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chǔ)化學實驗2:有機化學實驗圖書目錄
第1篇 有機化學實驗的一般知識1
1.1 實驗室安全1
1.1.1 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基本規(guī)則1
1.1.2 有機化學實驗室事故的預防與急救常識1
1.1.3 化學藥品的毒性及化學廢棄物的排放4
1.2 實驗室常用儀器和設(shè)備4
1.2.1 玻璃儀器的洗滌和干燥4
1.2.2 常用電器設(shè)備7
1.2.3 常用反應裝置9
1.3 實驗預習、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11
1.3.1 實驗預習12
1.3.2 實驗記錄12
1.3.3 實驗報告12
1.4 化學化工手冊和文獻查閱15
1.4.1 工具書和手冊15
1.4.2 化學期刊和化學文摘16
1.4.3 Internet化學化工資源18
第2篇 基本操作技術(shù)19
2.1 萃取19
2.1.1 液-液萃取19
2.1.2 液-固萃取20
2.2 干燥21
2.2.1 液體有機化合物的干燥21
2.2.2 固體有機化合物的干燥23
2.3 固體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與純化23
2.3.1 過濾23
2.3.2 重結(jié)晶25
2.3.3 升華28
2.4 液體有機化合物的分離與純化29
2.4.1 蒸餾29
2.4.2 分餾32
2.4.3 水蒸氣蒸餾33
2.4.4 減壓蒸餾35
2.5 無水無氧操作技術(shù)38
2.6 色譜技術(shù)39
2.6.1 紙色譜法39
2.6.2 薄層色譜法40
2.6.3 柱色譜法42
2.6.4 氣相色譜法43
2.6.5 高效液相色譜法44
2.7 有機化合物的物理常數(shù)測定44
2.7.1 熔點的測定44
2.7.2 沸點的測定47
2.7.3 折射率的測定47
2.7.4 旋光度的測定49
2.8 結(jié)構(gòu)表征的波譜技術(shù)51
2.8.1 紅外光譜51
2.8.2 核磁共振譜52
第3篇 基礎(chǔ)合成實驗54
3.1 分子模型設(shè)計54
3.1.1 構(gòu)建構(gòu)造異構(gòu)體模型55
3.1.2 構(gòu)建立體異構(gòu)體模型56
3.2 自由基取代反應57
3.2.1 環(huán)己烷的氯代反應58
3.2.2 各級H原子在溴代反應中的相對活性59
3.3 親電加成反應61
3.3.1 1,2-二溴乙烷的制備61
3.3.2 1,2,3-三溴丙烷的制備63
3.4 親電取代反應64
3.4.1 對二叔丁基苯的制備65
3.4.2 苯乙酮的制備66
3.5 親核取代反應68
3.5.1 叔丁基氯水解反應速率的測定69
3.5.2 2-甲基-2-氯丙烷的制備70
3.5.3 正丁醚的制備71
3.5.4 β-萘乙醚的制備73
3.6 消除反應74
3.6.1 環(huán)己烯的制備75
3.6.2 2-甲基-2-丁烯和2-甲基-1-丁烯的制備76
3.7 格氏反應77
3.7.1 三苯甲醇的制備78
3.7.2 2-甲基-2-丁醇的制備80
3.8 酯化反應82
3.8.1 乙酸乙酯的制備82
3.8.2 苯甲酸乙酯的制備84
3.9 縮合反應85
3.9.1 肉桂酸的制備87
3.9.2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88
3.9.3 安息香的輔酶法合成90
3.10 狄爾斯-阿爾德反應92
3.10.1 蒽與馬來酸酐的環(huán)加成92
3.10.2 環(huán)戊二烯與對苯醌的環(huán)加成93
3.11 氧化反應93
3.11.1 環(huán)己酮的制備94
3.11.2 己二酸的制備96
3.12 還原反應98
3.12.1 1-苯乙醇的制備98
3.13 康尼查羅反應99
3.13.1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備99
3.13.2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備101
3.14 重氮化反應102
3.14.1 甲基橙的制備103
3.14.2 對氯甲苯的制備105
3.15 雜環(huán)化合物的合成107
3.15.1 8-羥基喹啉的制備108
3.15.2 2-氨基噻唑的制備109
3.16 外消旋體的合成與拆分111
3.16.1 (±)-α-苯乙胺的合成112
3.16.2 (±)-α-苯乙胺的拆分113
3.17 天然產(chǎn)物的分離技術(shù)114
3.17.1 酶解-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沙姜精油115
3.17.2 溶劑法從黑胡椒中提取胡椒堿116
3.17.3 從毛發(fā)中提取胱氨酸117
第4篇 現(xiàn)代合成實驗技術(shù)119
4.1 相轉(zhuǎn)移催化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19
4.1.1 鄰甲氧基苯酚相轉(zhuǎn)移催化制備香蘭素120
4.1.2 相轉(zhuǎn)移催化制備二茂鐵121
4.2 光化學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123
4.2.1 苯頻哪醇的光化學制備124
4.2.2 馬來酸酐光化二聚制備1,2,3,4-四羧酸甲酯環(huán)丁烷126
4.3 薄層色譜技術(shù)在監(jiān)測有機反應進程和分離技術(shù)中的應用127
4.3.1 二苯基乙二酮的制備--薄層色譜監(jiān)測反應的進程128
4.4 電化學有機合成129
4.4.1 Kolbe電解法合成十二烷131
4.5 微波輻射技術(shù)132
4.5.1 微波輻射合成對氨基苯磺酸132
4.5.2 微波法提取黑胡椒油樹脂及胡椒堿含量的測定133
4.6 不對稱催化技術(shù)135
4.6.1 α-乙酰氨基肉桂酸的不對稱常壓氫化反應137
4.7 組合化學在藥物合成中的應用138
第5篇 綜合與探究性實驗140
5.1 解熱鎮(zhèn)痛藥片APC各組分的合成與分離鑒定140
5.1.1 阿司匹林的合成140
5.1.2 非那西汀的合成142
5.1.3 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143
5.1.4 薄層色譜法對APC各組分的分離鑒定145
5.2 磺胺藥物的合成及抗菌試驗147
5.2.1 硝基苯的制備148
5.2.2 苯胺的制備149
5.2.3 乙酰苯胺的制備151
5.2.4 對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備153
5.2.5 對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備155
5.2.6 磺胺吡啶的制備157
5.2.7 磺胺噻唑的制備159
5.2.8 磺胺藥物的抗菌試驗161
5.3 避蚊劑N,N-二乙基間甲苯甲酰胺的合成162
5.4 在水相中進行的類似格氏反應研究165
5.5 番茄醬中番茄紅素和β-胡蘿卜素的提取及分析測定166
第6篇 有機化合物官能團的定性鑒定171
6.1 烯烴、炔烴的鑒定171
6.2 芳烴的鑒定171
6.3 鹵代烴的鑒定172
6.4 醇的鑒定172
6.5 酚的鑒定172
6.6 醛和酮的鑒定173
6.7 羧酸及其衍生物的鑒定173
6.8 胺的鑒定174
6.9 糖類的鑒定174
6.10 蛋白質(zhì)的鑒定175
附錄176
附錄1常用元素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1997年)176
附錄2常用有機溶劑的純化176
附錄3常用試劑的配制180
附錄4制備實驗中基本操作一覽表182
附錄5有機化學文獻和手冊中常見的英文縮寫184
主要參考書目186
《基礎(chǔ)化學實驗2:有機化學實驗》可作為高等院?;瘜W、化工、輕工、食品、生物、環(huán)境、制藥、材料等專業(yè)本科生有機化學實驗教材,也可供相關(guān)專業(yè)研究生、從事相關(guān)行業(yè)的技術(shù)人員參考。
喜格-有機化學實驗室一般易產(chǎn)生有害有毒氣體的實驗室應設(shè)在實驗樓的頂層,通風櫥應設(shè)計有引風機,引風機放在比通風櫥高的位置,最好設(shè)在屋面上,位于其他層的通風櫥可以2-3個互相連接在一起,共用一個風管和共用...
基太多了。烷烴去掉一個氫剩余的部分都叫烷基同一種烷烴又會有多種不同的取代基,如丁烷有正丁基,異丁基,叔丁基,仲丁基;烯烴有乙烯基,丙烯基,烯丙基,異丙烯基等,太多了。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zhì)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diào)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格式:pdf
大?。?span id="0skwceq" class="single-tag-height">115KB
頁數(shù): 8頁
評分: 4.6
本科生期末設(shè)計(綜述) 文 獻 綜 述 題 目 工業(yè)生產(chǎn)聚氯乙烯( PCV)的指導 姓 名 孫 敏 學 號 1202011040 學 院 合肥學院 班 級 12 級生物工程 1班 指導教師 李少波 2013 年 6月 6 日 工業(yè)生產(chǎn)聚氯乙烯 (PVC)的指導 【摘要】:目前,世界上 PVC的主要生產(chǎn)方法有四種 :懸浮法、本體法、乳液法和 微懸浮法。其中以懸浮法生產(chǎn)的 PVC占 PVC總產(chǎn)量的近 90%,在 PVC生產(chǎn)中占重 要地位,近年來,該技術(shù)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懸浮聚合法有許多優(yōu)點,如以水為 介質(zhì),廉價、不需要回收、安全、產(chǎn)物容易分離、生產(chǎn)成本低;懸浮聚合體系黏 度低、熱量容易由夾套中冷卻水帶走、溫度容易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穩(wěn)定、由于沒有 向溶劑的鏈轉(zhuǎn)移反應, 其產(chǎn)物分子量一般比溶液聚合物高。 與乳液聚合相比, 懸 浮聚合物上吸
格式:pdf
大?。?span id="0wc0kys" class="single-tag-height">115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8
有機化學材料 首先要知道:世界是由物質(zhì)組成的。 而物質(zhì)還可分為: 混合物、純凈物、單質(zhì)、化合物、無機物、 有機物、金屬、非金屬、惰性氣體、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輕金 屬、重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合金、氫化物、氧化物、酸性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不成鹽氧化物、過氧化物、 超氧化物、氫氧化物、酸、堿、鹽、絡合物。 對于有機化學材料來說, 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 料。它屬于物質(zhì)家族中的有機物一類。 有機物,是有機化合物的簡稱。是指含有碳元素( C)的化 合物,通常還含有氫、氧、氮、硫、磷、鹵素等。比如:糖類、 油脂、蛋白質(zhì)能從動物體內(nèi)提取的物質(zhì)。還有尿素、醋酸、脂肪 等從非生物體內(nèi)提取合成的物質(zhì), 也是有機物。 有機物一般難溶 于水(糖 例外)而易溶于有機溶劑,熔點較低,絕大多數(shù)受熱 易分解,容易燃;有機物的化學反應較慢,并伴有副反應。 有機物種類繁多, 一般分為烴和烴的衍生物
1有機化學實驗常識/
1.1有機化學實驗的主要內(nèi)容/
1.2有機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常識及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2.1有機化學實驗室安全須知/
1.2.2有機化學實驗事故的預防及處理/
1.3實驗室學生守則/
1.4有機化學實驗的預習、記錄和實驗報告的基本要求/
1.4.1實驗預習/
1.4.2實驗記錄/
1.4.3實驗報告/
1.4.4實驗報告示例/
1.5有機化學實驗的常用儀器和裝置/
1.5.1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玻璃儀器/
1.5.2玻璃儀器的連接與裝配/
1.5.3有機化學實驗常用裝置/
1.5.4儀器的選擇、裝配與拆卸/
1.5.5常用玻璃器皿的洗滌和干燥/
1.5.6常用玻璃儀器的保養(yǎng)/
1.5.7有機化學實驗常用電器/
2有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shù)/
2.1化學試劑的取用/
2.2物質(zhì)的加熱/
2.3物質(zhì)的冷卻/
2.4物質(zhì)的干燥/
2.4.1基本原理/
2.4.2液體有機化合物的干燥/
2.4.3固體有機化合物的干燥/
2.4.4氣體的干燥/
2.5重結(jié)晶和過濾/
2.6萃取和洗滌/
2.6.1基本原理/
2.6.2萃取操作/
2.7升華/
2.8有機化合物的色譜分析/
2.8.1氣相色譜/
2.8.2高效液相色譜/
3基本操作實驗/
實驗一毛細管法測定固體有機物的熔點及溫度計的校正/
實驗二蒸餾和沸點的測定/
實驗三分餾/
實驗四水蒸氣蒸餾/
實驗五減壓蒸餾/
實驗六折光率的測定/
實驗七旋光度的測定/
實驗八色譜分離技術(shù)/
實驗九官能團化合物的鑒別實驗/
4有機化合物的普通制備實驗/
實驗十環(huán)己烯的制備/
實驗十一溴乙烷的制備/
實驗十二1溴丁烷的制備/
實驗十三正丁醚的制備/
實驗十四己二酸的制備/
實驗十五肉桂酸的制備/
實驗十六乙酸正丁酯的制備/
實驗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備/
實驗十八乙酰水楊酸的制備/
實驗十九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
實驗二十乙酰苯胺的制備/
實驗二十一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合成及其酸值的測定/
實驗二十二乙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5綠色有機合成和天然產(chǎn)物提取實驗/
5.1綠色化學及綠色有機合成簡介/
5.1.1綠色化學的發(fā)展和12條原則/
5.1.2以綠色化學的原則審視和發(fā)展綠色有機合成/
5.2綠色有機合成實驗/
實驗二十三己二酸的綠色合成/
實驗二十四微波輻射法合成乙酰水楊酸/
實驗二十五1,2二苯乙烯的綠色溴化/
實驗二十六氨基磺酸催化綠色合成乙酸異戊酯/
實驗二十七超聲輔助合成苯亞甲基苯乙酮/
實驗二十八微波輔助Perking反應合成肉桂酸/
5.3天然有機產(chǎn)物的提取和分離/
實驗二十九菠菜葉色素的分離/
實驗三十紅辣椒中色素的分離/
實驗三十一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
實驗三十二裂葉苣荬菜(或槐米)中提取蘆丁/
實驗三十三從橙皮中提取橙皮油/
6創(chuàng)新及應用型實驗/
實驗三十四環(huán)保固體酒精生產(chǎn)工藝和燃燒實驗/
實驗三十五聚乙烯醇縮甲醛啤酒瓶商標膠的制備和貼標實驗/
實驗三十六由廢聚乳酸餐盒制備乳酸鈣/
實驗三十七制作手工肥皂的實驗設(shè)計/
實驗三十八路邊青總多酚的超聲提取及紫外光譜分析/
實驗三十九乙酸異戊酯的綠色合成條件研究/
實驗四十芬頓試劑與粉煤灰對有機實驗廢水的處理/
實驗四十一由環(huán)己醇制備己二酸二酯/
實驗四十二微波輻射法合成藥物/
7實驗綜合練習/
綜合練習一/
綜合練習二/
綜合練習三/
綜合練習四/
綜合練習五/
附錄A常用試劑的配制/
附錄B乙醇溶液的密度和百分組成/
附錄C常用洗滌液的配制/
附錄D關(guān)于毒性危險性化學藥品的知識/
參考文獻/
王錚主編的《有機化學實驗(第2版)》主要分 位有機化學實驗常識、有機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shù)、 基本操作實驗、有機化合物的普通制備實驗、綠色有 機合成和天然產(chǎn)物提取實驗、創(chuàng)新及應用型實驗和實 驗綜合聯(lián)系7個部分。
首先從基本操作技術(shù)開始,系 統(tǒng)地介紹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一些重要操作原理和技 術(shù),使學生熟練掌握各項基本操作,從而為后面的實 驗內(nèi)容打好基礎(chǔ)?;A(chǔ)操作實驗是對基本操作技術(shù)的 實際訓練及補充。有機化合物的普通制備實驗是對理 論課學習的重要補充,是理解理論課內(nèi)容的重要手段 。綠色有機合成和天然產(chǎn)物提取實驗是從綠色化學角 度,綜合各項操作技術(shù)的實驗內(nèi)容。創(chuàng)新及應用型實 驗是結(jié)合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文獻調(diào)研、方案設(shè)計及 實施等科研能力,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本書可作為化學、化工及相關(guān)專業(yè)學生的實驗課教材,也可供相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的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參考。
《有機化學實驗》,麥祿根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
1、蘭州大學編,《有機化學實驗》,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0年6月。
2、汪志勇主編,《實用有機化學實驗高級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2月。
3、László Kürti and Barbara Czakó. Strategic Applications of Named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Elsevier Academic Pres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