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單位自制冰棒的人一定記得,那種冰棒非常非常硬,一點不象如今的冰棒這么松軟,這是為什么呢"para" label-module="para">
這里就要先說說合金的“熱脆”現象了?!盁岽唷笔侵负辖鹪诩訜岬竭h沒達到該成分合金的理論熔點的情況下,出現的一敲就散架的現象,看起來好像是太脆,太酥了,所以被稱為“熱脆”。它出現的原因是因為,當合金在正常冷卻速度的情況下,并不是象純種金屬那樣開始凝固和結束凝固的溫度是相同的(即有熔點),而是有一個范圍的,而且先凝固的合金成分和后凝固的不同。先凝固的成分具有更高的熔點,化學成分和沒凝固的也不相同,先凝固的部分占用掉的金屬成分會改變剩余未凝固金屬的化學成分,使它的完全凝固溫度比之前更低,越來越低。當最后凝固之后,整塊合金中的成分并不是處處相同的,而是先凝固的部分和后凝固的部分具有不同的成分比,所以具有不同的熔化溫度。而我們通常說合金的成分比是指它們的總的成分比,這樣我們根據總的成分比判斷的熔化溫度就和實際合金當中存在的最低熔化溫度不符合,有時要高很多。當我們自以為還遠沒達到合金的熔化溫度時,合金當中實際上已經有部分金屬熔化了,而且因為冷卻是自表向里的關系,這些易熔成分都是處于垂直合金表面呈放射狀向里密密麻麻分布高熔點成分的針狀體的間隙中的,所以這樣的合金就一敲就碎,顯得非常沒有強度了。
水中如果加入了很多溶解物比如糖,就相當于是合金,它在結冰的時候也會出現合金的類似現象,糖越多,這種現象越明顯。冰棒之所以松軟就是因為其中放的糖多,結冰的時候,先結冰的是熔點高的幾乎不含糖的水,溫度逐漸降低,結冰的也逐漸是含糖量高的水,因為制冰棒的溫度不會特別低,所以甚至可能有部分很甜的糖水,最后根本都沒結冰,即使結冰了,因為它們的熔點非常低,一拿出來吃的時候就先熔化了,所以,這樣的冰棒吃起來就象刨冰似的,非常松軟。而含糖量低的冰棒(放糖精,只要一點點就很甜),幾乎都是在0度結冰的,拿出來吃的時候,要熔化也是從外往里熔化,里面的始終是一塊整體,不會出現先熔化的間隙,所以非常硬。
根據上面的知識我們還可以理解下面這些:
松軟的冰棒,外面的部分沒有里面甜,先熔化的部分更甜(我吃冰棒總是使勁的把冰棒的甜水吸干,剩下的部分就是幾乎沒甜味的冰了,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體驗),松軟的冰棒會有由外向里刺的針狀的冰晶,里面是最后凝固的最甜的部分。
硬的冰棒沒有上面這些特性,就是一砣死冰,里里外外一樣甜,不存在先熔化的更甜的水,也沒有空隙讓你去吸,你只能從外到里把它熔化掉。
傳統(tǒng)的板材生產,連鑄板坯在坯庫存放冷卻后,再裝人加熱爐進行加熱、軋制,對冷坯加熱的時間長、效率低、能耗高。近年來,許多生產廠實現直接熱裝工藝,以節(jié)約能源,提高生產效率。然而,直接熱裝工藝不象傳統(tǒng)冷裝工藝那樣可以防止或減輕某些化合物析出對軋制過程的影響,在軋制某些熱裝鋼種時,會在板材表面產生裂紋,這就是熱脆性問題。
研究表明,氮化鋁[AIN]的析出是直接熱裝工藝中熱脆性問題產生的根源,在多數鋁鎮(zhèn)靜鋼中都有氮化鋁存在。鑄坯在經歷從奧氏體到奧氏體 鐵素體的相變過程中,氮化鋁在奧氏體晶界析出,如果此時將板坯裝入加熱爐加熱,即使板坯又經過另一相變(由奧氏體 鐵素體變?yōu)閵W氏體),但析出物仍然在奧氏體晶界上,見圖1。
析出物成為降低晶粒間結合力的薄弱點,晶粒的可遷移性減弱,導致微觀結構中晶粒邊界強度降低。在軋制過程中板坯表面在晶界處撕裂,產生表面裂紋。這種裂紋的形狀類似于橫向裂紋或網狀裂紋,當有其它應力增加因素存在和/或因板坯表面不規(guī)則(如振痕等)產生應力集中時,結果將會更嚴重。氮化鋁的析出也惡化了與其它析出物和或殘余元素相關聯的問題,銅、釩、鈮等元素本身會導致有裂紋傾向的微觀結構的產生。如果這些元素析出產生的微觀結構的弱化與曲于氮化鋁析出造成的結構弱化相疊加,鑄坯直接熱裝軋制將會出現嚴重的熱脆性問題。
(1)加入合金法
通常加入鈦固定氮,避免氮化鋁的形成。這種辦法是有效的,但會增加生產成本。
(2)高溫鑄坯熱裝法
采用提高拉速、降低冷卻強度等措施,使鑄坯一直保持高溫,即鑄坯不經歷從奧氏體到奧氏體 鐵素體的相變過程,防止氮化鋁的析出。
(3)鑄坯冷裝法
采用傳統(tǒng)的冷裝工藝,鑄坯經歷了從奧氏體到奧氏體 鐵索體的相變過程且有氮化鋁的析出。但如圖1所示,隨著在坯庫的繼續(xù)冷卻,鑄坯又經歷了從奧氏體 鐵素體到鐵素體 珠光體的相變過程。這個相變導致了鋼的再結晶,再結晶把析出物包圍在新形成的晶粒內,析出物不在晶界上,晶問強度增加,此時再將鑄坯裝入加熱爐加熱軋制,就不會出現熱脆性問題。但這種工藝顯然不能達到熱裝的效果。
(4)鋼水成分控制法
鋼水中[N]和[A1]含量達到一定值時,才會有氮化鋁的形成及析出,如果控制鋼水中[N]和[A1]含量,就會避免或減少氮化鋁的形成及析出,從而避免熱脆性問題。傳統(tǒng)的解決熱脆性問題的辦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及缺點。最近國外開發(fā)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即鑄坯淬火處理,它既能解決熱脆性問題,又能實現鑄坯的直接熱裝。
淬火處理是對出導向段的鑄坯噴水強制冷卻,使鑄坯表面溫度急劇冷卻至某一特定溫度的處理措藍,經處理后的鑄.坯可以熱裝。
(1)淬火處理原理
實踐表明,析出只發(fā)生在凝固鑄坯的表層,因此只需將該部分鑄坯淬火,使其快速冷卻,經歷再結晶過程,就像在坯庫自然冷卻時那樣,而鑄坯心部仍然保持高溫。盡管淬火后產生了非常細的馬氏體,但在裝入加熱爐之前,高溫心部對馬氏體有退火作用。
(2)淬火處理設備及工藝
淬火處理設備是置于輥道上的一種箱形設備,內部布置若干排噴嘴,可單獨控制或按組進行控制。當鑄坯從箱內經過時,噴嘴對鑄坯表面噴水,使鑄坯表層快速冷卻,完成淬火處理。鑄坯淬火處理一般在出鑄坯導向段后進切割之前進行,有些廠家在切割后進行。淬火處理后鑄坯表面溫度及淬透深度至關重要,這影響到淬火處理的效果。影響鑄坯表面溫度的因素有鋼種、鑄坯斷面尺寸、進淬火箱前鑄坯溫度及冷卻強度,其中以冷卻強度最為重要。根據鋼種、鑄坯斷面尺寸、進淬火箱前鑄坯溫度及通過淬火箱的速度等參數計算噴水壓力及流量,并實現動態(tài)配水。有些廠家把淬火配水與二冷配水結合在一起考慮,在計算機動態(tài)配水模型中一并計算淬火配水量。淬火處理后鑄坯表面溫度一般在300~350℃,淬透深度為10mm左右。
(3)淬火處理的優(yōu)點
①提高產品質量,防止由熱脆產生的裂紋;
②淬火處理可以給生產工藝帶來靈活性,即對鋼水中[N]和[A1]的含量要求可以適當放寬;
③能實現某些鋼種鑄坯的直接熱裝,提高熱裝比,節(jié)省能源,提高生產率與冷裝相比可降低燃料消耗40%;
④采用淬火處理可以減少坯庫面積。
(4)淬火處理的局限
①碳含量≥0.45%的鋼以及含礬[V]的鋼不能進行淬火處理。因為這些鋼進行淬火處理時,會使鑄坯產生其它缺陷。這類鋼只有通過傳統(tǒng)的生產工藝,即下線到坯庫,自然冷卻到環(huán)境溫度再冷裝進入加熱爐。
②鋼中氫只有鑄坯在坯庫里緩慢冷卻才能逸出,如果對此類鑄坯進行淬火處理,然后熱裝,則鑄坯中氫不能逸出,在軋制過程中會造成新的缺陷,影響產品質量。
(1)與其它解決板坯熱脆性的辦法相比,淬火處理具有靈活性,既可避免熱脆性,叉能實現熱裝;
(2)淬火處理也有其局限性,在某些情況下不能采用。 2100433B
1991年11月在韓國漢城舉行的APEC第三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了《漢城宣言》,正式確立APEC的宗旨和目標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堅持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和減少區(qū)域貿易壁壘”。APEC精神----APE...
遷安市隸屬于河北省,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南麓,灤河岸邊,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7′~118°55′,北緯39°51′~40°15′之間,轄12個鎮(zhèn)、7個鄉(xiāng)、1個街道,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19...
元朝嚴酷的統(tǒng)治終被推翻,中國又恢復了漢人掌權。但一心想恢復漢唐雄威的明朝皇帝并沒有給中國帶來另一次輝煌——封建制度沒落的頹勢已無法挽回。在明朝,中央集權發(fā)展到極點,宰相被廢除,皇帝成為官僚之長。特務政...
格式:pdf
大?。?span id="bb5pjjr" class="single-tag-height">959KB
頁數: 2頁
評分: 4.6
焦點官場"天花板"現象為什么會成為問題?中共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張榮臣: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的成績是巨大的,但也要承認,干部制
格式:pdf
大?。?span id="xbfdz9v" class="single-tag-height">959KB
頁數: 5頁
評分: 4.6
裝配式建筑的歷史背景(中國篇 1) 一、歷史影響 數千年來,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 歷史上外部因素對于中國建筑的結構、材料和建造方式等, 幾乎沒有任何影響(圖 1)。? ?圖 1 二、古代中國的裝配式 建筑 (一)河姆渡文化 華夏民族的先祖?zhèn)冮_始從舊石器時 代的魚獵、采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轉向了以農耕為 主的定居生活。中國在遠古( B.C.7000 ,河姆渡文化)就開 創(chuàng)了“梁柱式”建筑的“榫卯結構”,開始實施“裝配式建筑”。圖 2 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遺址中發(fā)掘出來的 B.C.5000 ~B.C.3300 年的木構榫卯。是至今為止,世界上 考古發(fā)現的最早預制裝配式建筑構件。 ?圖 2 河姆渡遺址 出土許多樁柱、立柱、梁、板等建筑木構件,構件上有加工 成的榫、卯(孔) 、企口、銷釘等,顯示當時木作技術的杰 出(圖 3)。柱子兩端凸出的小方形稱為榫、柱上鑿出可將榫 插入的孔為
鋼結構蘭脆是指溫度在(250℃)左右的區(qū)間內,抗拉強度局部性提高,屈服強度有所回升,強度提高而塑性降低,材料有轉脆現象。并且截面變藍,所以叫蘭脆現象。
當溫度在250℃左右時,鋼材的抗拉強度有較大的提高,但沖擊韌性變差,鋼材在此溫度范圍內破壞時常呈脆性破壞,稱為藍脆(鋼材表面氧化膜呈藍色)。2100433B
由于國家標準中沒有硬性規(guī)定管材壓扁(脆環(huán)試驗)試驗的目的和具體測算方法。所以,關于管段壓扁試驗的作用和意義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即對其認識還不完全一致。比如,對某類管材是否有必要規(guī)定將其壓扁試驗結果作為產品合格的標準,對于某類管材需要提出哪些抗壓扁性能指標,以及經壓扁試驗后如何進行正確判定等,都沒有給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致使人們對壓扁試驗意義的理解各持己見。
在鋼管標準中,脆環(huán)試驗的意義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其一是通過脆環(huán)試驗暴露管材的表面缺陷,進而考核管材制造質量;其二是通過脆環(huán)試驗考核管材的變形性能。歐洲鋼管標準中,提供了圓截面管通過壓扁試驗測試其承受塑性變形的能力,也可用來暴露其表面缺陷和內部缺陷。
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冷脆性(或低溫脆化傾向)用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Tc表示。高純鐵(0.01%C)的Tc在一100C,低于此溫度則完全處于脆化狀態(tài)。冷軋精密光亮鋼管中大多數合金元素都升高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增加冷脆傾向。在室溫以上韌性斷裂時,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斷口為韌窩型斷口,而在低溫下脆性斷裂時為解理斷口。
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低溫脆化的原因是:
(1)形變時位錯源產生的位錯被障礙物(如晶界、第二相等)阻塞時,局部應力超過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理論強度而產生微裂紋。
(2)幾個塞積的位錯在晶界合成一個微裂紋。
(3)兩個{110)滑移帶相交處反應,引起不動位錯<010>,呈楔形微裂紋,它可沿{100}解理面裂開(見圖1b)。
增加冷軋精密光亮鋼管冷脆的因素有:
(1)固溶強化元素。磷升高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最強烈;還有鉬、鈦和釩;含量低時影響不大而含量高時升高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的元素有,硅、鉻和銅;降低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的有鎳,先降低后升高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的有錳。
(2)形成第二相的元素。以第二相增加冷軋精密光亮鋼管冷脆最重要的元素為碳,隨冷軋精密光亮鋼管中碳含量增加,冷軋精密光亮鋼管中珠光體含量增加,平均每增加1%珠光體體積,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平均升高2.2℃。圖2為鐵素體一珠光體鋼中碳含量對脆性的影響。加入鈦、鈮和釩等微合金化元素,形成彌散分布的氮化物或碳氮化物,引起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上升。
(3)晶粒尺寸影響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隨晶粒粗化,韌性一脆性轉化溫度升高。細化晶粒則降低冷軋精密光亮鋼管的冷脆傾向,這是廣為應用的方法。