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 | 蔓長春花 | 拉丁學名 | Vinca major L. |
---|---|---|---|
別????名 | 攀纏長春花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合瓣花亞綱 | 目 | 捩花目 |
科 | 夾竹桃科 | 亞????科 | 雞蛋花亞科 |
族 | 雞蛋花族 | 屬 | 蔓長春花屬 |
種 | 蔓長春花 | 分布區(qū)域 | 地中海沿岸及美洲,印度等地 |
4月春播。蔓長春花屬每克種子750粒,發(fā)芽適溫為18-24℃。用播種盤盛消毒腐葉土、培養(yǎng)土和細沙的混合土壤,播后14-21天發(fā)芽。出苗后在光線強、溫度高的中午,需加遮蔭2-3小時。待苗5厘米高,有3對真葉時可盆栽。
春季或初夏剪取蔓長春花的嫩枝,長8-10厘米,剪去下部葉,留頂端2-3對葉,插入沙床或腐葉土中,保持插壤稍濕潤,室溫20-24℃,插后15-20天生根。
蔓長春花采用的莖尖作外植體。經(jīng)消毒的莖尖,剪成數(shù)段,每段0.4-0.6厘米,接種在MS培養(yǎng)基附加6-芐氨基腺嘌呤5毫克/升和萘乙酸0.2毫克/升,經(jīng)1個月培養(yǎng),長出不定芽。再轉接到1/2MS培養(yǎng)基添加激動素0.2毫克/升和吲哚乙酸2毫克/升,半個月后開始長出白根,成為完整的蔓長春花植株。
蔓長春花形態(tài)特征
蔓性半灌木,莖偃臥,花莖直立;除葉緣、葉柄、花萼及花冠喉部有毛外,其余均無毛。葉橢圓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側脈約4對;葉柄長1厘米。花單朵腋生;花梗長4-5厘米;花萼裂片狹披針形,長9毫米;花冠藍色,花冠筒漏斗狀,花冠裂片倒卵形,長12毫米,寬7毫米,先端圓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之下,花絲短而扁平,花藥的頂端有毛;子房由2個心皮所組成。蓇葖長約5厘米。
喜溫暖濕潤,喜陽光也較耐陰,稍耐寒,喜歡生長在深厚肥沃濕潤的土壤中。
蔓長春花(學名:Vinca major L.):蔓性半灌木,莖偃臥,花莖直立。葉橢圓形,長2-6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下延;側脈約4對;葉柄長1厘米。花單朵腋生;花梗長4-5厘米;花冠...
蔓長春花又叫長春蔓,是夾竹桃科的一種蔓性的半灌木植物,葉片全緣對生,翠綠光滑而富于光澤。4-5月開藍色小花,優(yōu)雅宜人。長春花為多年生草本。莖直立,多分枝。葉對生,長橢圓狀,葉柄短,全緣,兩面光滑無毛,...
愉快的回憶、 青春常在、堅貞。。。。。。。。。
|
花葉蔓長春花 (學名:Vinca majorL. cv.Variegata) 該品種與原種的區(qū)別是其葉的邊緣為白色,有黃白色斑點。中國國內主要栽培于江蘇等地區(qū)。 |
蔓長春花既耐熱又耐寒,四季常綠,有著較強的生命力,是一種理想的地被植物。且其花色絢麗,有著較高的觀賞價值。 2100433B
原產(chǎn)于地中海沿岸及美洲,印度等地。在中國江蘇、上海、浙江、湖北和臺灣等地區(qū)有栽培。
蔓長春花栽培技術
蔓長春花忌濕怕澇,盆土澆水不宜過多,過濕影響生長發(fā)育。尤其室內過冬植株應嚴格控制澆水,以干燥為好,否則極易受凍。露地栽培,盛夏陣雨,注意及時排水,以免受澇造成整片死亡。
蔓長春花為喜光性植物,生長期必須有充足陽光,葉片蒼翠有光澤,花色鮮艷。若長期生長在蔭蔽處,葉片發(fā)黃落葉。
蔓長春花適宜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士,耐瘠薄土壤,但不能使用偏堿性、板結、通氣性差的黏質土壤,這會導致植株生長不良,葉子發(fā)黃,不開花。
待其高7-8厘米時摘心1次,以后再摘心2次,以促使多萌發(fā)分枝,多開花。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蔓長春花盆栽或花壇脫盆地栽,從5月下旬開花至11月上旬,長達5個多月。在花期隨時摘除殘花,以免殘花發(fā)霉影響蔓長春花生長和觀賞價值。8-10月為蔓長春花采種期,應隨熟隨采,以免種子散失。
對于蔓長春花的平時管理,還要注意保證給予蔓長春花充分的光照,長期處在蔭蔽處,光照不足,會使葉片發(fā)黃。如果土壤偏堿板結,滲水不良,通氣性差,也會使蔓長春花生長不良,蔓長春花葉子發(fā)黃且不開花。冬季要移入室內,室溫保持在5度以上,并控制澆水,盆土以偏干為好。若室溫保持在15-20度左右,可持續(xù)開花不斷。開春后可移至室外管理。蔓長春花一般栽培兩年換一次盆。
蔓長春花在盆栽后宜放半陰處養(yǎng)護,夏季以給予明亮散射光為宜,避免陽光直曬,并適當噴水降溫增濕。蔓長春花在生長期水分要充足,并在每月施餅肥2-3次。入冬時要移入室內,只要放置在溫度不低于0℃的環(huán)境中就可安然越冬。
格式:pdf
大?。?span id="ob72qd7" class="single-tag-height">115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3
研究表明蕓苔素內酯(BR)對蔓長春花試管苗生根有促進作用。BR使生根高峰提前、單株有效根數(shù)增多、生根率提高,IBA對BR有增效作用。
格式:pdf
大?。?span id="eacbnf1" class="single-tag-height">115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6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生長物質配比對小蔓長春花葉、莖、根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及各生長期無菌植株、愈傷組織中長春胺含量差異。方法:以小蔓長春花無菌苗的葉、莖、根為材料,采用正交設計實驗研究2,4-D,6-BA,NAA對小蔓長春花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在無菌植株生長20,40,60 d,愈傷組織形成高峰期30 d,繼代培養(yǎng)30 d時,采用HPLC分別對其中的長春胺含量測定,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6-BA,NAA對小蔓長春花葉、莖、根愈傷組織的誘導、生長無顯著影響,而2,4-D則影響顯著。無菌植株生長20,40,60 d時,長春胺分別為(0.015±0.003)%,(0.097±0.001)%,(0.113±0.06)%;誘導培養(yǎng)、繼代培養(yǎng)至30 d時,小蔓長春花葉、莖、根愈傷組織長春胺分別為(0.024±0.002 5)%,(0.016±0.001 5)%,(0.010±0.001 5)%,(0.041±0.002)%,(0.019±0.001)%,(0.016±0.002)%。結論:誘導小蔓長春花葉、莖、根愈傷組織形成的最適培養(yǎng)基為MS+2,4-D 1.0 mg.L-1+6-BA 0.5 mg.L-1+NAA 0.5 mg.L-1。不同生長期無菌植株中長春胺含量差異顯著,源于不同外植體的愈傷組織中的長春胺含量不同,其中葉誘導的愈傷組織長春胺含量顯著高于莖、根產(chǎn)生的愈傷組織。
蔓長春花 Vinca major L.
小蔓長春花 Vinca minor L.
小蔓長春花花色絢麗,是一種理想的觀賞型花卉。
從小蔓長春花中可提取長春胺和長春胺衍生物脫水長春胺乙酯(長春西?。R呀?jīng)廣泛地用于治療腦血管病變引起的各種癥狀如偏癱、失語癥和老年性腦退化等。
小蔓長春花在生長季節(jié)都可以挖取帶根的枝條,直接移栽于大田。以春、秋季為宜。
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老枝條。剪成10-15厘米長的小枝,每個小枝帶有3-4個節(jié)。把插條斜插入床內2節(jié)左右,至少有1節(jié)埋在基質內,露出1-2節(jié)。扦插基質可用蛭石、珍珠巖、蛭石與珍珠巖混合物、砂或一般土壤。一年四季均可扦插,其中以春季扦插成活率最高,生根最快。
小蔓長春花的繁殖可采用離體快速繁殖。首先是選用無菌短枝扦插法,獲得無菌材料后,進行組織培養(yǎng):
切取3-4節(jié)再生梢轉入生根培養(yǎng)基內誘導生根,8-10日就能出現(xiàn)肉眼可見的白色根突,生根率可達100%,留在原瓶中的基部繼續(xù)培養(yǎng),則會長出二茬再生梢。這樣培養(yǎng)1次,其莖枝粗壯度幾乎不減。
再生梢在生根培養(yǎng)基上誘導出白色根突后,移栽到滅過菌的蛙石、土的介質中,放在強散射光下,春、秋季節(jié)如保溫良好,成活率可達90%以上。小蔓長春花離體快速繁殖,可獲得節(jié)間短、葉片大的矮化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