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玫瑰窗有法國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等。玫瑰窗為教堂中彩色玻璃窗的一種,由于它的位置而成為裝飾的重點,在陽光照耀時,把教堂內(nèi)部渲染的五彩繽紛、眩神奪目。玫瑰窗忽明忽暗,斑駁陸離光影中,讓人有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玫瑰窗位置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構圖中,一對塔夾著中廳的山墻,垂直的分為三部分。山墻檐頭上的欄桿、大門洞上一長列安置著猶太和以色列諸王的雕像的龕,把三部分橫向聯(lián)系起來。中央,欄桿和龕之間,是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圣母的純潔(也有說法認為,玫瑰象征著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圣經(jīng)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與女性崇拜)。3座門洞,都有周圈的基層線腳,線腳上刻著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頂,不過有些沒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玫瑰窗來歷和做法
哥特式教堂幾乎沒有墻面,而窗子很大,占滿整個開間,是最適宜裝飾的地方。當時 還不能生產(chǎn)純凈的透明玻璃,卻能生產(chǎn)含有各種雜質(zhì)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馬賽克的啟發(fā),心靈手巧的工匠們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一幅幅的圖畫。具體做法是,先用鐵欞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再用工字形截面的鉛條在格子里盤成圖畫,彩色玻璃就鑲在鉛條之間。鉛條柔軟,便于把玻璃片嵌進工字形截面中去,13世紀中葉以前,由于只會生產(chǎn)小塊玻璃,所以分格小,整個大窗子色彩特別渾厚豐富,并且便于色調(diào)的統(tǒng)一。13世紀之后,能夠生產(chǎn)大塊玻璃了,窗上的分格趨向疏闊,但大面積的色調(diào)統(tǒng)一就很難維持了,而且也就削弱了裝飾性,削弱了同建筑的協(xié)調(diào)。
澳大利亞的許多教堂都有哥特式復興時期的玫瑰窗,其中有三個在悉尼圣瑪麗大教堂的玫瑰窗出自威廉沃德爾之手;而另一個則在墨爾本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并在其西區(qū)的頂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七色光花窗。 在厄瓜多爾的國...
此戶型為三室兩廳兩衛(wèi),戶型通透明亮,客餐廳兩個面都是大的落地玻璃窗,原本的戶型結構在進門處沒有理想的鞋帽區(qū)域,廚房的空間比較大,所以就在原有的廚房墻體往里面推了一個柜體的空間,這樣在進門處就設計了一個...
可以用類似裝修的顏色試試。墻面還是用白色,米色這種淺的顏色,窗簾可以搭配紅色 淡色系的會比較好看。 1、簾身用料計算 ...
澳大利亞的許多教堂都有哥特式復興時期的玫瑰窗,其中有三個在悉尼圣瑪麗大教堂的玫瑰窗出自威廉沃德爾之手;而另一個則在墨爾本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并在其西區(qū)的頂部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七色光花窗。
在厄瓜多爾的國家大教堂和圣特蕾莎教堂發(fā)現(xiàn)了兩個奇妙的典型玫瑰花窗。國家大教堂建于1893年,而圣特蕾莎教堂建于1934年。昆卡位于安第斯山脈南部,此處的教堂擁有著一個引人注目的玫瑰窗。
雖然在英國半島修道院的西側頂部以及倫敦古老的圣保羅大教堂中都有使用跨度大的玫瑰窗,但是玫瑰窗的使用大多都會受到教堂的十字型翼部限制。
中世紀的玫瑰窗出現(xiàn)在紐約、林肯、坎特伯雷、達勒姆和牛津教堂。
中世紀的貝弗利大教堂有一個早期哥特式的輪形窗扇,這是一個不錯的范例。它有十個輻條,每束光都終止于一個尖形的三葉草,并用裝飾板窗花格圍繞其上。
在倫敦的由威廉霍斯金設計阿布尼公園教堂(跨教派)、巴內(nèi)斯的圣三一教堂、里士滿的圣尼古拉斯教堂、還有由喬治·吉爾伯特·斯科特設計的圣奧爾本斯大教堂都可以看到后來各種形式的玫瑰窗。
在約克郡、阿普爾頓·摩爾的基督教堂中,19世紀的建筑師J.L.Pearson似乎已經(jīng)用他的靈感做出象征白玫瑰的區(qū)域符號。這種不尋常的板花格窗可以追溯到19世紀60年代,當時的玫瑰窗設計成五雙段,就像有兩個部分的花瓣組成簡單的玫瑰花。
在蘭馨學院的教堂中,有一處建于1978年的玫瑰窗,被認為是英格蘭最大的玫瑰窗。其直徑達32英尺。
法國有極多的中世紀玫瑰窗,大部分是用古代玻璃完成的。在法國北部,玫瑰窗通常是教堂外觀的主要特征。并且,教堂頂部的十字型翼部通常也鑲嵌有玫瑰窗。這樣的例子可以在巴黎圣母院,圣丹尼斯大教堂,沙特爾大教堂,蘭斯大教堂,亞眠大教堂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見到。
意大利的洛迪大教堂
在意大利,玫瑰窗尤其受到倫巴第建筑師獨特的青睞。例如在維羅納的圣芝諾大教堂、摩德納大教堂以及在像錫耶納和奧維多大教堂那般的托斯卡納哥特式大教堂。一個突出的典型玫瑰窗建筑是在莫利塞的拉里諾小教堂的十三條核心(1312),其余的是阿西西的圣弗蘭西斯和在拉奎拉的圣托瑪利亞教堂(1289)。
無花紋或無彩色玻璃的巴洛克眼可以在圣安東尼奧,德克薩斯州的圣若澤見到。它可以追溯到1718-31年,由圣方濟會的神父發(fā)現(xiàn)。
在美國,最大的玫瑰窗是在紐約的圣約翰大教堂主門上的玫瑰窗。它的設計呈現(xiàn)出哥特式復興的風格,并且使用超過10000片的彩色玻璃制造而成。
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有三大玫瑰窗,分別代表了創(chuàng)造物、最后的審批和上帝的榮耀。
在1954年的紐約,法國的藝術家亨利馬蒂斯,在波卡蒂科山聯(lián)盟教堂的東墻上創(chuàng)造了紀念艾比奧德里奇洛克菲勒的玫瑰窗。
格式:pdf
大小:1.6M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4. 窗簾的種類:(名詞解釋) (1)、布簾(窗簾布和窗紗) (2)、羅馬簾 (3)、卷簾 (4)、水波式布簾(紗簾) (5)、百葉簾 (6)、垂簾 (7)、折疊簾(百折簾) (8)、風琴簾 羅 馬 簾 一種上拉式的布藝窗簾, 其特色是較傳統(tǒng)兩邊開的布簾簡約, 所以能使室內(nèi)空間感較大。 當 拉起時比其它上拉式的窗簾亦較特別, 有一折折的層次感覺, 讓你的窗戶增添一份美感。 如 需遮擋光線,羅馬簾背后亦可加上遮光布。 百 葉 簾 主要分有鋁質(zhì)和木質(zhì)兩種, 百葉簾適用范圍廣泛, 是控制光線和私隱的最佳選擇, 既可透風 亦可按您的需要而任意調(diào)整光線。而木百葉簾使人一種高貴清雅的感覺,不同的木紋顏色, 讓您容易配襯不同的家具。 布簾 . 紗簾 布藝窗簾, 是一種較傳統(tǒng)的窗簾款式, 除可配用普通的路軌外, 亦可配用羅馬式木通或藝術 鐡通來做出不同的效果。 如襯托紗簾或不同款式的簾冚, 更能令您的家居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構圖中,一對塔夾著中廳的山墻,垂直的分為三部分。山墻檐頭上的欄桿、大門洞上一長列安置著猶太和以色列諸王的雕像的龕,把三部分橫向聯(lián)系起來。中央,欄桿和龕之間,是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圣母的純潔(也有說法認為,玫瑰象征著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圣經(jīng)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與女性崇拜)。3座門洞,都有周圈的基層線腳,線腳上刻著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頂,不過有些沒有造成,有些倒塌了。
哥特式教堂幾乎沒有墻面,而窗子很大,占滿整個開間,是最適宜裝飾的地方。當時還不能生產(chǎn)純凈的透明玻璃,卻能生產(chǎn)含有各種雜質(zhì)的彩色玻璃。受到拜占庭教堂的玻璃馬賽克的啟發(fā),心靈手巧的工匠們用彩色玻璃在整個窗子上鑲嵌一幅幅的圖畫。具體做法是,先用鐵欞把窗子分成不大的格子,再用工字形截面的鉛條在格子里盤成圖畫,彩色玻璃就鑲在鉛條之間。鉛條柔軟,便于把玻璃片嵌進工字形截面中去,13世紀中葉以前,由于只會生產(chǎn)小塊玻璃,所以分格小,整個大窗子色彩特別渾厚豐富,并且便于色調(diào)的統(tǒng)一。13世紀之后,能夠生產(chǎn)大塊玻璃了,窗上的分格趨向疏闊,但大面積的色調(diào)統(tǒng)一就很難維持了,而且也就削弱了裝飾性,削弱了同建筑的協(xié)調(diào)。
在哥特式教堂的西面典型構圖中,一對塔夾著中廳的山墻,垂直的分為三部分。山墻檐頭上的欄桿、大門洞上一長列安置著猶太和以色列諸王的雕像的龕,把三部分橫向聯(lián)系起來。中央,欄桿和龕之間,是圓形的玫瑰窗,象征圣母的純潔(也有說法認為,玫瑰象征著彌賽亞,就是耶穌基督;圣經(jīng)中玫瑰也代表古代的血液與女性崇拜)。3座門洞,都有周圈的基層線腳,線腳上刻著成串的圣像。塔上有很高的尖頂,不過有些沒有造成,有些倒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