 / 341
311 大花曼陀羅 / 342
海桑科 Sonneratiaceae
312 八寶樹 / 343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313 野鴉椿 / 344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314 梧桐 / 345
315 蘋婆 / 346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316 秤錘樹 / 347
山礬科 Symplocaceae
317 棱角山礬 / 348
檉柳科 Tamaricaceae
318 檉柳 / 349
山茶科 Theaceae
319 越南抱莖茶 / 350
320 杜鵑紅山茶 / 351
321 紅皮糙果茶 / 352
322 山茶 / 353
323 金花茶 / 354
324 云南山茶 / 355
325 茶梅 / 356
326 廣寧紅花油茶 / 357
327 木荷 / 358
328 單體紅山茶 / 359
329 厚皮香 / 360
瑞香科 Thymelaeaceae
330 結(jié)香 / 361
椴樹科 Tiliaceae
331 文定果 / 362
332 紫椴 / 363
333 蒙椴 / 364
榆科 Ulmaceae
334 樸樹 / 365
335 榔榆 / 366
336 榆樹 / 367
馬鞭草科 Verbenaceae
337 臭牡丹 / 368
338 赪桐 / 369
339 海州常山 / 370
340 藍(lán)蝴蝶 / 371
341 假連翹 / 372
342 冬紅 / 373
343 柚木 /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