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果長(zhǎng)蕊杜鵑(變種)是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杜鵑花目、杜鵑花科、杜鵑屬類生物,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
中文名稱 | 毛果長(zhǎng)蕊杜鵑 | 組 | 長(zhǎng)蕊組 |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種 | 長(zhǎng)蕊杜鵑 |
界 | 植物界 | 目 | 杜鵑花目 |
科 | 杜鵑花科 | 拉丁學(xué)名 | 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 var. lasiocarpum R. C. Fang et C. H. Yang |
亞屬 | 馬銀花亞屬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科 | 杜鵑花亞科 | 亞綱 | 合瓣花亞綱 |
屬 | 杜鵑屬 |
生于海拔400-1 450米的雜木林內(nèi)。
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 var. lasiocarpum R. C.Fang et C. H. Yang in Act. Bot. Yunn. 4:249. 1982; 峨眉山杜鵑花64. 1986; 云南植物志4: 543. 1986;中國四川杜鵑花325. 1986.
毛果長(zhǎng)蕊杜鵑(變種)形態(tài)特征
?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qū)別在于本變種的花梗、子房幼時(shí)密被灰白色絨毛,果成熟時(shí)無毛或近于無毛。花期4-5月,果期7-8月。
原植物長(zhǎng)蕊杜鵑(原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7米;幼枝纖細(xì),無毛。葉常輪生枝頂,革質(zhì),橢圓形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6.5-8厘米,稀達(dá)10厘米以上,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斜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具光澤,下面蒼白綠色,兩面無毛,稀干時(shí)具白粉,中脈在上面凹陷,下面凸出,側(cè)脈不明顯;葉柄長(zhǎng)8-12毫米,無毛?;ㄑ繄A錐狀,鱗片卵形,覆瓦狀排列,僅邊緣和先端被柔毛?;ǔ?-5朵簇生枝頂葉腋;花梗長(zhǎng)2-2.5厘米,無毛;花萼小,微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有時(shí)薔薇色,漏斗形,長(zhǎng)3-3.3厘米,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長(zhǎng)圓狀倒卵形,長(zhǎng)2-2.5厘米,上方裂片內(nèi)側(cè)具黃色斑點(diǎn),花冠管筒狀,長(zhǎng)1.3厘米,向基部漸狹;雄蕊10,細(xì)長(zhǎng),伸出于花冠外很長(zhǎng),花絲下部被微柔毛或近于無毛;子房圓柱形,長(zhǎng)4毫米,無毛,花柱長(zhǎng)4-5厘米,超過雄蕊,無毛,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zhǎng)2-3(-4)厘米,微拱彎,具7條縱肋,先端漸尖,無毛?;ㄆ?-5月,果期7-10月。本種與毛棉杜鵑花R. moulmainense Hook. f. 相似,但本種的雄蕊遠(yuǎn)較花冠長(zhǎng);花冠裂片較狹,易于區(qū)別。
半常綠灌木,高達(dá)2米,分枝多,幼枝圓柱狀,密被灰棕色糙伏毛,老枝灰褐色,近于無毛。葉革質(zhì),集生枝端,卵形至卵狀長(zhǎng)圓形或長(zhǎng)圓狀披針形,長(zhǎng)1.5-6(-8)厘米,寬1-2.5(-4)厘米,先端漸尖,具短尖...
根據(jù)杜鵑花花色品種的不同,其花蕊的顏色也各不相同,詳情請(qǐng)參閱百度圖片《杜鵑花》,有很多杜鵑花的特寫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花蕊顏色。
早田氏爵床(臺(tái)灣植物志第二版,1998)(變種)澎湖爵床(臺(tái)灣植物志,1978)草本,莖鋪散或外傾,密被長(zhǎng)硬毛。葉幾無柄,多汁,卵形或近圓形,長(zhǎng)10-16毫米,寬8-10毫米,頂端鈍,基部圓或?qū)捫ㄐ危?..
采自云南廣南。
格式:pdf
大?。?span id="gi35s6j" class="single-tag-height">109KB
頁數(shù): 2頁
評(píng)分: 4.5
目的:測(cè)定毛果杜鵑中槲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用Hypersil C_(18)色譜柱,以乙腈-0.05%磷酸(20:80)為流動(dòng)相,檢測(cè)波長(zhǎng)350nm。結(jié)果:槲皮苷在1.966~98.3μg·mL~(-1)線性關(guān)系良好,槲皮苷平均回收率為100.30%,RSD為2.54%(n=6)結(jié)論:該方法簡(jiǎn)便快速,準(zhǔn)確實(shí)用,可用于控制毛果杜鵑的質(zhì)量。
格式:pdf
大?。?span id="p5eop5a" class="single-tag-height">109KB
頁數(shù): 2頁
評(píng)分: 4.4
長(zhǎng)蕊翹楚朱槿紅 朱槿 (Hibiscus rosa-sinensis)為錦葵科木槿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別名大紅花、扶桑、朱槿牡 丹、花上花、佛桑、土牡丹等。株高 1m~3m,直立多分枝。葉互 生,葉片闊卵形,葉緣 有鋸齒。單花著生于植株中上部葉腋,花冠類型有單瓣、重瓣之別,花色變化繁復(fù),五彩繽 紛。單瓣類型花朵有一共同特征,即有雄蕊花絲合 生的花絲筒伸出于花冠之外,其上金黃 色的花藥和散落的花粉熠熠生輝。 花絲筒之中央為雌蕊的花柱, 突出于花絲筒的頂端, 深紅 色或金黃色、橙紅色的柱頭十分美 觀,花朵朝開暮落但未見結(jié)實(shí);重瓣花的雄蕊則多長(zhǎng)成 疏松的一簇。 朱槿原產(chǎn)于我國南方,園藝栽培歷史悠久。公元前三世紀(jì)的《山海經(jīng)》就有著錄, 《本 草綱目》 (1578 年)已記有不同花色的單瓣、重瓣品種,此 后史籍記載更多更詳,國外對(duì)其 有“中國薔薇 ”的美稱。朱槿性喜溫暖濕潤(rùn)、陽光充足的氣候,不耐霜寒
本種與毛棉杜鵑花R.Moulmaineme Hook.F.相似,但本種的雄蕊遠(yuǎn)較花冠長(zhǎng); 花冠裂片較狹,易于區(qū)別。
長(zhǎng)蕊杜鵑(原變種)檔案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四川、貴州和云南。通常生 于海拔500-1600米的灌叢或疏林內(nèi)。模式標(biāo)本采自云南。
海 拔:500-1600
中國植物志:57(2):352
組中文名:長(zhǎng)蕊組
組拉丁名:Sect.Choniastrum Franch.
亞屬中文名:馬銀花亞屬
亞屬拉丁名:Subgen.Azaleastrum Planch.
屬拉丁名:Rhododendron
亞科中文名:杜鵑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RHODODENDROIDEAE Drude
科中文名:杜鵑花科
科拉丁名:Ericac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長(zhǎng)蕊杜鵑(原變種)形態(tài)特征
花芽圓錐狀,鱗片卵形,覆瓦狀排列,僅邊緣和先端被柔毛?;ǔ?-5朵簇生枝頂葉腋;花梗長(zhǎng) 2-2.5厘米,無毛;花萼小,微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有時(shí)薔薇色,漏斗形, 長(zhǎng)3-3.5厘米,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長(zhǎng)圓狀倒卵形,長(zhǎng)2-2.5厘米,上方裂片內(nèi)側(cè)具 黃色斑點(diǎn),花冠管筒狀,長(zhǎng)1.3厘米,向基邡漸狹;雄蕊10,細(xì)長(zhǎng),伸出于花冠外很 長(zhǎng),花絲下部被微柔毛或近于無毛;子房圓柱形,長(zhǎng)4毫米,無毛,花柱長(zhǎng)4--5厘米, 超過雄蕊,無毛,柱頭頭狀。蒴果圓柱形,長(zhǎng)2-3(--4)厘米,微拱彎,具7條縱肋, 先端漸尖,無毛?;ㄆ?-5月,果期7-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