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離心式機械增壓 | 外文名 | Centrifugal Superchargers |
---|---|---|---|
特????點 | 用發(fā)動機的皮帶帶動 | 目????的 | 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 |
離心式機械增壓 (Centrifugal Superchargers):這種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很像,只不過它不是用發(fā)動機的廢氣驅動,而是用發(fā)動機的皮帶帶動。它和渦輪增壓增壓原理相同,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以達到壓縮空氣的目的。
機械增壓器的類型有三種:魯式 (Roots)、雙螺旋式和離心式。 它們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將空氣吸入發(fā)動機進氣歧管的方式不同。 魯式和雙螺旋式機械增壓器使用不同類型的嚙合凸緣,而離心式機械增壓器使用葉輪吸入...
機械增壓 ,針對自然進氣引擎在高轉速區(qū)域會出現(xiàn)進氣效率低落的問題,從最基本的關鍵點著手,也就是想辦法提升進氣歧管內的空氣壓力,以克服氣門干涉阻力,雖然進氣歧管、氣門、凸輪軸的尺寸不變,但由于進氣壓力增...
增加進氣的同時,為了保持混合氣濃度,供油量肯定是有相應增加的。但是由于增加了氣缸壓力,提高了燃油的燃燒效率,使得輸出功率增大了。因此,雖然每次點火時燃油消耗有增加,但是車輛在獲得相同速度的前提下,油耗...
格式:pdf
大?。?span id="j1pxrbh" class="single-tag-height">326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5
增壓泵對高壓低滲透層的注水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增壓泵對這部分水井實施二次增壓,達到注好水、注夠水的目的,勝坨油田嘗試采用一種新型增壓泵,即水平離心式增壓泵。該泵具有安全可靠、運行平穩(wěn)、系統(tǒng)性能好等優(yōu)點。在油田注水過程中,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格式:pdf
大?。?span id="71zxhpx" class="single-tag-height">326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5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機械增壓種類
機械增壓共分為3類
這種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很像,只不過它不是用發(fā)動機的廢氣驅動,而是用發(fā)動機的皮帶帶動。它和渦輪增壓增壓原理相同,吸入空氣靠離心力把空氣加壓,以達到壓縮空氣的目的。
你經(jīng)常能在60到70年代的肌肉車上看到看到這東西,它從發(fā)動機蓋上的突非常明顯,正如圖中這輛野馬跑車一樣。這種機械增壓將空氣吸入增壓器內部,有兩個螺旋狀葉片將空氣壓縮,之后送到進氣歧管里。這種機械增壓能提供強大的扭矩輸出。它在加速比賽和街道競賽中十分流行。
這個形式的增壓器是基本型的派生出來的,而且也長得很像,但它們的吸氣壓縮方式卻截然不同。當空氣被吸入增壓器時,被螺旋狀葉片強壓入進氣歧管內。這種形式的增壓器對于提升各個轉速的馬力都很有效
機械增壓裝置又稱“超級增壓器”(supercharger),是一種用于內燃機的強制進氣裝置。與渦輪增壓器相比,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空氣壓縮機的驅動方式,渦輪增壓器利用引擎廢氣推動之,而機械增壓裝置則利用發(fā)動機曲軸產(chǎn)生的扭矩。但是,設計初衷與渦輪增壓器大體相同,都是透過空氣壓縮機為發(fā)動機吸入更多空氣,輔以加大燃油的供給量
常見的機械增壓裝置有離心式機械增壓器、雙螺旋式機械增壓器(又稱“羅茨式增壓器”或“羅茨風機”)和“魯式”機械增壓器(Roots)。由于早期的內燃機用增壓裝置全部都是機械增壓,在發(fā)明之初稱為超級增壓器(Supercharge)。后來渦輪增壓發(fā)明。
機械增壓器(Super Charge)之特性
由于機械增壓器采用皮帶驅動的特性,因此增壓器內部葉片轉速與引擎轉速是完全同步的,基礎特性為:
引擎rpm X(R1/R2)= 增壓器葉片之rpm
R1 引擎皮帶盤之半徑
R2 機械增壓器皮帶盤之半徑
由于各類引擎的皮帶盤尺寸差異不大,同時受限于引擎安裝空間,因此機械增壓器的工作轉速遠低于30,00rpm,與渦輪增壓器經(jīng)常處于100,00rpm以上超高轉域的情形相去甚遠,同時機械增壓器轉速是完全連動于引擎轉速,兩者呈現(xiàn)平起平坐的現(xiàn)象,形成一組穩(wěn)定之等差數(shù)線,而且增壓器與引擎之間會互相影響,當一方運轉受阻的時候,必定會藉由皮帶傳輸而影響另一方的運作,這就是機械增壓器的特性。
由于制造成本的限制,市售車輛?的引擎最高轉速多半維持在7500rpm以下,理想的機械增壓器應該在1000rpm-7500rpm的引擎工作區(qū)域之內,產(chǎn)生一足夠且穩(wěn)定之增壓值,讓引擎輸出提升20-40%,因此機械增壓器必須在低轉速就產(chǎn)生增壓效應,通常引擎一脫離怠速區(qū)域,在1000rpm-1300rpm即能帶動機械增壓器產(chǎn)生增壓效果,并延續(xù)至引擎最高轉速,因此整體增壓曲線是呈現(xiàn)一緩步上升之平滑曲線,經(jīng)由供油程序與泄壓閥的調整,即可達成“高原型”引擎輸出功率曲線的目標。
不過看似完美無缺的機械增壓系統(tǒng),卻有一個小問題存在,由于機械增壓器的動力來源完全依靠引擎帶動,而引擎的負擔越輕,轉速提升就越快,這就是為什么比賽用房車都事先拆除冷氣壓縮機的原因,若是方程式(formula)賽車,甚至連激活馬達、機油幫浦都改成外部連接,以減少對引擎造成的負擔,因此增壓器本身的運轉阻力必須越小越好,才不會拖累引擎的工作效率。
然而增壓器產(chǎn)生的能量(增壓值)與阻力成正比關系,如果一味追求增壓值,雖然引擎輸出的能量大增,但是相對的增壓器內部葉片受風阻力也會升高,當阻力達到某一界限時,增壓器本身的阻力會讓引擎承受極大的負擔,嚴重影響引擎轉速的提升,因此設計師必須在增壓值與引擎負擔之間取得妥協(xié),以避免高增壓系統(tǒng)帶來的負面效應。
目前歐洲生產(chǎn)的機械增壓系統(tǒng)多半采取0.3-0.5kg/c㎡的低增壓,著重在于低轉速扭力輸出與中高轉速“高原型”馬力輸出,而臺灣“特嘉”研發(fā)的新式低阻抗增壓器可以產(chǎn)生0.6-0.9kg/c㎡的中度增壓值,動力提升的幅度更為顯著,雖然機械增壓系統(tǒng)在現(xiàn)階段仍然無法突破1.0kg/c㎡的高增壓范圍,而渦輪增壓早已突破2.0kg/c㎡的超增壓境界,單就效率而言,渦輪增壓系統(tǒng)可以用“倍數(shù)”來提升引擎輸出,但是兩者在結構上無法相提并論。
高增壓渦輪增壓系統(tǒng)必須讓引擎承受由負壓轉變?yōu)檎龎旱膭×易兓c高壓,因此引擎內部機件的材質與加工精密度要求很高,對于冷卻、潤滑系統(tǒng)的要求也遠較一般引擎來得高,保養(yǎng)間隔短、手續(xù)繁雜、工作壽命短..等等都是高增壓值渦輪引擎的缺點。
在引擎機件維持原有形式,不用額外制造高單價精密機件的情形下,機械增壓系統(tǒng)可以讓引擎動力輸出增進20-40%,又不至于造成維修體系的負擔,因此各大車廠在近年都有開發(fā)機械增壓引擎的計劃,例如:BENZ、Jaugar、Aston Martin..等等歐洲高級車廠都采用機械增壓系統(tǒng)來延長現(xiàn)有引擎的生產(chǎn)壽命,并達成環(huán)保、省油、高效率的目標,以大幅節(jié)省新引擎的開發(fā)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