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菊,別名:黃花蟛蜞草、黃花墨菜、黃花龍舌草、田黃菊、鹵地菊,學名:Wedelia chinensis (Osbeck.)Merr.,屬于菊科、蟛蜞菊屬植物蟛蜞菊,多年生草本。莖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節(jié)生出不定根,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生于路旁、田邊、溝邊或濕潤草地上,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花語 脆貞不于 也是忠貞不渝 貞:意志或操守堅定不移,有操守;渝:改變,違背,變。忠誠堅定,永不改變(永不變心)。
中文學名 | 蟛蜞菊 | 拉丁學名 | Wedelia chinensis (Osbeck.) Merr. |
---|---|---|---|
別稱 | 黃花蟛蜞草、黃花墨菜、黃花龍舌草、田黃菊、鹵地菊 | 二名法 | Wedelia chinensis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目 | 桔梗目 |
科 | 菊科 | 族 | 向日葵族 |
屬 | 蟛蜞菊屬 | 種 | 蟛蜞菊 |
分布區(qū)域 | 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
蟛蜞菊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莖 匍匐,上部近直立,基部各節(jié)生出不定根,長15-50厘米,基部徑約2毫米,分枝,有闊溝紋,疏被貼生的短糙毛或下部脫毛。葉無柄,橢圓形、長圓形或線形,長3-7厘米,寬7-13毫米,基部狹,頂端短尖或鈍,全緣或有1-3對疏粗齒,兩面疏被貼生的短糙毛,中脈在上面明顯或有時不明顯,在下面稍凸起,側(cè)脈1-2對,通常僅有下部離基發(fā)出的1對較明顯,無網(wǎng)狀脈。頭狀花序少數(shù),徑15-20毫米,單生于枝頂或葉腋內(nèi);花序梗長3-10厘米,被貼生短粗毛;總苞鐘形,寬約1厘米,長約12毫米;總苞2層,外層葉質(zhì),綠色,橢圓形,長10-12毫米,頂端鈍或渾圓,背面疏被貼生短糙毛,內(nèi)層較小,長圓形,長6-7毫米,頂端尖,上半部有緣毛;托片折疊成線形,長約6毫米,無毛,頂端漸尖,有時具3淺裂。舌狀花1層,黃色,舌片卵狀長圓形,長約8毫米,頂端2-3深裂,管部細短,長為舌片的1/5。管狀花較多,黃色,長約5毫米,花冠近鐘形,向上漸擴大,檐部5裂,裂片卵形,鈍。瘦果倒卵形,長約4毫米,多疣狀突起,頂端稍收縮,舌狀花的瘦果具3邊,邊緣增厚。無冠毛,而有具細齒的冠毛環(huán)?;ㄆ?-9月。
|
|
生于路旁、田邊、溝邊或濕潤草地上。
蟛蜞菊
藥名:蟛蜞菊
漢語拼音:pengqiju
英文名:ChineseWedeliaHer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edeliachinensis(Osb.)Merr.[Sol-idagochinensisOsbeck;Wedeliacalendulacea(L.)Less.]
拉丁文名:HerbaWedeliaeChinensis。
功效分類:清熱解毒藥;祛瘀藥。
科屬分類:菊科。
別名:路邊菊、馬蘭草、蟛蜞花、水蘭、鹵地菊、黃花龍舌草、黃花曲草、鹿舌草、黃花墨菜、龍舌草。蟛蜞菊
性味:味微苦;甘;性涼。
歸經(jīng):歸肺經(jīng);肝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散瘀
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炎;扁桃體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氣管炎;肺炎;肺結(jié)核咯血;鼻衄;尿血;傳染性肝炎;痢疾;痔瘡;外用治疔瘡癤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搗汁含漱。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田邊、路旁、溝邊、山谷或濕潤草地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遼寧、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蟛蜞菊的全草。
采收儲藏:春、夏季采收全草,秋季挖根,鮮用或切段曬干。
生于路旁、田邊、溝邊或濕潤草地上。
合軸分枝,具體見圖
你好:蟛蜞菊,別名:黃花蟛蜞草、黃花墨菜、黃花龍舌草、田黃菊、鹵地菊,學名:Wedelia chinensis (Osbeck.)Merr.,屬于菊科、...
廣產(chǎn)我國東北部(遼寧)、東部和南部各省區(qū)及其沿海島嶼。也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至日本。
蟛蜞菊原產(chǎn)南美洲,在中國南方分布很廣。其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8~26℃,能忍受34℃的高溫及4℃的低溫,全日照或半陰條件下均可生長良好。它適應(yīng)于任何疏松土壤,耐旱、耐濕、耐瘠、耐鹽堿,抗蟲抗病害,易成活、生長快、覆蓋面廣,
中國南方各地多有引種。
蟛蜞菊全年開花不斷,春夏為盛,是優(yōu)良的地被植物。株高約50厘米,莖長可達2m以上。高地栽植呈懸垂性,平地栽培莖呈葡匐性,節(jié)處生不定根?;ㄉr黃,葉色四季青翠。
格式:pdf
大?。?span id="boqmwnx" class="single-tag-height">21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在公路邊坡上種植三裂蟛蜞菊,能較快形成植被覆蓋層,有效地阻止地表徑流沖刷坡面,起到公路土質(zhì)邊坡水土保持的作用,同時也美化了公路周邊環(huán)境。
格式:pdf
大?。?span id="f6e5bk1" class="single-tag-height">21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目的觀察蟛蜞菊內(nèi)酯預(yù)處理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理。方法將40只SD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shù)組、缺血再灌注組(模型組)和蟛蜞菊內(nèi)酯高、低劑量預(yù)處理組。動物術(shù)前分別腹腔內(nèi)注射蟛蜞菊內(nèi)酯10,20 mg·Kg-1,1次/d,連續(xù)3 d,再進行肝缺血1 h,再灌注4 h,實驗結(jié)束后檢測大鼠血清中谷丙轉(zhuǎn)氨酶(ALT)和谷草轉(zhuǎn)氨酶(AST)的含量及肝組織中脂質(zhì)過氧化反應(yīng)產(chǎn)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并通過光鏡觀察肝組織結(jié)構(gòu)的形態(tài)學改變。結(jié)果不同劑量蟛蜞菊內(nèi)酯處理組血清ATL、AST及肝組織中MDA含量明顯低于肝缺血再灌注組(P<0.01),肝組織中SOD及GSH-Px活性含量則高于缺血再灌注組(P<0.01),肝細胞形態(tài)學異常改變較模型組也明顯減輕。結(jié)論蟛蜞菊內(nèi)酯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具有保護作用,其機制與減輕肝細胞脂質(zhì)過氧化作用有關(guān)。
孿花蟛蜞菊 Wedelia biflora (L.) DC.
蟛蜞菊 Wedelia chinensis (Osbeck.) Merr.
鹵地菊 Wedelia prostrata (Hook. et Arn. ) Hemsl.
麻葉蟛蜞菊 Wedelia urticifolia DC.
山蟛蜞菊 Wedelia wallichii Less.
山蟛蜞菊簡介
種中文名:山蟛蜞菊
種拉丁名:Wedelia wallichii Less.
種別名 :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蟛蜞菊屬
屬拉丁名:Wedelia
科名 | 菊科 |
拉丁名 | Wedelia prostrata |
種名 | 黃花蟛蜞菊 |
引種人 | 梁雁冰 |
引種時間 | 1980.4.2 |
引種地點 | 中醫(y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